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深入学习十八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1743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征文深入学习十八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征文深入学习十八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征文深入学习十八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征文深入学习十八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征文深入学习十八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征文深入学习十八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Word下载.docx

《征文深入学习十八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征文深入学习十八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征文深入学习十八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Word下载.docx

  所谓的"

大部制"

通常是指将现有的几个政府部门合并,从而减少政府部委的数量,使每一个部委涵盖更多的决策和行政领域。

一些西方国家都曾推行过"

  1.英国:

决策和执行分离的大部制

  英国是最早推行"

的西方国家,是在1970年由英国首相希思领导下的保守党政府完成的。

当时,英国政府设立了两个大部:

一是环境部,合并了原来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公共建设和工程部及运输部,此外还接管了原属于内阁办公厅的污染控制署;

二是贸易和工业部,合并了原来已经属于大部的技术部和贸易委员会,并且从就业和生产力部接管了垄断和兼并事务的职责。

此外,政府还在内阁办公厅设立了一个跨领域、跨学科的政策评审小组,称为"

核心能力部门"

,其使命是把整个政府的注意力聚焦于"

事关总体战略"

的事务上。

  英国实行"

的基础是完成两个剥离:

第一,把非决策性的执行任务从各部委剥离出去,交给非政府公共机构;

第二,把另一些任务交给私营部门,不再作为政府的职能。

  这种把决策和执行相剥离的好处在于,赋予了行政执行机构较大的灵活性。

譬如,执行机构的首席执行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执行机构自己决定内部机构的设置、人员的任用以及工资奖金福利等;

在资金使用上,大多数行政执行机构可以收费,并尽可能地采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不过后来,由于工党和保守党在理念上的不同,英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几经反复,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由大转小,1997年开始又由小转大。

  2.美国:

职能完整的大部制

  与英国不同的是,美国大部制的主要特点是全方位地涵盖某个领域的一切职能,并且在国内没有其他政府机构分担相近的职能。

  美国联邦行政当局的部级机构只有15个,如"

11"

后于2002年成立的国土安全部,如体现了"

大运输"

的概念,包含了海、陆、空运输的运输部;

涵盖了类似我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职能的农业部等。

  以1977年成立的能源部为例,它的使命是促进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促进科技创新,保障核武器场地的环境清理。

能源部的年度预算超过230亿美元,联邦雇员和合同雇用人员超过10万人。

  美国国土安全部更加体现了职能完整性的特点。

国土安全部至少综合了22个机构,现有18万雇员。

这些机构包括交通安全署(原属交通部)、联邦危机管理署、秘密特勤人员(原属财政部)、关键设施办公室和联邦执法培训中心(原属联邦调查局)。

这些机构被整合到4个司:

即边境和交通安全司、危机准备和应对司、科学技术司及信息分析和基础设施保护司。

  由此可见,美国大部制之大,一方面是管的范围大,另一方面是管理和服务的程度深、力度大。

  3.澳大利亚:

大部制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改革

  在推行"

方面,澳大利亚是西方国家中的另一个典型。

1987年澳大利亚推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建立彻底的大部制,使整个中央政府的部委数量从28个减少到18个。

譬如把教育、培训和劳动力市场职能进行统合,设立就业、教育和培训部;

把运输、航空和通讯服务进行整合,设立运输和通讯部等。

除两个部(退伍军人部和原住民事务部)之外,每个部都由内阁部长领导。

  在实施政府机构重组的过程中,政府的周密部署和妥善应对,是其得以成功推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行"

的初期,裁员的消息导致公务员人心浮动。

为此,政府专门发表白皮书,说明改革政策和将要采取的措施。

正是由于从决策到执行该果断则果断,该审慎则审慎,这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改革中工党政府为了实施其政党政策,在实施大部制的过程中,还重新分配官僚集团和政治家在政治系统中的权力,增强工党政治家对政治系统的控制力,对高级公务员制度进行改革,1984年通过《高级公务员议案》,对公务员制度重新组合设定,增强了公务人员的流动性,强调发展管理技术,增强各部领导人使用和调遣公务人员的权力。

澳大利亚政府这种大部制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为公共部门和其他改革提供了先决条件,增强了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能力,国家的政治经济绩效得到了明显提高。

  4.对广州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

改革实践大对广州政府行政体制管理改革有以下启示:

  首先,大部制之大,一方面应当是管的范围大,另一方面是管理和服务的程度深、力度大。

服务型政府是根本目的,而"

只是手段或外部表现。

推进大部制改革,在人员编制的问题上我们还要转变观念。

不是说财政供养的人越少越好,而是公共服务质量越高越好。

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并不必然要减少公务员编制,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决定增加还是减少编制。

  其次,"

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决策和执行职能分离。

与决策相对应的政府职能的执行权应尽可能地交给各部下辖的独立机构。

这意味着原先决策和执行不分的单一部门,应被分离为负责决策的部门及其领导下的负责执行的独立机构。

  第三,一个大部要能有效运作,其所承担的各种职责或任务应当相关或相近。

另外,几个部委合并时,必须对下属机构,即司局进行整合。

经验表明,西方国家有些大部之所以不能持久,恰恰由于下辖的原属不同部委的机构所长期形成的组织文化和行为方式不可能轻易地被改变,从而使新的大部无法作为一个整体有序运转。

因此,不能把原有的机构简单地归入新部,而是应当重新创设司局。

  二、国内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

  1.美国

  1993-2000年期间,克林顿政府展开了一场"

重塑联邦政府"

的运动,被视为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成功的改革。

联邦政府的这次行政改革,反映出现今公共行政发展的某些趋势,对广州的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改进公共服务方面,主要有以下改革举措:

  

(1)改进32个"

高影响机构"

的绩效。

高影响机构(HighImpact

Agencies)是指与美国公众接触多的政府行政机构。

美国联邦政府中有32个行政机构被认定为高影响机构,其人员数量占联邦政府雇员总数的78%,它们与公众接触的比例占整个联邦政府的90%。

重塑政府过程中,高影响机构参考福特公司等大企业的服务承诺做法,结合本部门所服务顾客的需要,改进了200多个公众服务项目,制订出4000多项顾客(公众)服务标准,以体现"

把顾客(公众)放在第一位"

的改革原则。

  

(2)对领导层进行综合测评。

综合测评(BalancedMeasures)亦称平衡测评,它取自企业界流行的"

平衡计分卡"

概念,是指对包括政府的机构负责人和一线主管在内的所有领导层从民众满意度、雇员满意度、工作成果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3)通过伙伴关系提供公共服务。

在联邦政府改革中,对于有些与民众利益相关、但又不完全属于某一个政府机构或某一级政府的职责的公共事务,采取了一种建立伙伴关系的方式。

例如,相关联邦机构与州政府及社区之间相互形成旨在追求成果的伙伴合作关系,建立了为改善儿童健康状况的"

为儿童而推进"

(Boost4Kids)网络,为减少城市枪杀犯罪的"

安全城市网络"

,以及为美国民众提供就业所需知识、技能和工具的"

21世纪技能社区网络"

等。

  (4)构建面向顾客的电子政府。

联邦政府建设电子政府的目的,是按照以顾客为导向的原则为公众与政府进行接触和互动,如获取公共信息、办理事务、解决问题等,提供更便捷的方式。

1997年初,联邦政府公布了建构电子政府的报告《进入美国:

通过信息技术再造》。

该报告描绘出发展电子政府的蓝图,要求政府各行政部门按照"

定做"

的原则满足不同顾客群体的特殊需求,并建立了若干"

网,如服务于学生(students.gov)、老年人(seniors.gov)、工作者(workers.gov),残疾人(disability.gov)和商业的服务网等。

2000年9月,政府建立了一个连接所有政府网站的门户网站"

第一政府"

(FirstGov)。

"

链接2700万个联邦机构的网页,提供约1000个窗口服务,公众可以在该门户网站上获取政府信息、办理事务、了解政府项目情况、发送电子邮件给政府官员等。

  2.新加坡

  素以廉洁、高效、法治闻名的新加坡政府受世界性公共行政改革浪潮的影响,也进行了积极改革。

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以高效、廉洁、法治为特征的治理模式,并在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领域紧跟世界潮流。

1995年5月新加坡推出了"

公共服务21计划"

,其目标是进一步改善政府公共管理,提供高素质的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新加坡公共行政改革重点也集中在三个方向。

一是进一步改善政府与市场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并没有放弃对经济的强干预,但也没有采取大规模民营化的举措,改革的重点是政府制度的完善。

新加坡政府在保持经济政策正确的前提下,坚持把重点放在制度改革上,即机构的简化、公务员的高效和廉政。

第二个方向就是加入全球性的政府重组运动中,以保证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具备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能力。

在这方面,新加坡政府引进市场机制是根据其机构特点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形式包括管理合同化,公共机构重组、企业化,乃至民营化。

方向之三是为适应IT技术发展,构建电子政府并在相应的行政程序和办事原则方面进行创新。

  

(1)管理合同化

  管理合同化是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指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标准,以契约外包(Contracting-out)或竞争招标(Competitivetendering)等方式,发包给非营利机构或企业,承包方按照契约要求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方则必须承诺购买承包商提供的公共物品并检验其绩效。

如果说,新加坡独特的法定机构设立的本身就是公共管理市场化的一种初级形态,那么,管理合同化实际上是对公共管理部门的第二次市场化改革。

管理合同的要素是目标、权限、绩效评估和奖励。

管理合同中明确法定机构的主要职责和绩效目标。

管理合同化实施中最重要的是明确目标,适度授权,包括较大的人力资源自主权及完成合同后的奖励与优惠。

在公共部门推行管理合同有利有弊,既有上述长处,但也有一定的弊端,主要的问题是容易导致管理的注意力变得过于狭窄,减少了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等。

在此值得指出的是,新加坡式的管理合同化与西方国家的一般所谓公共服务民营化有所区别。

前者是通过合同化,在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部门引进市场机制和效率观念;

后者虽然也包括采用管理合同方式,但却是把公共服务直接承包给民营企业。

  

(2)法定机构的重组

  法定机构是新加坡公共部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职能上有两重性,一方面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运作职能,另一方面又是代表政府实施行业监管的部门;

在运作上既有行政机构的公共特征,又采用企业化机构,设立董事会,进行独立经济核算。

在新加坡公共行政改革过程中,把法定机构重组作为一个重头戏,并沿着职能分流、机构归并、企业化的方向递进。

  一是职能分流。

新加坡政府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