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测试题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0162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5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测试题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测试题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测试题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测试题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测试题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测试题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测试题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测试题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测试题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结合下图回答8~9题。

8.如果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同一工业部门,则最可能是

A.钢铁工业B.录音机制造工业

C.航天工业D.制糖工业

9.该工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迁出地环境优美B.迁出地资源丰富

C.迁入地市场潜力小D.迁入地劳动力资源丰富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0~11题。

10.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11.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如图所示,某村五十年前位于海岸边,但现今远离海岸线。

读图回答12~13题。

12.加速海岸线产生此种变化的人为因素最可能是

A.在河流上游兴建水库

B.在河流沿岸设置砂石场采砂

C.砍伐森林,减少山坡的植被

D.超抽地下水,造成地面下陷

13.该村关于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措施不合理的是

A.发展旅游业B.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C.大面积种植水稻D.发展水产养殖业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主要是由旱情引起。

据此回答14-15题。

14.珠江三角洲发生咸潮的可能性最大。

其原因正确的是 

①冬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特别是干旱年份更为严重②人口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全球气候变化与咸潮无关④用水消耗量(即浪费量)和浪费率高居全国榜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将咸潮损失降低可采取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建设节水型社会②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

③加强咸潮监测与研究工作④制定主要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

⑤成立协调小组统一抗咸⑥在河口处修建拦河大坝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

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

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期叫无霜期。

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

日)。

读图回答16~18题。

16.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海拔比甲地低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17.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A.100<

T<

150B.50<

150C.150<

200D.50<

100

18.关于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

冬小麦,一年两熟B.乙地:

春小麦,一年两熟

C.甲地:

春小麦,一年一熟D.乙地:

冬小麦,一年一熟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

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丙地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20.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其原因是

A.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小B.甲地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大

C.甲地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多D.甲地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大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下列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A.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B.发展杉木—果树—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生产

C.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的人才优势

D.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图A和图B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两者相比较()

A.商品粮基地A的最大优势是人均耕地多

B.商品粮基地A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劳动力资源不足

C.商品粮基地B区域热量丰富,降水较多

D.B图所示区域夏季伏旱季节,降水稀少,水热配合较差

23.政府提出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质上是为了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为了确保图示两商品粮基地粮食稳定增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A区域在发展粮食生产时应注意保护湿地资源

B.A区域的复种指数可大幅度提高

C.B区域可加大投人发展大型机械化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D.B区域可发展“基塘农业”以提高农民的收人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

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4~25题。

24.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B.气候高温多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具有肥沃的红壤

25.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B.全球气候变暖

C.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D.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

读下图,回答26~28题。

26.以上两图反映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

C.海水侵蚀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27.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夏季降水B.湖泊水C.深层地下水D.冰川融水

28.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最低的是甲地B.海拔最低的是丙地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30.导致该区域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差异极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A.年降水量B.海拔高度C.荒漠化程度D.人口密度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31.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回答问题。

(1)从省级行政区划上看,两地区有差异:

“珠三角”各地同属广东省;

“长三角”各地则分属上海、、。

(2))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一一改革开放。

但也略有区别:

“珠三角”主要是政策;

“长三角”主要是(政策)。

(3)但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两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2.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2分)

33.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

完成下列要求。

(6分)

表1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农耕地

果园

林地

草地

菜地

A

44.1

2.4

12.9

40.5

0.1

B

18.1

11.6

36.8

33.4

C

10.1

19.6

表2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侵蚀量比较※

(%)

经流量比较※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3~8年内

8年以后

57

64

52

50

88

40

48

112

※以方案A为比较基准

(1)三种方案的排序:

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

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由高到低为。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3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__________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由次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景观特色。

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_________。

(2)__________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__________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__________的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洲农牧业的水源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________。

________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

(5)荒漠化的防治应坚持_________________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_________相结合。

(6)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________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