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5059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

教学内容:

聆听聆听乐曲《关山月》,认识古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

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

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

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

3、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

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

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5、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

古琴曲《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表达了守边战士在马上吹奏的军乐,乐曲表现了征人思乡报国的情感。

琴曲《关山月》为本世纪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

音韵刚健而质朴,气魄宏大,抒壮士之情怀,真挚感人,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韵律与情感,孩子们很聪明,乐感也不错,第一遍聆听就听出这首曲子是思念家乡的,略带忧伤的,然后我让学生随音乐默诵这首李白的唐诗《关山月》,提示学生要把诗词朗诵出乐曲的韵律来,六年级的孩子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朗诵诗词也有一定的韵律。

然后我又让学生用桌子当古琴,模仿古琴的演奏姿势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第2课时

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学唱歌曲《游子吟》;

(一)、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

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

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

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

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予“新韵”。

(二)、演唱歌曲《游子吟》。

 1、复习学过的《咏鹅》《春晓》和《静夜思》等古诗歌曲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请学生朗诵唐诗《游子吟》,体会诗中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启发学生:

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在情绪上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诵读唐诗《游子吟》两遍。

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

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视唱歌曲前八小节的旋律,视唱时不带装饰音。

熟练后跟教师的琴声、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节旋律(带装饰音)。

(2)跟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

请学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来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两段旋律的变化。

引导学生从音区、旋律的走向比较它们的不同。

(3)学唱歌词,演唱歌曲。

这首歌曲深受学生喜爱,且容易学唱,在演唱时,教师从旋律的走向、音区的变化上,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齐唱歌曲,谈谈感受。

教学反思:

 

《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

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

这首歌曲曲调婉转,无不深深拨动着天下儿女的心弦,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音乐与诗句珠联璧合所描绘出的情境,体现了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教学情境!

形象生动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前倚音,也从而使学生体会爱,明白爱,更好地体会歌曲中的感情。

在充分理解古诗含义的基础上,结合画面、旋律中的附点、前倚音这些音乐符号,学生能自然流露出对妈妈的感情,感受到在演唱这些句子是应用温和的声音和较慢的速度表现歌曲,这在体会歌曲感情上很有帮助。

第3课时

学唱歌曲《花非花》,学吹竖笛。

二、新课教学:

1、复习学过的歌曲《西风的话》。

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引入本课的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线条美。

同样考虑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请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熟悉歌曲的旋律。

教师用C调为学生伴奏,适当降低音高。

指导学生学吹竖笛。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

请学生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来朗读歌词,用高位置的发声感觉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朦胧诗”的意境。

朗读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教师还抓住歌词中“花非花,雾非雾”和“夜半来,天明去”,启发学生理解诗词所比喻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的含义。

4、有情感地吟诵歌词,体会词曲音调的紧密结合。

请学生根据诗中每个字的声调,适当地放慢速度、延长韵母来吟诵。

然后请一组同学吟诵一句歌词,一组同学哼唱一句旋律,其他同学对照、感知词的声调和旋律的音调之间的联系。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在学唱时,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每个字的字头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

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

6、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个人或设计小组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与同伴分享和分组展示。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唱歌曲《花非花》。

情境设计导入反响热烈在课堂初始即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掌握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技巧、仪态、肢体示范动作等,让学生学到技能方法;

练习效果突出根据对学生不同方式的发声训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

学生分小组学习、互动设计反馈较好在气息练习、发声练习、找重难点、解决重难点时,学生的团队合作、互动的环节,不仅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唱歌的技巧,学习的方法,更懂得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学生日后工作中所需具备的技能。

学生互评效果好,学生上台表演完,都要进行学生互相评价,老师最终点评,既可以锻

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点评能力,共同学习。

但学生自己发挥的机会太少,不能充分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仍然有些被动。

第二课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成,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

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背唱歌曲《转圆圈》,并能用“do、mi、sol”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及音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的分类。

1、学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感受浓厚的儿童情趣和鲜明的彝族风格特点。

2、认识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并配合实践聆听,加强对乐器音色类别的听辨能力。

聆听乐曲《阿细跳月》,认识民族乐器分类

(一)。

1、导入:

(1)聆听《快乐的罗嗦》或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人手,请学生回顾彝族的

艮族风俗风情,然后进入乐曲主题的聆听。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

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记忆,然后说一说:

主题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

(4个乐句,1小节为1个乐句)

(2)跟老师学一学“跳月”的舞蹈基本舞步,边听边跳,感受乐曲的韵律。

动作为:

前三拍走三步,后两拍空中蹬脚两下,蹬脚时边拍手边喊“嗨嗨”。

走的方向为:

左右、前后。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和音区等要素中,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4、再次聆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的乐段和情绪越来越热烈的尾声。

当听到弹拨乐器出现时,随音乐模仿弹奏的动作;

当听到乐曲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时,随音乐的节拍用拍手、摇手腕等动作表现越来越热烈的情绪。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火把节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所特有的节日,在欣赏音乐前首先让学生通过欣赏介绍火把节的视频资料,来熟悉和了解彝族人民的节日。

彝族人民在过火把节时跳舞蹈时唱的歌曲就是《阿细跳月》,运用这个视频资料来引出今天将要学习的新歌。

音乐表现了一种热闹的场景,但不是从头到尾乐曲始终是热烈的。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里教师问到:

乐曲热烈的地方力度、速度是什么?

往往低年级学生会答:

声音很大之类的答案。

音乐学科需要用专业术语来描述乐曲等特点,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速度与力度和乐曲热烈、舒缓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教师的讲解,速度用快与慢来表示,力度用强与弱来表示,来纠正学生以往错误的语言描述。

那么今后学生在回答教师诸如速度、力度之类的分析音乐特点的问题时,学生们就会运用今天所学到的专业术语来表达了。

学唱歌曲《转圆圈》,发声练习;

(1)复习演唱歌曲导入歌曲的学习。

(2)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与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

此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表现。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

歌曲主要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音型重复多,

识读乐谱较为容易。

因此,在识读乐谱时,教师稍加分析和引导,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

(1)听教师唱旋律,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

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

每一个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