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教案 复习导引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教案 复习导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教案 复习导引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课时复习过程:
考点1、知道地球仪、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把地球做成一个模型,然后我们就可以把“地球”尽收眼底,这个模型叫做地球仪。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整个地球表面的情况,可以知道自己处在地球上哪个位置,要认识地球仪,从认识经线和纬线开始。
1、经线和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
赤道: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
纬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
经纬线的特点:
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1 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2、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
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
赤道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
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
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PS:
往左大,是西经;
往右大,是东经。
有00经线的是西半球。
南北半球:
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4、中高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中低纬度 中高纬度 00~300 300~600 600~900 300 600 5、根据经度相差150,时间即相差1小时计算,?
?
地球仪功能:
可以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山脉与河流、国家和地区、城市的分布状况。
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可以确定世界上任何地点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特点。
6、引入:
要找地球上的一个位置,用地球仪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用到地图。
地图的“语言” 比例尺:
定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 注意:
大小比例尺 大比例尺:
大于或等于1:
1000001厘米表示1千米以下 小比例尺:
小于或等于1:
10000001厘米表示1万米以上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7、方向:
表示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除指向标定向法外,还可以根据经纬网来确定方向。
地图上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
地图上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地图上常用的图例符号:
判断方法:
a根据经纬网判断 b根据指向标判断 c没有上面两种,就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 自然界其他定向法:
根据太阳和钟表的方向;
树冠和树轮定向;
地形和地物定向;
北极星定向。
8、图例和注记定义:
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方名称和位置。
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叫注记9、环球旅行 目的:
通过小组设计航海路线或者陆地的路线,更深入的了解地球仪。
2 要求:
从上海出发,环绕地球一周,标出至少5个主要城市极其所在经纬度,并判断再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等。
考点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目标:
1、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2、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 3、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
地图的功能:
可以详细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的环境,还可以了解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
在平面图上还可以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
1、选择合适的地图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
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区域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区域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巧用地图 地图有很多种类,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用处。
其他地图类型:
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地形图等。
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
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起伏越平缓。
学会选择地图、阅读地图、运用地图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的地方等高线海拔低处向高处凸出等高线海拔高处向低处凸出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地势比较平坦地势比较陡峭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小结、PPT课堂练习 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那么坡度最陡的图是 1:
500000 1:
1500000 1:
200000 1:
350000A B C D 地图的种类很多,下面同学需要选择的最合适地图依次别是( )①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②想知道巴以冲突的具体地方在哪里③想乘车去市区的博物馆参观A.交通图、世界地图、地形图B.地形图、交通图、世界地图 C.交通图、地形图、世界地图 D.地形图、世界地图、交通图 3 第二课社会调查 考点3:
知道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a考点4:
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c 复习目标:
1、了解社会调查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2、学会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复习重点:
了解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复习难点:
设计调查问卷复习过程:
1、社会调查的含义:
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2、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访问调查法、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法、召开座谈会——集体访问法、查阅资料——文献调查法、上网查询3、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
A、确定主题和内容B、拟定完整的调查提纲C、确定相应的调查方法D、收集分析资料E、形成调查的成果4、书面调查报告的内容:
第一手资料的采集、第二手资料的分析、对问题来的说明、对问题影响的论证、对问题解决的思路 5、怎样设计调查问卷?
一份问卷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
前言:
置于问卷开头,问卷标题、调查目的意义说明、填答问卷要求等内容。
主体内容:
调查的问题和回答的格式,如何回答问题的指导和说明等内容。
结束语:
置于问卷最后,记录下调查人的姓名、调查时间与地点等。
问卷题目的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问题的选用。
一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二则必须是围绕调查目的的最必要的题目,设计的题目不能过于简略或过于繁琐。
问题的排列。
一是要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来排列;
二是要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排列,要从易到难,浅入深。
问题的表述。
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通俗性;
二要持“中立”立场,不能带任何倾向性或暗示;
三要做到一个问号前只问一个问题。
例:
武原中学初三学生将要完成三年英语学习,如果要对初三学生三年来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你会采取哪些调查方法,请你拟写一份问卷调查表。
a、标题和前言部分 武原中学初三学生英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们:
通过三年的英语学习,你一定取得了不少进步,请你认真填写这份调查问卷,以便老师了解大家学习英语的情况,促进今后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和老师们的教学质量,请同学们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填写。
班级 姓名 4 b、主体部分 1、你对英语感兴趣吗?
A.特别感兴趣B.比较感兴趣C.不太感兴趣D.一点不感兴趣2、在学英语中,你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A.听力B.口语C.书写D.阅读 3、在英语课堂上,你经常回答问题吗?
A.经常B.有时C.很少D.从不爱发言4、你经常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习?
A.课前预习B.课堂认真听讲C.课后认真复习D.自学5、学习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样?
A.主动请教老师 B.请教同学C.自己查有关资料D.不请教任何人,不会就不会6、你觉得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
A.为将来学习打好基础B.为应付考试C.为出国D.为老师和父母7、在学习中,你以什么方式记忆最有效?
A.活学活用B.死记硬背C.只看不写D.多听录音()8、你对老师的课能理解多少?
A.都能听懂B.70%C.50% D.听不懂 9、你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你值得改进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10、你想让老师或家长怎样来帮助你?
11、你认为老师的课应如何改进?
c、结束语三部分 非常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武原中学初三()班2012年2月15日6、社会调查的目的:
调查目的:
通过对……的调查,了解……知识,树立……意识,提高……能力,落实……行动 拓展延伸:
根据材料,填写表格 区人大代表老王在调查本地经济特点时,发现有些电镀厂存在废物乱扔、直接排污现象,决定写一份《关于加强企业污染物处理的建议书》,以避免环境污染。
为此,他查阅了有关资料,设计了问卷调查,开了座谈会,走访了一些村民和企业……序号 12345 题目要求 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成果的展示方式老王的建议可以提交的国家机构你对企业污染物的处理建议 答 案村民和企业等 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开调查会、个别访谈调查报告或建议 人民代表大会、环保局等政府部门①依靠科技,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利用。
②增加环保投入,治理环境污染…… 5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P4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面积、地理位置、疆域,濒临的海域和岛屿;
2、知道我国行政区的划分;
3、知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于地形和气候差异,因而造成自然景观的差异。
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4、知道我国黄河、长江的基本特征,理解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了解人类利用自然的得失。
5、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运用等各方面能力。
6、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
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7、区分我国东西部的范围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了解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
考点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 第一课第一目辽阔的疆域 考点6、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及其位置第三单元 第一课第二目行政区划考点7、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第三单元 第二课第三目母亲河 考点8、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第三单元 第三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综合探究三 游历华夏 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考点9、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三单元 第二课第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