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1941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漏斗,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过滤方法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

4、溶解的特点是:

(1)、物质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

(2)、物质不会自行沉降;

(3)、能用过滤得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5、食盐、高锰酸钾、肥皂等固体能溶解于水;

石块、木材、金属等固体不能溶解于水;

酒精、醋、酱油等液体溶解于水;

洗涤剂、胶水、洗发液等液体不能容解于水。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7、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是:

减小物质颗粒的大小、搅动液体、加热液体。

8、酒精灯的构造图包括:

灯芯、酒精、火焰(外焰、内焰、焰芯)。

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芯的温度最低。

10、加热蒸发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

1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

(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绝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电;

(2)、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3)、加热完毕要熄火时,要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再重复一次,绝对禁止用嘴吹灭。

(4)、加热过程中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时,不要惊慌,要要用湿抹布或沙土将其扑灭。

12、海水晒盐的方法是利用盐能溶解于水、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特点。

第二单元:

声音

一、科学概念:

1、声音时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3、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4、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5、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1、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它们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强、有的弱。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和测试音高。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6、空气是声音传播的重要物质。

7、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使用无线电通讯。

8、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物体振动发声时引起周围的空气跟着振动,形成声波,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9、耳朵的结构由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组成,外耳由耳廓和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组成,内耳由耳蜗和听觉神经组成。

10、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耳道有传递声波的作用,鼓膜有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的作用。

1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产生振动,制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

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12、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

(1)、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损伤我们的听力,我们要尽量远离噪声;

(2)、遇到巨大的声响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3)、不要用坚硬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损伤鼓膜;

(4)、不要长时间用耳塞听音乐。

第三单元:

天气

1、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3、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器是测量天气的主要工具。

4、气象学家世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1、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在天气的观察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气温、韵律、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

5、气温的测量应选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

6、在一天中,清晨和傍晚的气温较低,中午的气温最高。

气温是由低到高再到低变化着的。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可以用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8、风向标是测量方向的工具。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9、风速指的是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10、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11、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风速等级是由风速仪测定的。

12、在我们的天气观察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0级:

无风(旗子不动);

1级:

微风(旗子微动);

2级:

大风(旗子展开)。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时,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同时参与、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的。

2、人体根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3、人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

4、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对人体的运动十分重要。

1、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种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2、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4、人体运动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5、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6、人体的消耗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得功能,食物在人体内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的顺序进入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1、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的作用是:

(1)支撑我们的身体;

(2)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

(3)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2、人体的呼吸实际是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人体运动时为什么呼吸会加快:

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以保证身体获得足够多的氧气,所以人体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4、人体运动时为什么心跳会加快:

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人体需要的更多氧气,需要心脏加快跳动,以便输送更多血液,以保证身体获得足够多的氧气,所以人体运动时心跳会加快。

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增加我们的呼吸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我们的心脏更加强健。

6合理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的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7、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消化的:

食物进入口腔后,经咀嚼和初步消化后,由食管运输到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后小肠,在小肠内被充分消化吸收后进入大肠,经大肠再次消化吸收后排出体外。

8、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顺序(流程图):

食物——口腔(咀嚼、消化)——食管(运输)——胃(磨碎和分解)——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排出体外

9、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牙齿的作用是咀嚼食物,舌的作用是搅拌食物,唾液的作用是分解消化食物。

10、口腔内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门齿的作用是切断食物,犬齿的作用是撕裂食物,臼齿的作用是咀嚼食物。

11、举例说明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例如馒头进入口腔后,经过不同时间的咀嚼,食物的形状由整块变成小碎块,满满的小碎块粘在一起,最后变成稀烂。

口腔里的感觉由干、硬到湿、软,再到湿湿黏黏的。

联系实际回答问题

1、两个人到月球上能相互对话吗?

为什么?

答:

两个人到月球上不能相互对话。

因为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没有空气,声音就不能直接传播,月球上空气极其稀薄,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以不能相互对话。

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才能相互对话。

2、怎样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

使发声物体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根本方式是控制声源和阻碍传播途径。

如:

(1)、用手紧握“发声罐”,减小发声物体的振动;

(2)、用棉花、布等物体包住“发声罐”,阻碍物体发声;

(3)、在“发声罐”内加入水。

3、在生活中怎样减少噪声?

(1)、不要随意制造噪声:

(2)、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讲话;

(3)、给发声物体安装消声设备或用棉花、布等物体包住发声物体,阻碍物体发声;

(4)、大量植树,形成声音隔离带,阻碍声音传播。

4、老人们常说的“细嚼慢咽”是什么道理?

老人们常说的“细嚼慢咽”表明了牙齿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牙齿将食物磨碎,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5、怎样保护牙齿?

保护牙齿,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

平时要少吃糖果,(3)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或坚硬物体,不用舌头舐牙齿。

(4)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

遇有蛀牙、坏牙,应予以修补或拔

6、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细嚼慢咽,不“囫囵吞枣”;

(2)饮食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不贪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起居有规律,定时排便。

7、向暖瓶中倒水时声音为什么越来越高?

在倒水时,暖水瓶中的空气柱会振动,随着水位的升高,空气柱越来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大,音调就越来越高,所以根据声音音调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是否已灌满。

8、如何保护耳朵

(1)防止受外伤;

(2)防噪声刺激;

(3)禁用耳毒性药物

(4)不要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

实验过程、方法、现象、图表

1、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食盐

面粉

高锰酸钾

变成的微粒大小

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没有变化

细小的悬浮物

在水中的分布

均匀分布

沉底

悬浮在水中

是否沉淀

没有沉淀

有沉淀

能过滤分离吗

不能

是否溶解

不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