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任务清单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任务清单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任务清单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创新人才分类培养
(2)创新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建立校外师资参与课程教学、案例教学、研究生实践指导的运行机制。
(3)遴选一批校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
(4)贯通“项目、平台、团队、招生、就业”等人才培养要素,完善各培养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成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完善研究生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建成校级研究生实践创新示范基地100个以上;
每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1-2门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或讲座;
建成校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500门,入选教育部学位中心课程案例30个。
研工部、宣传部、人事处、推广处、科研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各学院等
3.做优做强人才培养项目
(5)理顺招生选拔、培养、就业等管理机制,继续做好“乡村治理与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旱地农业绿色发展”“丝绸之路国际化农业人才”等重点人才培养专项。
(6)鼓励和支持各培养主体创设实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项。
(7)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项目制改革。
打造一批人才培养标杆团队、样板基地,凸显“定制化”人才培养特色。
2022年12月
科研院、校友会、人事处、推广处、发改处、未来农业研究院、国际处、深圳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
4.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8)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学术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
(9)邀请行业产业专家参与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0)创新“专业学位+能力拓展”多元化育人模式,拓展实践学分内涵。
(11)创新学业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实践环节考核。
全面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制定实践环节考核办法。
2022年
6月
各学院
5.完善招生选拔机制
(12)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规范自命题管理、强化复试面试考核、加强考试安全管理。
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等。
(13)探索基础能力素质测试和自主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相结合的招生考试方式。
(14)推进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的招生选拔机制。
(15)按照学校二级单位的学科定位,科学配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指标。
加强考试管理,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
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招生制度,推动研究生招生模式改革。
选拔有情怀、有抱负、有基础、有潜力的知农爱农人才,精准培养。
持续推进
教务处、未来农业研究院、深圳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各学院
6.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改革
(16)加强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规范训练、创新能力培养。
(17)建立健全院(系、所)、平台、团队等各培养主体协同管理机制,探索人才培养项目首席导师制。
(18)构建有组织的科研和有组织的人才培养之间的融通机制。
(19)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推进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准入及水平认证的有效衔接。
(20)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围绕行业、产业需求选题,完善实践环节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
(21)严格中期考核和分流选择机制,畅通分流渠道。
严格学位论文检测、盲审、预答辩和答辩过程。
健全院(系、所)、平台、团队等各培养主体协同管理机制。
出台研究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出台实践环节管理办法,严格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管理。
建立围绕产业或区域发展的多学科联合开题制度。
加大论文抽检比例,严查违反学术道德行为。
7.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
(22)贯彻“破五唯”要求,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要求和评价标准。
(23)强化学位论文实践导向,制定学位论文分类制式要求,完善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全面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8.建设一流导师队伍
(24)引育并举,扩大导师规模。
(25)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办法,推行“双导师制”。
(26)健全行(产)业导师选聘管理制度,选聘一批有行(产)业经历、工程实践能力的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教学、实践指导和职业伦理教育。
建立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系制度。
(27)开展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评选;
加强导师师德师风建设。
(28)支持导师培训交流;
鼓励学院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导师培训。
建立产业(行业)导师选聘机制。
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健全导师培训和交流机制。
校内导师规模达到2000人,校内外导师比例达到2:
1,评选优秀导师100名、优秀导师团队50个。
人事处、教发中心、教师工作部、各学院
9.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29)完善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管理办法,实施思政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计划,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加强“四史”教育。
(30)开设一批学科交叉课、产业专题课、主题案例课、特色实践课。
(31)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型课程,提高课程和教材质量。
打造“金课”。
建立校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500门,其中精品特色示范课程50门,出版教材30部,入选教育部学位中心课程案例30个。
教务处、教学发展中心、信息化管理处、各学院
10.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32)完善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
(33)依托学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试验示范站(基地)、海外科技示范园、行业龙头企业、农科院以及地方政府单位等机构,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打造“一院一品”创新创业品牌。
建成校级平台100个以上,获批省(部)级以上示范基地、现代产业学院等10个以上。
研工部、团委、教务处、素质教育学院等单位
11.突出实践育人成效
(34)依托校内外试验场站、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创设一批特色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项目。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35)持续推进“研究生助力团”“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团”等活动,强化劳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深化“研究生助力团”“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团”等内涵建设,增加团队数量、扩大覆盖面、延长服务链。
团委
研工部、研究生院、科研院、推广处、外语系等单位
12.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
(36)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优势,设立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赴海外研修实践项目、国际实习项目。
(37)建立院(系、所)、导师、学生协同支持机制,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
(38)探索“外语+专业”多元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研究生国际合作与交流管理办法,健全中外联合办学管理机制,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输送。
加大俄语等课程教师引进和培养,开发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研究生课程。
国际处
人事处、国际处、国际学院、研究生院、计财处、科研院等单位
13.完善分类评价考核机制
(39)施行分类评价考核,构建完善的绩效导向资源配置机制。
(40)完善院(系、所)、导师、研究生等分类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多维质量评价管理体系。
(41)加强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和抽检,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完善分类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多维质量评价管理体系,完善分类评价考核机制。
2025年
12月
相关处室、各学院配合
14.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质量
(42)建立“专项培训+能力实训+就业指导”三维一体的支持系统。
(43)开展“研究生职业发展”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杰出校友开展就业指导,培树研究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积极引导研究生投身三农领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44)拓宽就业渠道,建设高质量就业基地,引导和激励研究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业农村关键岗位上干事创业。
(45)面向毕业研究生开展培养质量中期评价,由第三方独立开展跟踪调查,按学科进行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分析。
持续扩大研究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依托第三方评价机构每年开展一次博士硕士毕业生跟踪调查,发布《博士硕士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毕业研究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各年度
就业中心
校友会、研究生院、研工部、团委、教学发展中心、各学院
15.加强组织领导
(46)建立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有关院(系、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与重大事项决策。
(47)成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负责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拟订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规章制度、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考核工作成效。
(48)成立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咨询、审议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事项。
(49)各学院(系、所)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要将研究生教育纳入重要议题。
(50)落实校院两级管理,强化部门协同,健全校内协同育人机制。
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各学院(系、所)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落实相关部门育人责任。
党校办
研究生院、研工部
16.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5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发挥院(系、所)、平台、团队等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层次筹集人才培养经费。
(52)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加大人才培养经费统筹力度。
(53)引导行业产业、企事业单位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54)发挥校友会、教育基金会的作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为研究生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提供经费支持。
逐年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经费投入。
财务处
研究生院、科研院、“双一流”办、人事处、基金会等单位
17.健全管理队伍
(55)多措并举,配齐建强校院两级专职管理队伍和研究生辅导员队伍,重视校内兼职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56)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水平。
(57)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健全校院两级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按照1:
200配齐专兼研究生辅导员队伍。
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研究生管理干部培训,探索建立研究生管理队伍培训制度,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水平。
研工部
组织部、人事处、研究生院、各学院
18.建立督导落实制度
(58)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实施全程、全方位监测分析。
(59)强化校院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和研究生教育督导组作用,加强过程检查督办,支持多种形式开展质量监督和指导。
(60)压实管理干部责任,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纳入各学院(系、所)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范围。
完善院系考核办法,强化各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