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124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doc

《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doc

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平方公里内的人口数量B一片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D稳定发展生物群落中的个体数量

2.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蝗虫B一块稻田

C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

3.下列生物和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都有适应任何生活环境的能力

B每个生物个体也是其他生物的环境因素

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的生活环境就是指阳光、大气、水、土壤

4.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细菌和真菌

5.下列植物区域中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高山植物B热带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温带草原

6.从生态学的角度讲,植树造林的意义是()

A美化环境B增强自动调节能力

C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D以上三点都是

7.人工营造的马尾松林,往往因松毛虫爆发而成片死亡,用生态平衡的观点分析其原因是()

A人工林木抵抗力差B人工种植植株幼嫩

C没有及时有效的喷施农药D人工林生物种群少,自动调节能力差

8.一个全密封的水稻生态系统,当青蛙捕捉完,昆虫数量的变化是()

A大量增多B大量减少丙

C保持不变D先增多,后减少

9.如图是一个特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果人是这个食物网中乙丁

的一员,那么最有可能代表人的是()

A甲B乙C丙D丁甲

10.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厚的角质层D叶面积增大

11.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鱼类、浮游动物、绿色水生植物、真菌类等生物,试问流经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从哪类生物开始的()

A绿色水生植物B浮游动物C鱼类D真菌

12.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竞争的是()

A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肠道内分泌出毒物,使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

B极度饥渴情况下,分娩母猪吞噬刚出生的仔猪

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进行繁殖

D培养在一起的大、小两种草履虫经过一段时间后,一种死亡而另一种正常生长

13.在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寄生的是()

A血吸虫生活在人的血液中B虱生活在人的体表

C菟丝子生活在豆科植物上D绿藻生活在龟的背甲上

1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

15.水稻与稻株旁的杂草,水稻与稻田里的蝗虫,水稻与其茎叶内稻瘟病菌之间的关系依次属于()

A共生、捕食、寄生B竞争、寄生、捕食

C竞争、捕食、寄生D竞争、捕食、捕食

16.下列实例中,不属于保护色的是()

A水母的躯体无色透明B比目鱼的体色随背景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C老虎身上的花纹D蜂类身上常有黄黑相间或黑白相间的花纹

17.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森林中高大的乔木的基部生长着苔藓和三七

B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苔藓地衣层

C一片白桦林中桦树有高有低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18.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诗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实际上描述的是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

影响山中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B湿度C降水量D土壤

19.某自然保护区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

A人工植被B栽培植被C植物群落D生态系统

20.带鱼是海洋中的深水鱼类,在市场上没有活的带鱼出售,这是因为带鱼难以养殖。

造成带鱼难以养殖的主要原因是()

A水温B食物C水的压强D水的溶解氧

21.土壤属于农田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

22.对生态系统,我们总是把生物与非生物结合在一起加以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B综合C实验D调查

23.某一湖泊生态系统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未经处理,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A自动调节能力B置换作用C分解作用D化合作用

二.填空简答题

1.在一个地区的气候中,对生物特别是植被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在生物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对一个池塘中的某一条鲫鱼来说,这池塘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它的生活环境中的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和土壤等,则是它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3.食物链:

草→昆虫→青蛙→蛇→鹰中各种生物之间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关系。

4.目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人口与环境问题上,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________________,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5.去年春天我国发生了12次沙尘暴。

据专家分析,直接原因是厄尔尼诺后的天气异常,间接原因是西北、华北地区植被的大量破坏。

可见沙尘暴是由于___________因素导致自然因素恶化的结果。

6.专家认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重建,必须立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单一林很难保持水土,所以生态林不应是单一林,树种应多样化,乔木树下应有灌木,灌木下应有草,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种多样化可以引鸟归林,同时也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请写出植物、昆虫、鸟之间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右图表示陆地上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太阳辐射(a)(b)

图中a、b分别表示空气中的两种物质。

问:

(1)图中的“→”表示生物在白天主要吸

收和排出物质a和b的情况,则物质a是_____。

绿色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2)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右图是温带草原的食物网简图,若要形成一个草鼠蛇

生态系统,还必须包括分解者和________________。

如果人为地大肆捕杀鹰,势必造成鸟、鼠等动物增

多,使草原植物受到破坏,甚至造成水土流失。

因鸟鹰

此,人类活动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的自然规律。

9.我国西北部某地种植了一批速生白桦树,由于干旱引起粘虫的大量繁殖,树叶被大量吃掉,受灾严重。

这时由于粘虫增多,引来了大批以粘虫为食的鸟,粘虫的数量被控制,鸟也随着食物的减少而变少,树木恢复了生机,这片林地恢复了生态平衡。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以上叙述,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蜜蜂是一种社会性的昆虫。

一个蜂群中生活着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众多的工蜂。

蜂王的主要职责是产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酿造花蜜、建造蜂房、饲养幼蜂、防御敌人等。

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受精卵是发育成蜂王,还是发育成工蜂,主要取决于幼虫食用蜂王浆时间的长短。

未受精的卵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蜂群内的蜂王、雄蜂和全部的工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

(2)同样是受精卵,有时发育成蜂王,有时发育成工蜂,这一事实说明:

生物的性别除受遗传物质控制外,同时还受______________的影响。

(3)蜂王、雄蜂和工蜂的作用虽然是各不相同,但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许多将要孵化出的幼蜂中,通常有多只将发育成蜂王(即“王储”),但最先孵化出的那只蜂王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些即将孵化出的“王储”杀死在襁褓里,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1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以_________关系为基础,是生物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12.描述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是生物种群密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种群密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生活在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属于一个_________,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鲤鱼属于一个___________。

14.澳大利亚一直有一生态难题:

大量的牛粪往往将草场上的牧草遮住而枯死,破坏了草场。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牛是______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下同),其数量过多,排出的粪便破坏了牧草这一_____________,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从中国引入蜣螂(俗称“屎壳螂”),清除牛粪,恢复了平衡。

这里的蜣螂起了______的作用。

15.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有_个消费者组成;

(2)该生态系统中,狐属于级消费者;鹰在最短的食物链中是级消费者;

(3)在不同的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食性动物始终是级消费者;

(4)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

(6)此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图中描述的还缺少_____和_____________。

16.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有两大类:

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