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文化生态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
《健康文化生态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文化生态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科医生一般拥有较高的学历,有些选择独立执业,有些选择就职于其他医疗机构。
英国于1957年在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成立全科医学系,美国于1969年成立家庭医学委员会,而中国直到1986年才开始了解全科医生这个概念。
“健康教育”于1939年成为伦敦卫生医务者协会的工作目标之一。
2000年第五届世界健康促进大会强调,为了实现人人健康和平等的目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应该是各国公共卫生政策和卫生规划的组成部分。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虽然目前其医疗保障系统不是最领先的,并且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比于其他国家,美国非常重视健康教育,是最早开展健康教育的国家之一。
国外对心理健康人员的专业性要求非常严格。
从事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心理健康资格认证,或者经过严格的训练。
我们还可以看到,除了要求很严格,心理健康涉及的范围逐渐扩大,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在医疗保障体系方面,世界上最早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出现在德国。
德国实施法定医疗保险与私人医疗保险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实现全民覆盖,并且现在已经基本实现。
在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上,德国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体系,在联邦层面主要涉及卫生部、医保局、联邦联合委员会、联邦医保最高联合会以及医保经办机构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使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非常完善。
发达国家发展健康产业的主要模式是进行产品多层次直销,层层管理,形成销售团队。
国外非常注重品牌全球化的发展,对一个品牌进行大量资金投入,保障产品的质量,使其市场可以发展至全国。
同时,非常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定期或不定期推出新产品,使得健康产品的质量与功能在研发过程中越来越好。
独特的营销模式加上对研发的追求,是国外健康产业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种模式也在慢慢传入中国,不过中国目前为止尚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中国健康文化现状及特点
据统计,2017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9亿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82.71万亿元。
不过,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构建健康文化生态就显得格外重要。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人员本来就是构建健康文化生态最重要的力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依靠医疗机构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新时代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满足老百姓需求的过程中,需要有从事健康产业的主体加入,需要有民间资本、媒介、教育部门等的加入,从而通过多方努力,逐渐建设一种全方位的健康文化生态。
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的健康文化有如下特点。
1.健康文化观念极其不平衡
21世纪以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健康文化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健康文化观念仍然处于极度不平衡的状态。
健康管理学就是人们渴望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的产物。
从事健康管理学相关工作的人员本应在加强健康文化建设、促进健康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尽到相应的义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人员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这些学习健康管理学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对健康文化没有深刻的理解,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健康管理学也没有形成全局意识。
在以往的健康文化观念中,人们只有在身体出现问题后才会想到去医院医治,没有形成“治未病”的观念,也很少会想到在健康时购买保险。
表1是中国2016年各地区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2]从表1可以看出,北京、上海的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稳居第一位、第二位,而西藏的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处于末位。
排名在前的地区与排名靠后地区的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相差较大,北京的保险深度约为西藏的4倍,而北京的保险密度约为西藏的12倍。
表12016年全国各省份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
序号
省份
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元)
1
北京
7.39
8471
2
上海
5.57
6332
3
山西
5.42
1912
4
四川
5.24
2087
5
辽宁
5.06
2546
6
广东
4.80
3522
7
河北
4.70
2014
8
新疆
4.57
1864
9
黑龙江
4.46
1798
10
甘肃
4.30
1183
11
宁夏
4.25
2004
12
河南
3.87
1640
13
浙江
3.84
3222
14
吉林
3.74
2024
15
陕西
3.73
1884
16
安徽
3.63
1426
17
云南
3.56
1116
18
江苏
3.54
3373
19
山东
3.44
2338
20
重庆
3.43
1994
21
江西
3.31
1333
22
海南
3.29
1462
23
湖北
3.26
1797
24
福建
3.22
2390
25
天津
2.96
3423
26
湖南
2.84
1307
27
贵州
2.74
910
28
青海
2.67
1169
29
内蒙古
2.61
1939
30
广西
2.57
978
31
西藏
1.93
687
资料来源:
中国保监会。
2.全科医生极其缺乏
全科医生作为健康文化生态构建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健康文化宣传以及健康相关法律的推动。
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发布,意味着全科医生制度全面建立。
在中国,全科医生的发展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6~1996年的萌芽阶段。
1986年,世界家庭卫生组织(WONCA)有关负责人及其他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全科医生来到内地,传播全科医生的理念。
在他们的影响与支持下,第一届国际全科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继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全科医生理念,并于199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生专门化)试点班。
第二个阶段是1997~2010年的初期阶段。
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相关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卫基妇发〔1999〕第326号)、《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卫科教发〔2000〕第34号)、《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2001〕164号)等一系列政策,旨在控制并消除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过程中的问题,在科学范围内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全科医生事业。
第三个阶段是2011年至今的加快发展阶段,随着政府对全科医生相关意见与政策的发布,各院校也紧跟政策的步伐,对全科医生的教育也逐渐规范化。
中国全科医生数量较少。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全科医生数量约为20.9万人,虽然相比于2012年底的11万人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对人口基数如此之大的中国来说,供给仍然远远小于需求。
而浙江省作为全科医生比例最高的省份,每万人口也只有4.04个全科医生,西藏自治区每万人口更是仅有0.61人。
北京作为首都同时作为最早建设全科医生队伍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底,每万人也只有3.87个全科医生,全面发展全科医生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3.对于心理健康更加重视
随着城市病的出现,人们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心理问题成为新时代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约有1100万人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健康人群分布于成年人的各个年龄段,其中35~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
图1中国人亚健康年龄分布(抽样调查)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的一种。
大多数自杀致死的人都有抑郁症状,其中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高达60%。
中国是抑郁症患者最多的国家。
临床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0%~5.0%,且发病年龄逐渐降低。
随着明星抑郁症的公开报道,人们也开始关注抑郁症问题,也不再把抑郁症患者理解为只是精神病院的囚笼困住的小鸟,抑郁症患者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大多数在人前的表现和正常人一样。
有因抑郁症自杀的事件,同样也有抑郁症患者经过正确的心理疏导和治疗成功痊愈的案例。
徐照会将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抑郁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的抑郁症患者则增加心理暗示治疗,包括健康教育、成功案例介绍、环境暗示、表情暗示以及积极建立人际关系等。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明显提升,社会功能障碍得分明显降低。
由此可知,积极心理暗示治疗也是一种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产生积极效果的方式。
在北京,很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校会定期请心理老师进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授课,心理咨询室也会有相应的设施。
大学作为人们成年后最常接触的场所,更是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部分学生会有心理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各个班级配有心理委员,定期向老师汇报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
社会整体对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我们应当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活动,感觉出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注重身心发展。
4.健康媒介数量不足
媒介的成长基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健康媒介对提升人们的健康文化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健康媒介历史悠久。
从健康栏目来看,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就开办了电视健康栏目《医学顾问》,但是由于当时电视机数量并不大,所以这些健康知识的传播仅限于较富裕的人。
随着经济发展与时代进步,人们对电视的拥有量增加,伴随而来的就是健康栏目迅速发展。
图2是2007~2013年健康栏目频道占有情况,我们可以看出,2013年频道占有数量比2012年增加了9个,而栏目数量更是增加了30档。
健康栏目自此开始发展起来。
图2健康栏目频道占有数量及栏目档数
第二个大众传播媒介是广播。
在电视未能普及之时,收音机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