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期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1289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期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必修2期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必修2期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必修2期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必修2期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2期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必修2期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期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2期末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人口迁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中国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社会文化因素

B.图瓦卢举国搬迁新西兰——生态环境因素

C.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迁移——政治因素

D.伊拉克难民逃离家园——经济因素

6.关于不同地域文化对其人口发展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A.欧美都市文化——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老龄化

B.青藏牧区文化——人口集中于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深圳新移民城市文化——青年婚龄较早且子女数较多,人口流动量大

D.四川传统农耕文化——2000年龙年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大量迁出

《北京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到:

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9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3万人,增长2.5%;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0.61%,死亡率0.54%,自然增长率0.07%;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8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提出:

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要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为450万人左右。

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北京市近年来人口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全国居较高水平

B.北京市近年来人口机械增长大于人口自然增长

C.北京还未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

D.北京市2004年统计的1492.7万人包括所有的流动人口

8.要实现北京市2020年人口总体规划目标的压力来自于

A.地区经济差距和城乡差距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

B.北京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C.每年不断增加的国际国内旅游人群

D.气候适宜,污染少,吸引大批退休人员

9.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10.2006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34‰,死亡率为5.28‰。

其人口增长模式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1.1949~199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变化不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近60%,但年产粮食总量增长了3倍多,这说明环境承载力

A.与消费水平无关B.可以无限提高C.与科技水平相D.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上海市1993年以来出生率在6‰以下,死

亡率在8‰以下

图2

图9是1993~2003年来上海

市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12~14题。

12.上海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高低”模式

B.“三低”模式

C.高增长模式

D.增长下降模式

14.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人口总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高B.死亡率低

C.人口迁移D.经济发达

15.导致上海市人口总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文化因素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D.经济因素

16.人口合理容量

A.是持续供养的最佳人口数量B.与环境承载力相同

C.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D.大于环境承载力

17.近年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18.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

A.环境承载力B.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D.地球环境容量

图5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

读图完成19-21题。

19.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

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B.乙

C.丙D.丁

20.丙国可能是

A.肯尼亚B.印度

C.英国D.尼日利亚

21.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B.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D.文化水平

二、综合题

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9)”,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阶段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3)a、d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为和,对比二者人口再生产特征的异同;

(4)图中人口迅速增长的现象出现在_____阶段(填字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5)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

(6)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和的基本国策,才能促进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上海统计网报道:

2008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888.46万人,比上年增加30.38万人,增长1.6%;

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第16年负增长;

2008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6.99‰;

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7.73‰;

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户籍总人口比重从20.8%上升至21.6%。

(1)根据材料计算2008年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现阶段上海人口增长模式处在(选择填空)。

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原始低增长阶段B.高增长阶段C.增长下降阶段D.低增长阶段

(2)读图19可知,2008年上海市人口增长主要由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

因素影响。

 

图19

(3)上海市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对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是

A.历史背景B.地租的高低

C.人们收入的多少D.社会知名度

2.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

图5示意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据图回答3、4题。

图5

3.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4.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度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5.城市化可能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

A.住房紧张B.环境污染C.入学困难D.交通拥挤

6.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建有现代化高楼大厦

B.上海城市建设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市”

C.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D.在城市发展历史较短的美国、法国,大城市的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

7.读“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图”(图1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12

A.直线a、b、c分别表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租金变化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的位置分别在O—C、C—E、E—F的范围内

C.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与其他功能区并无明确边界

D.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另外还有交通便捷程度

8.读“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图13)。

图13

A.城市等级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

B.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

C.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D.在城市化过程曲线中,我国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9.我国西北重镇兰州,因地处黄河谷地中,南北有山地限制,城市形态及铁路分布呈东西带状分布,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图14

A.交通运输的需要B.地形和河流的分布C.政治和经济的发展D.矿产资源的分布

10.房屋建筑功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北京民居—四合院—挡风保暖

B.江南水乡—屋脊高—容易排水

C.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避风防潮

D.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降水稀少

11.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A.绿地面积B.饮食习惯C.服装服饰D.建筑风格

12.有关目前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13.在大城市提倡的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音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14.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

A.交通运输中心B.商业服务中心C.经济增长中心D.行政管理中心

15.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其主要原因是我国

A.人口的素质还不够高B.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C.城市建设的经验还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16.从城市等级上可以看出服务范围不同的一组是

A.珠海、深圳B.重庆、天津C.长春、哈尔滨D.北京、厦门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甲乙两城市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读图5“2005年甲、乙两城市交通状况及污染统计数据”及资料,回答17—18题。

16.关于甲、乙两城市的交通和污染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的机动车总量比乙城市少

B.甲城市的道路网密度比乙城市大

C.甲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比乙城市严重

D.甲城市的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比乙城市严重

17.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的是

A.发展轨道交通B.减少道路网密度

C.增加道路两旁的绿地面积D.机动车分单、双号出行

18.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农业人口比重下降B.失业率增加C.环境污染日益加重D.经济发展趋缓

图8为“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对住宅空间分布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由市中心向外,轨道交通

A.对住宅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

B.对住宅影响的辐射范围变大

C.不利于市中心人口的疏散

D.车站附近住宅开发密度较低

20.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耕地面积B.增加就业机会

C.降低环境污染D.改善交通拥挤

21.图中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