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4062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世界上使人失去劳动力的主要是精神疾病。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

如美国开设了“青少年技术课程”,日本开设了“新生活课程”,台湾把小学辅导分为“生活辅导”和“学习辅导”等,这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⑵社会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给小学生带来各种影响。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

很多调查和小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有资料表明,许多成年人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在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偏差。

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

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⑶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个体首先接触的正规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际关系的紧张;

二是学习所造成的压力;

三是在“自我”方面出现的问题。

⑷.小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团体对儿童的影响日益显著。

3、课题研究的价值

⑴理论价值

探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运行方式,构建完整的心育环境,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的全面协同。

为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和实践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做出探索。

⑵应用价值

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学校的心理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并预防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缩小生理与心理的差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清晰度较高,其可行性不容质疑。

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亦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基础。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他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目标

从内容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其学业成功;

其二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适应学校。

具体而言:

(1)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偏常的心理状态;

(2)帮助出现偏常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

(3)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

从目的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则包括发展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和补救性教育的有效实施。

发展性教育有效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

补救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则主要是对在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得以克服。

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

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在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三、研究内容

⒈学习心理辅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减轻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习的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开发学习潜能。

⒉自我意识心理辅导。

对学生进行心理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悦纳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⒊人际关系心理辅导。

改善学生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与家庭、老师、同学、同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⒋研究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怎样进行疏导和帮困助学,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⒌研究异地学生(借读生)适应性心理教育,使他们调整好心态,早日融入学校大集体。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研究途径: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相渗透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相结合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研究方法

⒈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⒉调查研究法:

调查在新课程实施中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课堂教学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现状,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案例研究法:

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方式。

4.经验总结法:

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研究步骤

本次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2011年6月——2011年12月)

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小学生心理教育有效实施的内涵、特征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

了解小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调查报告。

组建课题组,初步形成课题方案。

目标是理顺课题研究的各种关系,为子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作好充分的思想、理论和实际准备。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课题研究全面展开,积累资料并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阶段性成果,组织中期成果交流会,修订并完善实施方案。

目标是各学科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探索调控的途径和方法,从而科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学习的影响。

2011年9月——2012年7月:

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根据前期调查分析的情况,并通过交流研讨,继续生成新的研究问题,探索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012年9月——2013年6月:

综合运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中期成果展示。

总结、推广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

第三阶段:

总结验证(2013年9月——2014年6月)

通过研讨、剖析、验证、评估,逐渐完善研究成果。

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1)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2)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期(2013年9月-2015年6月)。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人员

课题组成员既有管理人员,又有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均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研究能力。

2、保证课题研究时间

学习既研究,工作既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课题的研究与落实,以保证课题顺利完成。

3、课题经费:

课题研究的经费来源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料购置,教师培训,活动等费用,学校应尽一切力量予以落实,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文件类:

《关于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书籍: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与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