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206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

进度

第章(单元)第节(课)第课时

课型

备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内容)

9、古诗两首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点

难点

关键

理解古诗中的字词,诗句的含义。

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具

挂图。

古诗资料。

相关联拓展古诗。

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时间

旁批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

(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

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五、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提问:

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

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

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

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

问:

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

问:

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

问:

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

问:

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六、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

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亲人)

 

夜书所见

见:

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听:

寒声孤独、寂寞

感:

动客情

课后小结

进度

第章(单元)第节(课)第课时

课型

备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内容)

10、风筝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关键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具

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时间

旁批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

(估计学情:

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

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

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

“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

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

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

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

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

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

“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

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

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

“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

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

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

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

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

(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

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

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

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

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

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放找

课后小结

进度

第章(单元)第节(课)第课时

课型

备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内容)

11、秋天的雨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感悟语言的优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重点

难点

关键

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具

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

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时间

旁批

第一课时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

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

你喜欢秋天吗?

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

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

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

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