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1107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苏轼《定风波》)

5、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借自然规律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的两句是:

,。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自己主观感受的表达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花草之景的两句是:

,。

8、《春望》当中塑造出了因国事家事而鬓霜苍老的杜甫形象的两句是:

9、王国维借柳永词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第二种境界是:

10、《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现作者希望被国家重用重返朝廷的句子是: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问题。

(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酣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造饮辄尽()

(2)曾不吝情去留()

(3)晏如也()(4)汲汲()

12、本文是一篇,作者是。

(1分)

13、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是哪一句?

(2分)

 

14、请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文章通过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刻画出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你结合它的三大志趣说一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自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

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子·

说林上》

16、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自必穷矣()

(2)而越人被发()

17、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鲁人不能迁到越国去的原因。

18、联系我们现今的生活,试想鲁人真的不能迁到越国去吗?

为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只因她是母亲

(1)有时候,母爱可帮助你战胜挫折和厄运,从而重获新生。

(2)自从他考上大学,就很少回过老家。

他拼命学习,只为让这座陌生的城市能够接纳他。

最终他真的留在城市了,并且通过贷款,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宅。

(3)婚后好几年,除了春节,他从来不曾回过老家。

儿子想奶奶,跟他闹了好几天,最后他跟妻子商量把母亲接过来住些日子。

(4)就这样,母亲带着两个蛇皮口袋第一次来到城市。

一个口袋里装满刚从菜园里摘下的新鲜蔬菜,另一个口袋里装满刚从地里掰下的青玉米……母亲战战兢兢地在屋子里走动,小心翼翼地同他和儿媳说话。

母亲知道城市和乡村的区别,知道装修豪华的楼房和简陋的乡下草屋的区别,即使住在儿子家,她也不能太随便。

(5)他和妻子都忙,不能时时陪着母亲。

他们把母亲留在家里,让儿子陪着。

妻子对母亲说:

“这是马桶,按下小钮,冲半桶水,按下大钮,冲整桶水;

给小宝热牛奶的时候用燃气灶,往往右拧这个开关,就能打着火;

来电话了接一下,让晚上再打来;

冰箱的门不大好,尽量关严实,否则会费电;

家里开着空调时,不要打开窗户;

如果有人来收水费,抽屉里有零钱;

陌生人叫门,尽量不要开……”

(6)母亲的表情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这么多事,这么多规矩,她怕记不过来。

(7)母亲小心翼翼地关上门,愣愣地坐在沙放上。

她不敢用抽水马桶,不敢动电视,不敢开冰箱,不敢接电话。

后来她不得不硬着头皮打开燃气灶,为孙子煮了一杯牛奶。

那个上午她只动了燃气灶,却差点儿闯下大祸。

(8)中午他回家时,闻到一股很浓的煤气味,儿子在卧室里睡觉,母亲坐在沙发上择着青菜。

见了他,母亲说:

“我的头有些晕。

”他不答话,冲进厨房,见燃气灶的开关开着。

他连忙关掉燃气灶,打开厨房的窗户,又冲进卧室打开阳台的窗户。

他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跑,一扇窗子一扇窗子打开。

母亲惊恐地看着他,脸色苍白,不安地问:

“出啥事了?

”他说:

“没事。

”脸却黑得可怕。

母亲垂下头,知道自己肯定闯了祸,不敢多说一句话。

(9)晚上妻子知道了这件事,把母亲叫到厨房,再一次对她讲解燃气灶的用法。

她说:

“多险啊,要不是他中午回了一趟家……”母亲说:

“我真不会用,明天,我想回去。

”他听了忙劝道:

“你再住些日子吧。

”母亲说:

“我在城里真住不习惯,以后还不知道再闯什么祸……要是小宝以后想我,就让他回乡下看我;

如果你们想我,也回乡下看我。

(10)母亲第二天就回了乡下。

这时他才想起来,母亲竟一次也没有用过家里的洗手间。

母亲腿脚不便,可是仍然坚持去很远以外的公厕。

(11)第二年春天,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

妻子与他离婚,一个完整的家瞬间破碎。

那些日子他整天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终于被公司解聘了。

他变得一无所有,整天闷在家里,借酒浇愁。

有一天,他在横穿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汽车撞倒,虽然没什么大碍但是需要卧床养伤半年。

(12)母亲再一次进了城,这次是母亲主动要求来的,来之前她在电话里说:

“我想你了。

(13)他不想让母亲为他操心,劝她回去。

母亲说:

“我再住些日子吧!

“你不是住不习惯吗?

“会习惯的。

”当天母亲就用燃气灶给他做了晚饭。

“你放心,做完饭,我不会忘记关掉燃气灶的。

(14)他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

他把冰箱整理得井井有条,每次关冰箱,都不忘看看冰箱门是否关严;

每当有敲门声,他总是先问并通过猫眼看清门外的来人后才开门;

她把洗手间和地板拖得一尘不染,用微波炉给他烤面包,用果汁机给他榨新鲜的果汁……

(15)母亲在几天之内迅速变成了一位标准的城市老太太,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儿子,就像在乡下照顾小时候的他。

(16)后来他的心情好了一些,没事的时候就和母亲聊天。

“你想不想买一台电脑?

“买电脑干什么?

“你以前不是喜欢写作吗?

反正你行动不方便,闲着也没事。

就算写不出名堂,当成娱乐也行。

“还是算了吧。

“不能算。

”说完,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纸包打开,里面包了一沓钱。

“这是我这几年攒的四千多块钱,给你买台电脑吧。

(17)第二天,母亲一个人去了电脑城,中午真将电脑买了回来。

他开始了写作,开始当然不顺利,不过也零星发表了一些文章。

随着发表量越来越大,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半年以后,他几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

现在他不知道等他彻底康复后,是继续写作还是找个公司上班。

可是不管如何,他想,假如没有母亲的鼓励,假如没有这台电脑,那么,他不知道自己那种灰暗的心情还要持续多久,他也许会天天泡在酒杯里永远消沉下去。

现在他彻底忘掉了自己的不幸,感觉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18)突然有一天,母亲在客厅里摔了一跤。

他过去扶起母亲,母亲说:

“地板太滑了,这城里,我怎么也住不习惯。

”那一刻他努力控制住自己的眼泪——母亲为了他,几乎适应了城市的一切;

而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让这个家适应自己的母亲,哪怕是换成防滑的地板。

(19)他说:

“明天我就找人把地板换了。

“不用了,明天我想回去。

”他问:

“为什么?

“你已经用不着我照顾了,我留在这里只会耽误你写作。

还有,地里的庄稼也该收了,要是我不在,你爹他一个人忙不过来。

(20)他叫了一声“妈!

”便泪水滂沱——当母亲认为他需要自己,她会迅速改变自己多年的习惯,变成一位标准的城市老太太;

而当它认为自己成为累赘,又会迅速恢复自己的习惯,重新变回一位年老的农妇,远离儿子而去。

似乎她的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为他而改变。

在她的心里面,唯独没有她自己。

19、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挫折()②眩晕()③懵懂()④耽误()

20、“母亲战战兢兢地在屋子里走动,小心翼翼地同他和儿媳说话,”从“战战兢兢”和“小心翼翼”这两个词语中,你品味出母亲初入城市时怎样的心态?

21、本文脉络清晰,叙述了母亲两次进程与返乡的过程,在娓娓道来中,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请你找出统领全文中心内容的文字写在下面:

22、“也许女人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

”对子女的爱会使母亲拥有无穷的力量。

当儿子的人生陷入困境时,为了帮助儿子走出人生的低谷,文中的母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23、文章作者不惜笔墨,他在第五自然段中详细记述了妻子不厌其烦的百般嘱托,而在第十四自然段中又一一陈说母亲所表现出的惊人的适应能力。

你怎样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分)

24、当适应了城市生活的母亲再次选择离开时,儿子不禁泪水滂沱。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儿子此时的情感。

25、“孩子是母亲的全部,而母亲只是孩子的一部分。

”文中的母亲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儿子的爱。

读了本文,相信你会更深切地理解母亲的爱,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对母爱的体会和感受。

五、名著阅读(5分)

正热闹里,只见一个人从小路里走出来。

众人看,叫道:

“主人来了!

这黑大汉在此抢鱼,都赶散了渔船!

”那人道:

“甚么黑大汉,敢如此无礼?

”众人把手指道:

“搅乱老爷的道路!

”李逵看那人时,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纪,三柳掩口黑髯;

头上里顶青纱万字巾,掩映着穿心红一点须儿,上穿一领白布衫,腰系一条绢搭膊,下面青白袅脚多耳麻鞋,手里提条行秤。

那人正来卖鱼,见了李逵在那里横七竖八打人便把秤递与行贩接了,赶上前来,大喝道:

“你这厮要打谁?

”李逵不回话,轮过竹篙,却望那人便打。

那人抢入去,早夺了竹篙。

李逵便一把揪住那人头发。

那人便奔他下三面,要跌李逵,怎敌得李逵的牛般气力,直抢将开去,不能彀拢身。

那人便望肋下擢得几拳。

李逵那里着在意里。

那人又飞起脚来踢,被李逵直把头按将下去,提起铁般大小拳头,去那人脊梁上擂鼓也似打。

那人怎生挣扎。

2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分)27、从本段选文中可以看出李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8、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李逵的另外一种性格。

5、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9、经过了几十年的沧桑漂泊,一位诗人终于站到了上帝的面前,上帝很纳闷地问他:

“我让你这一生经历这么多坎坷蹉跎,负担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奇怪的是你一直都面带笑容,你能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的吗?

”诗人淡然微笑道:

“告诉苦难,我们是糖。

苦难成就人生,面对苦难这个话题,你能想起什么?

请把你的感受写在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