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3555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Word格式.docx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Word格式.docx

它不是一根独立的柱子,在建筑外表是看不到的,隐藏在柱内。

当柱截面较大时,由设计人员计算柱的承力情况,当外侧一圈钢筋不能满足承力要求时,在柱中再设置一圈纵筋。

由柱内内侧钢筋围成的柱称之为芯柱;

梁上柱:

柱的生根不在基础而在梁上的柱称之为梁上柱。

主要出现在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墙上柱:

柱的生根不在基础而在墙上的柱称之为墙上柱。

同样,主要还是出现在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2)注写柱钢筋方式:

两种:

框架柱列表注写方式--03G101-1P10;

框架柱截面注写方式--03G101-1P11

3)柱钢筋计算:

柱所在位置不同钢筋节点构造也不同

与基础的连接----基础插筋

中间层钢筋的连接-----主要注意连接形式

顶层的钢筋锚固-----要根据柱子所在位置不同区分柱子类型(边、角、中柱)

①柱子基础插筋长度:

a+h1+hn/3

a:

弯折长度:

按图集进行判断/按图纸标注长度

h1:

基础厚-底部保护层厚度

hn:

层净高,层高-楼层框架梁高。

②-1层柱子纵筋长度:

-1层层高-Hn/3+1层Hn/3+(搭接长度LlE)

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非连接区是1/3hn,其余均为(1/6净高、500、柱截面长边)取大值

③首层柱子纵筋长度:

首层层高-首层Hn/3+max(Hn/6,hc,500)+(搭接长度LlE)

④中间层柱子纵筋长度:

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

非连接区=max(1/6Hn、500、Hc)

⑤顶层柱纵筋计算:

(黑色纵筋锚固长度是从梁底开始1.5lae(la);

其余纵筋伸至柱顶梁高-保护层+12d或直锚lae)

角柱边柱中柱

外侧钢筋长度:

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纵筋长度:

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为: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段长<

Lae时,则使用弯锚形式:

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段长≥LaE时,则为直锚:

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

⑥柱子箍筋:

框架柱箍筋一般分为两大类:

非复合箍筋、复合箍筋

抗震柱箍筋加密构造:

柱箍筋在基础内设置不少于两根,间距不大于500的非复合箍

在节点范围内,抗震框架柱箍筋加密通过

当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均按≤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箍筋。

箍筋根数计算:

箍筋设置范围L/箍筋间距+1

箍筋长度计算:

分为非复合箍筋、复合箍筋:

箍筋内皮周长+调整值

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lE、ll

抗震KZ纵向钢筋构造

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抗震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抗震KZ箍筋加密区范围

框架柱的钢筋总结:

柱的纵筋:

基础插筋

中间层纵筋

顶层柱纵筋

柱的箍筋:

箍筋长度、箍筋根数

 

2、框架梁

1)梁编号

梁类型

跨数及是否带悬挑

楼层框架梁

KL

(xx)、(xxA)或(xxB)

屋面框架梁

WKL

框支梁

KZL

非框架梁

L

悬挑梁

XL

——

井字梁

JZL

2)梁平法表示:

3)框架梁钢筋计算:

①上通筋:

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必须弯锚,hc-保护层+15d

②支座负筋:

支座负筋按照部位分为两类:

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3+支座宽

第二排长度=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4+支座宽

③架立筋的计算:

架立筋和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

④框架梁下部钢筋计算:

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⑤框架梁中部钢筋计算:

中部钢筋分为两类:

构造钢筋: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搭档:

拉筋:

拉筋直径取值:

梁宽≤350取6mm,>

350取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两倍

长度=梁宽-2×

保护层+调整值

拉筋根数=((净跨长-50×

2)/非加密间距×

2+1))×

排数

⑥吊筋的计算:

吊筋夹角取值:

梁高≤800取45度,>

800取60度

吊筋长度=次梁宽+2×

50+2×

(梁高-2保护层)/正弦45度(60度)+2×

20d

拉筋构造附加吊筋构造

⑦箍筋:

长度=(b+h)×

2-8c+调整值

根数:

梁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为50mm

加密区的长度为一级抗震等级:

max(2hb,500)

二级抗震等级:

max(1.5hb,500)

根数=((L左加密区-50)/加密间距+1)+(L非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L右加密区-50)/加密间距+1)

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梁内主要钢筋:

上:

上部通长筋

中:

侧面纵向钢筋-构造或抗扭

下:

下部钢筋

左:

左支座钢筋

架立钢筋

右:

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

吊筋、次梁加筋

3、板钢筋: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4G101-4

1)板块编号

板类型

楼面板

LB

屋面板

WB

延伸悬挑板

YXB

纯悬挑板

XB

2)板钢筋计算

①板底钢筋长度计算:

长度=净跨+伸进长度×

2+弯勾6.25d×

2

板底钢筋伸进支座长度: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L板底钢筋设置/间距+1

②板负筋长度的计算:

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板负筋的根数计算:

③负筋的分布筋:

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

2+150×

2+弯勾×

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

2+搭接长度×

根数=(负筋板内净长-50)÷

分布筋间距

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

根数左、右=(负筋板内净长-50)÷

板内钢筋总结:

受力筋:

面筋、底筋

负筋:

边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

负筋分布筋:

钢筋配料计算案例分析

某三层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2级,其中KZ1、KL1配筋情况如图所示。

从施工图纸中查到该结构基础

扩大顶面标高为-1.2,基础底面标高为-1.8,基础底板底面配筋直径为20,基础底面混凝土保

护层为40;

各层板顶结构标高分别为3.6、6.9、10.2,楼板厚均为120;

柱纵筋在基

础中水平弯折按200计,柱纵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混凝土保护

层为30,箍筋按内皮周长的调整值取120。

问题:

(1)计算该楼层框架梁钢筋的下料长度;

(2)施工现场无22的HRB335级钢筋,现拟用20的HRB400级钢筋代换,求需要20,HRB400的根数?

HRB335的设计强度为300,HRB400的设计强度为360。

KZ1

KL1

三、钢筋代换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进行钢筋代换,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1、代换原则:

1)等强度代换:

当构件按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2)等面积代换:

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等强代换方法:

式中:

n2、d2、fy2——代换钢筋根数、直径、设计强度

n1、d1、fy1——原设计钢筋根数、直径、设计强度

上式有两种特例:

(1)设计强度相同、直径不同的钢筋代换:

(2)直径相同、强度设计值不同的钢筋代换:

2、代换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

钢筋代换后,有时由于受力钢筋直径加大或根数增多而需要增加排数,则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0减小,截面强度降低。

通常对这种影响可凭经验适当增加钢筋面积,然后再作截面强度复核。

对矩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可根据弯矩相等复核截面强度。

3、代换注意事项

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

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①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宜用HPB235级光圆钢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

②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

③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应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④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

⑤偏心受压构件(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或偏心受拉构件作钢筋代换时,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面(受压或受拉)分别代换。

⑥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替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

Welcome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