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1937年8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37年8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乖孩子,你一定要生存着,将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爸爸、妈妈报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添光彩,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不是那么容易欺负的!
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永远祝福你,再见了我的儿子。
”说完,这位母亲已经闭上了眼睛,没有呼吸声了。
淞沪战役期间,日军曾动用了100多架飞机对上海进行狂轰乱炸,意图摧毁我军民的战斗意志。
上海当时有南北两个火车站,北站处于交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因此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
1937年8月28日,南站遭到了日军两次毁灭性轰炸。
当时南站挤满了想要撤往内地的群众,约1800多人,其中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下午2时左右,四架日机飞临南站上空实施轰炸,当场炸死500多人。
不一会儿,又有八架日机再次投下炸弹,炸死200多人。
轰炸过后,车站变成废墟,到处横七竖八躺满尸体,惨不忍睹。
当时在美国《赫斯特新闻社》任职的中国摄影记者王小亭目睹了这一悲剧并拍摄了这张令人揪心的照片。
两星期后,照片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据估计,当时全世界有1亿3千6百万人看到了这张照片。
由于上海火车南站远离战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所以国际舆论纷纷谴责日本轰炸城市,杀戮无辜平民的罪行。
面对国际舆论压力,日本法西斯在战时就百般抵赖,诡称当时飞行员误以为站台上是调动中的中国部队,所谓发生了“误炸”。
同学们大都是出生于这场战争后半个多世纪的孩子,对这场战争是缺乏了解认识的。
因此,这次习作让,我们重温历史,搜集有关这场战争,有关日本侵略者罪行的资料、图片,阅读有关书籍,观看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对这场战争的感性认识,为更好地完成这次习作创造条件。
2.围绕主体,有序观察照片。
观看这张战争照片,应抓住照片的主体——照片中哭泣的小孩,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全面、仔细观察。
怎么观察呢?
首先,抓住照片的主体部分,关注照片传递的主要信息。
这张照片映入眼帘的是照片中央坐地而哭的男孩:
他悲伤的啼哭,他的孤立无助让人揪心。
然后,围绕这一中心人物,采用由主体到环境、由近及远的顺序,一一观看照片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
瞧,男孩蜷曲双腿坐于被炸坏的铁轨中间,四周是被炸成废墟的火车站,月台建筑倒塌,钢架摇摇欲坠,远处破壁残墙,一片悲凉……由近及远,由人及物,让我们对60多年前拍下的这张照片,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这幅拍摄战争创伤的照片,沉痛而有力地揭示了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血腥罪行!
3.展开想象,探究前因后果。
这张照片只是历史瞬间的一个具体场景,但它不是这段历史的全部,不能看出侵略者如何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全貌。
因此,同学们必须敞开心扉,大胆想象,探究前因后果。
根据照片所拍摄的人和景,想象与照片相关的故事:
照片中的孩子怎么到了这个地方?
他为什么哭?
他的家呢?
他的父母呢?
这个地方怎么没有人?
人呢?
照片中的房子、天桥、铁路原来是什么样子?
这个小孩能活下来吗?
他未来的命运怎么样?
先想了来,再说出来,然后写下来。
4.具体描述,表达真情实感。
同学们在写作时要以孩子为重点,可从孩子的视角来写,也可以用我们的视角写,要用凄凉的景物烘托孩子悲惨的处境和命运。
习作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先写人,再写景;
也可以先写照片上的内容,再想象以前可能发生的事;
最后想象孩子未来的命运。
内容要具体生动,要真实再现当年战争的凄惨情景,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字里行间要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孩子的同情,对和平的热爱与向往。
三、点拨习作思路思路1——习作开头描述照片,中间主体引出丰富合理的想象,结尾点明中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
思路2——习作开头点明时代背景(时间和历史事件),中间主体再现当年的具体情景,结尾对战争的发动者提出忠告!
思路3——习作倒叙开头,写“我”现在的生活情况;
其次,回忆“我”悲惨的童年生活;
然后,叙述一个的老人收留了“我”;
最后,描述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和“我”对和平的呼唤。
1937年8月28日:
一张曾经震惊世界的照片
1937年8月28日下午4点,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一个婴儿在铁轨的废墟上哭泣,他的父母已死于刚才的轰炸。
在这次轰炸中,1800人,大部分是等候撤离的妇女和儿童,只有300人活了下来。
每次看到这张照片都禁不住令人落泪。
当天的上海火车站被炸成了“垃圾场”。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8月28日,这是悲惨的一天。
日本进行周密的计划过后,准备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来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上海人闻风而逃,收拾好自己行李,冲向大街,跑向火车站,而火车站正是日本轰炸的焦点。
多多一家也不例外,父亲带着妻子和多多,跑到了火车站。
爸爸好不容易在卖车票的地方买了两张车票,又到了月台上等车,一起都是用跑步进行的。
来到月台上,多多一家惊呆了,人山人海,月台上摆满了行李,人们像泥鳅一样挤来挤去,争着往前面“进军”,想在上火车的时候早点上去。
“呜,呜——,呜,呜,”这个声音由远到近,显然是火车来了,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大家抢着往前面冲,火车刚停稳,人们就上去了,5秒钟的时间,车厢里就挤满了人。
突然,人群听见了“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随即,看见了天空上出现了几个黑点,人们傻呆呆的看着,没有反应,忽然,黑点俯冲了下来,越来越近,看清了,是飞机,机面上闪耀着银光闪闪的膏药旗,还可以看见非肉体武器,“啊,飞机,飞机,快逃,快逃啊!
”不知谁说的,人们开始了显著的分岔,老照片,有的到火车上,有的到月台上,多多的妈妈被“潮流”推着,和爸爸分散了,她思索着怎么保护多多的安全,看到了一块由一些破烂搭起的小棚子,她把多多塞了进去,正想找个地方自己也藏起来,两架轰炸机飞得更低了,一架飞机扔一枚炸弹,两颗炸弹落下来了,一枚落在了火车头上,一枚落在了月台上,“轰隆,轰隆,”两声爆炸响,一些人炸得血肉横飞,幸存者顾不得拍身上的尘土了,继续逃命。
又是两声响,又是一些人被炸死了,日军轰炸机就是这样两架一次来轰击上海火车站的,轰完了所有的炸弹以后,日军加速逃离了上海火车站。
多多上面的盖子早已经被冲击波给掀飞了,多多也炸得面目全非,他看到了火车站被轰炸以后的情景:
预制板掉在了火车轨道上,玻璃震得满地都是,架空桥空落落的,里面都可以看见外部,一些残余的碎片在架空桥上面摇来摇去,不时还有一些破烂落了下来,多多留在火车站里,他还不会行走,在这里他显得孤独和无助。
随后,记者来了,他看到了多多,用照相机拍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照片,尽管没有彩色胶卷。
阅读范文:
孤独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天黑沉沉的,太阳被层层的乌云遮住了。
但在上海的火车南站还是热热闹闹的,准备乘火车出发的人们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一小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正向火车站的入口处逼近。
他们手里端着冲锋枪,腰间挂着子弹袋,用恶狼般的眼睛迅速地扫视着四周忙碌的人们。
突然,一名指挥官模样的人举起手中的冲锋枪对着喧闹的人群一阵扫射,检票口处的几个年轻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不知所措,转眼都倒在了血泊中。
那些坐在站台前休息、玩耍的孩子们,有的胆小的,早被吓的大哭起来;
还有一些胆子大的,都向四处逃散开了。
整个火车站被恐惧笼罩着,空气中凝固着阵阵杀气。
伴随着“嗡嗡”的响声,几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领结式战斗机正朝这里飞来,只见它们像几只凶恶的老鹰盘旋在火车站的上空,丢下了几颗炸弹,然后远走高飞了。
一小时前还热热闹闹的火车南站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从火车南站的废墟中传来了一阵接一阵的稚嫩的哭声,只见一个小男孩儿正坐在溅满鲜血的地上无助地哭着。
他衣衫褴褛,瘦弱的身体支撑着大大的头,显然又是一个营养不良的穷苦孩子。
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最幸运的孩子。
当敌机丢下炸弹时,年轻的父母把熟睡的孩子压在了自己的身子底下,用自己的生命为他提供了一个避难的场所。
几分钟后,一块钢板不偏不正地落在了这对夫妇的身上……
孩子醒来时,他怎么也无法从周围面目全非的尸体中找到自己的父母了。
孩子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最爱他的人已经离他而去了,除了哭泣,他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这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
当然,可怜的孩子被一位好心的路人收留了,长大后的孩子向全世界人民呼吁:
“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老人不再失去儿子,全世界的人民应该一致行动起来,在新的二十一世纪里为战争敲响丧钟,让世界成为真正的人类的家园。
”
当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近时,我们会伸开双臂静静地等待。
当战争的枪炮再次响起时,我们却要用心祈祷,在春风里世界上的人们都能沐浴和平和爱的阳光
战争带来的哭声
当天的上海火车站被炸成了“垃圾场”。
伟大的母爱给了这位母亲以力量,使她跑动了,由于跑得很慢,日本侵略者一枪打中了这位母亲的脚上。
儿子的哭喊声,这位母亲好似听到了。
说完,这位母亲已经闭上了眼睛,没有呼吸声了。
这件事成了这位出生不久的小婴儿永生的伤害,他已成了孤儿。
这个婴儿怒恨那些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杀死我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将来我长大成人一定要继承母亲的遗志,战胜日本侵略者,给日本人一些颜色看,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厉害。
为什么世上有战争,和平之神去了哪儿?
为什么会让出生不久的婴儿失去了父母,为什么要让美好的火车站成了“垃圾场”,为什么,为什么?
?
一
孤独的孩子
突然,一名指挥官模样的人举起手中的冲锋枪对着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