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1775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

往往被要求再讲一次,令我十分尴尬,所幸后来讲多了就错少了,沟通流利多了。

然而我毕竟是菜鸟,有时候问了对方一些笨问题,人家觉得我没料,也就不愿意和我多讲了。

有一次,我电话采访一拍卖师,由于技巧上的缺乏和语言的笨拙,他听出我是新手便搪塞而过。

没有要到资料的我灰溜溜的告诉首席记者,她打过去不消一会就拿到了。

她还告诉我要怎么跟对方讲、要注意那些词语的运用等等,给我上了实际的一课。

对于不善言语的我来说,采访这一课我还有待加强。

  外出采访,除了要注意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还要注意与行家们的沟通。

主动交换名片是沟通的第一步。

我是没有名片的实习记者,也要微笑的向对方自我介绍。

参加一场记者招待会,一定要留下主办方的公关或发言人的名片,以便日后联系。

与行家们交换名片是为了工作,香港记者常在记者会结束之后凑在一起“对稿”,以防漏听或误听。

如若与其他人不认识,谁也不会愿意跟你交换信息的。

而认识人是需要主动的。

我素来内向,在公共场合便显得静默和离群,结果是见得人多认识的少。

后来,我学着他们的样子见面多打招呼,也就认识了一些行家,有两次单独采访恰好遇上认识的人,就不那么紧张了,也不怕被排斥了,所谓多个人好照应。

香港的记者的记忆力很好,见过一面的人也大概能记住哪家报纸在哪里见过。

我就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因此要到名片以后,我会在本子上记录下时间地点和那位记者的特征,以防下次见面认错人。

  写作:

脑力革命

  写稿是我的最重要工作了。

香港是个很讲究实际的社会,新闻也是同一准则,“写什么都围绕‘钱’来做就不会错了”,一位同事如是说。

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地产发展商的展览活动,回来之后,按照五个w和一个h写了新闻稿出来,并且把活动写得简略而全面。

可是首席记者告诉我“你那篇稿子完全不行”,我特受打击。

第二天看修改过登在报上的文章,发现只摘了其中一个部分,关于活动本身只字不提,原因是“那些只是宣传,没有意义”。

在香港写稿,只要把大家最感兴趣的部分(与经济利益挂钩的部分)写出来就行。

于是,写稿变得简单一些。

我写得多半是楼市交易的稿件,只要抓住数据就可以,这条指导路线基本上方向正确,只是有时候为了增加篇幅可以适当加入其他辅助因素。

然而,写另一类型的稿子就有另外的写法了,这些需要多看以往的报纸以熟悉写作模式,还要多请教同事怎么写。

  在“星岛”,外出采访回来首要做的不是写稿,而是讲听到的信息全部报给首席记者,由他们来决定你的信息里哪些要写、哪些要写在前面。

然后记者才开始写稿。

但并不是记者本身只安命令行事。

一般一个地产公司会有一系列的活动,往往由同一个记者跟踪报道,他(她)会比较熟悉,知道哪些是“新”闻,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有时候一个活动采访完回来,可能没有任何新的经济利益上的信息,记者便需要将采访中见到的有趣的事情写成花絮,这极考记者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这花絮一般只要50至100来字,非常难写。

对我自己而言,写长文章不是问题,要写不过百字的稿却煞费脑筋,“短小精悍”四个字太难做了。

当“读图时代”来临,短文必成趋势,多些这方面的训练将有裨益。

  因为我是“地产”的新手,很多新闻不熟悉来龙去脉以及信息的意义何在,所以我大多写些软性的文章,例如写“示范单位”。

这是地产商为推销楼房而斥资装修的单位示范屋,写“示范单位”就是介绍其设计和装修,考的是文笔耍花枪的功夫,说白了就是看记者会不会“吹水”。

我写第一期的时候是很轻松的,文思泉涌。

后来看的多了写得多了就没感觉了。

所有的装修理念都差不多、摆饰大同小异、难有突出之处,但是仍然要写。

有时候一天要写两三间,那时可是费尽心思找感觉,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的找新词,此时才觉“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星岛”一个月的训练,我下笔的速度快了很多。

第一天只写一篇稿子,后来慢慢熟悉以后,首席记者便交给我多一些任务,平均一天要写三四篇稿子,一般为500至1000字左右。

多的一天甚至写了七篇稿子,手指头完全没有感觉,也直觉词穷。

回想起来,那段忙碌的日子我过得还是比较充实的。

  (三)曾有过的郁闷与开怀

  《星岛日报》有传统,除了特别的栏目,一般的稿子都是不署名的。

一开始,这让我郁闷了一阵子。

我一想到实习结束以后要交实习成果,而我所交的全部没有署名,似乎没有说服力。

当我问到同事们对于“署名”的看法时,他们都不以为然。

后来我也渐渐认同他们一些看法,自己做过的,自己知道,而且永远是自己的,何必要管别人是否知道,这对他人没有意义。

于是,我相信我付出的努力,是可以在将来被映证的,只要放了心血在里面就好了。

  当然,有名为证还是可以满足我的虚荣心的。

写“示范单位”是可以署名的,这还是让我高兴,想想一整版的文字都是自己的,特有满足感。

最让我高兴还是那一次专访一位北京地产公司的经理。

由于日报地产版只有我会说普通话,他们便把这个专访任务交给了我和另外一位会听普通话的记者。

采访很顺利,写稿也很顺利,同事帮我稍加修改后就发表了。

终于走出“软性新闻”的版面,还可署名!

那天我激动的心情仍犹在心。

  写在后面:

毕业后还选新闻吗?

  实习回来以后,有人这样问我,我也问自己,答案常常在变卦中。

在香港呆了五个星期,在《星岛日报》实习了一个月,我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却也开始思考:

“我是否适合记者这个行业呢?

  香港记者的敬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他们常常为了某个信息而打无数通电话,他们一天可能要赶好几场记者会但决不会打无准备的仗,他们有时候马不停蹄的忘食赶稿,他们对每一个数据都吹毛求疵。

见识了这些记者前辈的工作,我心里十分佩服,却也道不明我是否还想从事这个行业。

当我问到他们是否喜欢新闻这个行业的时候,约八成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当我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新闻行业的时候,他们只答:

“打份工而已。

  不是追求真相的信念,不是维护正义的斗志,不是课本上的条条框框,真正的答案很简单很实际——为了生活。

毫无疑问的,生活是很现实的,可是记者的生活是不是我所要的呢?

我一直处于矛盾中。

  一方面,作息时间的不稳定,赶场搭车的奔波,激烈的竞争,让体力不好、内向的我却步。

另一方面,实习证明了我有实力的同时,又显露出我的劣势,刺激我想提升自己,想看自己在这个行业里可以走多远?

  于是,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仍在摇摆,寻找答案。

  (XX年9月22日)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