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精练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3560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精练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精练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精练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精练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精练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精练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地理精练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精练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精练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文档格式.docx

B.如果湿度不变,在湿润条件下,叶片随光照的降低而减小

C.在沙漠地区,植物叶片小,以减少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

D.在热带雨林区,植物叶片大,以增加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

托木尔峰位于天山山脉的西端,海拔7435.3m,为天山最高峰。

读托木尔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坡为南坡,乙坡为北坡

B.甲坡为阴坡,乙坡为阳坡

C.甲坡为迎风坡,乙坡为背风坡

D.甲坡的生物多样性好于乙坡

6.2000~2700米之间甲、乙两坡自然带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B.气温

C.降水D.坡度

解析:

5.选A。

6.选C。

第5题,读图可知,托木尔峰乙坡的雪线低于甲坡;

由于天山山脉北坡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量多于南坡,且北坡为阴坡,因此,北坡的雪线低于南坡,故甲坡为南坡,乙坡为北坡。

第6题,2000~2700米的乙坡为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2000~2700米的甲坡为草原带,可以初步判断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

结合实际乙坡位于准噶尔盆地南侧,该盆地有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进入,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导致该海拔范围的水分条件优于甲坡,从而形成针叶林带。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和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8.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B.光照

C.热量D.水分

9.该山脉可能位于(  )

A.亚洲大陆东岸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C.南美洲南部西岸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读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回答下题。

10.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山海拔较乙山高B.甲山降水较乙山少

C.甲山坡度较乙山小D.甲山纬度较乙山高

选D。

据图分析与乙山相比甲山缺少南亚季雨林,主要原因是其纬度较高。

山地气候的最基本的特征是随海拔增高而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垂直分异。

下图示意阿尔金山—祁连山北坡植被带随经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11~12题。

11.关于阿尔金山—祁连山北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雪带下限比南坡高

B.自东向西年降水量增加

C.自西向东植被带谱趋向简单

D.自东向西荒漠草原带宽度增大

12.阿尔金山—祁连山北坡最可能分布山地森林带或森林草原带的区域是(  )

A.94°

E以西B.94°

E~98°

E

C.98°

E以东D.海拔2600m以下

目前,科研人员可基于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可全面地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1995—2015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均值。

据此完成13~14题。

13.分析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

A.土壤中含水量增加B.森林火险等级增加

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D.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14.该山地自然保护区中有可能生长成片的阔叶树应为(  )

A.桦树林B.胡杨林

C.樟树林D.桑树林

答案:

13.A 14.A

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

下面图甲示意1978年和2015年喀喇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图乙示意1978—2015年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

据此完成15~17题。

15.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大的坡向是(  )

A.东北坡B.东南坡

C.西南坡D.南向坡

16.与北向冰川相比,喀喇昆仑山南向冰川变率更大,主要原因是南向冰川(  )

A.冰川规模小B.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C.位于向阳坡D.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17.造成喀喇昆仑山西北坡冰川退缩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B.气温

C.光照D.坡度

15.B 16.A 17.A

标准木是指在森林调查中选测的有代表性的树木。

下图示意2006—2007年西藏某地(29°

N,94°

E)云杉林标准生物量垂直分布。

读图完成18~19题。

18.云杉林标准木形态特征与林区环境相适应的是(  )

A.枝叶距离地面高便于采光

B.底层树皮减少水分蒸发

C.根深利于吸收深处地下水

D.树干高有利于抵抗强风

19.根据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推测类似该地区的云杉林还可能出现在(  )

A.贺兰山西坡B.长白山西北坡

C.南岭北坡D.武夷山东南坡

1第8题,云杉林标准木形态特征与林区环境相适应的是枝叶距离地面高便于采光,A对。

植物是蒸腾作用,底层树皮减少水分蒸腾,B错。

根深利于抵抗大风天气,C错。

树干低有利于抵抗强风,D错。

第19题,根据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推测类似该地区的云杉林还可能出现在长白山西北坡,水分条件、温度条件适宜,B对。

贺兰山西坡是沙漠,不适宜森林生长,A错。

南岭北坡、武夷山东南坡都是水热资源丰富区,不适宜云杉生长,C、D错。

18.A 19.B

下图分别表明了1960—2010年中国≥10℃累积积温为4500℃等值线的经度和纬度迁移规律。

读图完成20~21题。

20.1960—2010年中国≥10℃累积积温为4500℃等值线的迁移规律是(  )

A.整体向南迁移B.整体向东迁移

C.波动向西北迁移D.波动向东南迁移

21.近50年来,下列我国各地地理事物变化可信的是(  )

A.天山雪线上升B.黄河汛期延长

C.华北针叶林面积扩大D.秦岭山麓可种植甜菜

20.C 21.A

下图为某区域沿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22~23题。

22.该区域位于(  )

A.北非西部    B.印度半岛西部

C.大洋洲西部D.南美洲西部

23.与图示沙漠核心区自然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

A.河流稀少B.终年炎热

C.植被稀疏D.光照强烈

第22题,图示区域位于大陆的西岸,有高大的高原山地,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南美洲西部,D正确。

第23题,从图中看沙漠核心区海拔多为2000米以上,海拔高不可能终年炎热,B正确;

沙漠地区降水少,河流稀少、植被稀疏、光照强。

22.D 23.B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

材料二 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

博格达峰垂直分带景观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野生物种资源丰富。

(1)根据材料分析博格达峰野生物种丰富的原因。

(2)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1)①山地垂直差异显著;

②山地降水较多,且多冰雪融水,水源丰富;

③人类活动少,生物保护较好。

(2)①多山口等特殊地形,加强了局部地区的风力(狭管效应);

②邻近寒冷气流的源地,冬季风强劲;

③达坂城到吐鲁番地势高差大,顺着地势下滑风力加大;

④沙漠戈壁地区,季节变化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必然导致强烈大风。

(3)水汽受山脉阻挡多地形雨;

高山冰川成为河流重要水源;

山麓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

山脉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或生物多样性丰富)。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在该国中东部地区形成许多沙漠和盐沼。

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位于中北部的卡维尔盐沼,多泥沼洼地,荒无人烟,面积达77000平方千米。

据美国宇航局一颗人造卫星记录,地球上地表温度最高的地方是伊朗卢特荒漠,气温高达71℃,这是有记录的地球表面最高温度,这里的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

材料二 伊朗区域图。

(1)简述该国的地形特征。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地球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卢特荒漠的原因。

(1)以高原、山地(或高原)为主,沿海有狭窄平原;

中东部地势较低,(地势南、西、北较高)。

(2)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

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

盐分随河流汇入低洼地而不断积累;

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

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

(3)纬度较低;

受副高影响晴天多,降水量稀少,太阳辐射强;

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

谷地逆温,热量不易扩散;

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容易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

26.读图(图中等高线单位:

m),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2)为了综合开发本区域,拟在图中A处建大型水电站,试说明理由。

(1)热带雨林。

 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森林遭破坏,其涵养水分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

其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加剧当地水土流失;

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以及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径流量减小,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等。

(2)A处地势落差大,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A处河道较窄,建坝工程量小,成本低。

27.读非洲气候分布图及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非洲气候分布图。

材料二 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

(1)简述非洲自然带的分布特点。

(2)A、B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属于同一自然带,分析其原因。

(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非洲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2)A、B两地同属于热带雨林带。

原因:

A地受赤道低气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乞力马扎罗山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

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

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重要因素,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