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特征分析文档格式.docx
《学习者特征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者特征分析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起点水平
任何一个学习者在学习时都是把他原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带入新的学习过程中的,因此,教学系统设计者必须了解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称之为起点能力水平或起点能力。
2.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即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习得意义的保持的效果都会受到学习者认知结构特征的影响。
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是三个最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3.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即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认知水平和态度,对教学传递系统的态度或喜好,这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动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能推动学习。
一般来说,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都会影响学习动机。
5.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的定义有很多种。
凯夫(Keefe1979)从信息加工角度界定的学习风格是其中一种较为广泛地被人们接受的界定,“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极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学习准备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
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
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
作为个体稳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的学习风格,源于学习者的个性,是学生的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定型化、习惯化。
学生一旦形成某种学习风格,就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风格是学生个别差异的集中表现。
测定学习风格的目的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前提下,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使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
所以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根本。
(一)学习准备
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一般特征,二是初始能力。
1、一般特征
学习者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
它们与具体学科内容虽无直接联系,但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2、初始能力
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
态度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一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
技能是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初始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
①预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从事新学习的基础。
②目标技能分析,在从事新的学习之前,了解学生对目标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工作就是目标技能分析。
③学习态度分析,如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都是学习态度分析的内容。
(二)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的。
学习风格一经提出,便引起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
学习风格的定义颇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学习风格的本质的解释基本上是相同的,即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都强调学生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在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
都强调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况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
都认为学习风格具有个别差异和独特性。
1、关于学习风格的要素
目前关于学习风格的要素,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1)Dun的观点
Dun将学习风格要素分为五大类:
一是环境类,包括对学习环境静闹、光线强弱、温度高低、坐姿正规或随便等的偏爱;
二是情绪类,包括动机、学习坚持性、学习责任性等;
三是社会类,包括独立学习、结伴学习、喜欢与成人或各种不同的人一起学习等;
四是生理类,包括对听觉、视觉等刺激的爱好,学习时吃零食,时间节律等;
五是心理类,包括分析与综合、对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偏爱、沉思与冲动等。
(2)凯夫的观点
凯夫把学习风格要素划分为三大类:
一是认知风格,包括接受风格、概念化风格与保持风格等;
二是情感风格,包括注意风格、期望与动机风格;
三是生理风格,包括男性---女性行为、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时间节律、活动性、环境因素等。
(3)我国学者谭顶良的观点
谭顶良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他的分类:
一是生理要素,包括个体对外界环境生理刺激(如声、光、温等)对一天内时间节律以及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对不同感觉道的偏爱。
二是心理要素,包括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动的三个方面。
认知方面又包括辨别、归类、信息加工、分析与综合、记忆过程中的趋同与趋异、沉思与冲动;
情感方面包括理性水平、学习兴趣与好奇、成就动机、控制点、抱负水准、焦虑水平等;
意动方面包括坚持性、言语表达、冒险与谨慎、动手操作等。
三是社会性要素,包括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
(4)胡斌武的观点
胡斌武认为,学习活动的进行,需要学习者根据自身生理、心理状况,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情景选择某种学习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学习风格,所以,他把学习风格分成两大类,一类为生理性的,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环境(光、声、温)的选择倾向、对学习时间的偏爱;
另一类是心理性的,包括由认知风格、思维风格、信息加工风格等组成的认知要素,由成就动机、抱负水平、焦虑程度等组成的情感要素,由学习信念、意志心理准备、学习积极性等组成的意志品质要素。
比较各家的观点,我们倾向于接受谭顶良先生关于学习风格划分的观点,即把学习风格分为五个部分三个层面。
这三个层面是:
心理层面、生理层面、社会层面。
在心理层面中又包括认知部分、情感部分和意动部分。
2、学习风格分析的内容:
1)有人提出应从学习的条件、认知方式、人格因素和生理类型等几个方面介绍学习风格的内容。
学习的条件是指影响学生注意力以及接收、记忆信息能力的一组内外因素。
学习的条件包括:
感知或接受刺激的感觉通道、学生在感情方面的需要、学生的社会性需要、学生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来自于学生情绪的要求等。
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过程中所偏爱的态度和方式,它表现出学生在组织和加工信息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反映了学生在知觉、记忆、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人格因素有关人格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在教学设计中,对人格因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控制点和焦虑水平这两种因素上。
生理类型由于学生的生理类型存在着差异,所以有的学生在心理能力上表现为左脑半球优势,有的是右脑半球优势,还有的是两个半球的脑功能和谐发展。
脑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虽然大脑左右半球的结构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功能上却有所不同。
2)我们认为,在分析学习者学习风格时,应从学习风格的组成要素出发,进行分析。
我们采纳谭顶良的观点,从五个方面去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即学习风格的认知部分、学习风格的情感部分、学习风格的意动部分,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部分,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部分这五个方面。
学习者特征分析
(2)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
(一)学习者一般特征的了解
学生的一般特征只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一些背景因素,与具体的学科内容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即便如此,这些因素还是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着促进或妨碍的作用,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美国教育技术界著名学者海涅克等在1989年指出:
对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即使作一些粗略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也是有益的。
了解学习者一般特征的主要方法有观察、采访(面试)、填写学生情况调查表和开展态度调查、查阅学习者的人事或学习档案等。
学生的一般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在这里只介绍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
中学生的基本特点是:
在整个中学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
这样的思维特点构成了中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一般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
②思维有了预计性。
在进行复杂活动之前,学生有能力去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和策略。
③思维的形式化倾向。
思维成分逐步发展到形式运算思维占优势。
④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
从中学开始,学生反省的监控性的思维特点越来越明显。
一般情况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智力活动的过程并对它们加以控制,使得思路更加清晰,判断也更为正确。
⑤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
从这个阶段起,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