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麻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的说明.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994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麻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的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麻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的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麻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的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麻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的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麻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的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麻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的说明.doc

《关于麻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的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麻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的说明.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麻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的说明.doc

关于《麻城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纲要(草案)》编制的说明

 (2011年7月15日)

同志们:

现在,按照大会安排,我就《麻城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编制情况作如下说明,请予审议。

一、关于《规划纲要(草案)》编制的背景和过程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进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得到有效改善。

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2.47亿元,增长41.5%;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3大指标首次超过100亿元,分别达到118.7亿元、112.15亿元、114.5亿元,分别增长14.9%、34.96%和43.1%。

成绩有目共睹,实属来之不易。

当前,麻城正面临着重大机遇叠加期、区位优势叠加期和利好政策叠加期,这些机遇和利好政策主要是,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和“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叠加,老区扶贫政策和西部开发政策的叠加,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关于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重要战略决策,这是麻城老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弯道超载的重大机遇,为麻城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发掘麻城潜在的红色精神优势、绿色生态优势及交通区位优势,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空间,为麻城跨越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就必须把试验区规划放在突出位置,按照省、黄冈市和市委的要求,主动融入大战略、用好大平台,科学确定努力方向、建设步骤、战略重点以及工作举措等等,找到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以规划引领试验区建设,以规划凝聚人心和鼓舞干劲,积极争当试验区建设排头兵,努力推动麻城跨越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以高质量的规划抢占试验区建设先机,今年3月初市委书记李开寿和市长杨遥亲赴省社科院,请求湖北省“十二五”规划编制重要参与单位的省社科院给予智力支持,得到了省社科院的积极响应。

3月15日,省社科院院长宋亚平亲自挂帅,带领该院学术顾问陈文科等12名专家学者来到我市,听取了市委书记李开寿同志有关情况介绍,并与市长杨遥签订了“湖北省社科院、麻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合作协议,正式委托省社科院帮助编制麻城大别山试验区建设“1+5”规划(即试验区建设规划纲要以及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整个规划编制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调研起草阶段。

省社科院对我市的大别山试验区系列规划十分重视,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6个专班进行“1+5”规划编制工作。

4月7日至9日,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龚益鸣带领18位专家学者来到我市,就麻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编制进行了专题调研。

18位专家学者围绕“红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总体目标,深入各镇处、市直各部门召开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和征求了试验区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省社科院回到武汉后,还积极与省直有关部门积极沟通联系,收集相关部门对推进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和政策。

经过深入调查,系统研究,广纳民智、科学论证,认真起草,反复修改,规划专班于4月下旬开始了相关规划草案的起草工作,5月底正式编制完成了麻城大别山试验区建设“1+5”规划初稿。

二是评审讨论阶段。

6月9日,省社科院邀请了省委财经办副主任梁亚莉、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池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等省内知名专家教授以及麻城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麻城大别山试验区建设“1+5”规划初稿进行了评审。

评审组认为规划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贯彻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实施意见》的正确思路和主张。

规划切合麻城改革、发展的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在听取各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省社科院对初稿进行了精心修改。

三是完善提升阶段。

6月15日至20日,我市由市四大家领导牵头,组织市直各单位分别对“1+5”规划进行了学习讨论,又提出了补充完善的建议。

6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大别山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举行第四次会议,听取了省社科院规划编制组的专题汇报,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

省社科院还结合即将出台的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对“1+5”规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完善。

可以说,《规划纲要(草案)》的形成,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社科院各位专家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二、关于《规划纲要(草案)》的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草案)》规划范围涉及麻城市全域,规划期限10年,即2011年至2020年,共分3年、5年、10年三个阶段,以远期为主。

《规划纲要(草案)》共分八章,前两章阐述麻城试验区建设的现实基础和“十二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麻城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三章至第六章提出建设“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工作重点及项目规划;第七章提出机制体制创新;第八章提出保障措施。

下面简要介绍《规划纲要(草案)》的主要内容:

(一)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麻城试验区作为大别山地区经济发展中心的战略定位,确定了麻城试验区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目标,大力推进“两型化产业兴市,产业化农业富民,大手笔扩张建城,全方位开放振兴”战略,率先试点示范,努力把麻城建设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基地、绿色生态的示范基地、跨越发展的实验基地、富裕和谐的创建基地,使麻城成为大别山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和经济中心。

建设目标是:

按照省委提出“3年明显变化,5年大变化,10年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把麻城建设成为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等规模城市和特色产业基地。

到2013年,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有较大改观,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初步建立。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5%以上,城镇化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贫困人口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一半,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到2020年,综合实力进入湖北县域经济第二方阵前列,基本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均GDP较2010年末翻两番,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村庄整治覆盖面达到70%以上。

基本建成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等规模城市和特色产业基地,使麻城成为实力更加雄厚、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名城强市。

(二)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1、建设“红色大别山”。

大力发扬红色精神,继承和发扬麻城老区人民敢为天下先的红色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试验区建设的不竭动力。

坚持借助外力与激活内力、争取支持与艰苦奋斗并重,以实干推动试验,以实干推动跨越。

大力建设红色文化的传播基地。

充分挖掘我市红色文化,维修历史遗址遗迹,继续建设和保护好烈士陵园,维修改造乘马会馆等重要革命遗址遗迹。

实施将军故居修复改造工程,全面维修和开发重要革命遗址遗迹,改善周边环境。

2、建设“绿色大别山”。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红色精神,绿色发展”为主题,加大绿色投资,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促进绿色增长,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旅游经济,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实现绿色繁荣、绿色发展、绿色崛起。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加强道路、荒山、田园和城镇绿化,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好现代木本粮油科技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申报办好低碳产业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创建全省旅游强市、大别山旅游门户城市、武汉城市圈旅游服务基地、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

3、建设“发展大别山”。

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开发西城新区、发展集群经济、推进全民行动、建设名城强市”的战略举措,把发展集群经济作为推动我市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路径,重点发展工业、农业、旅游和商贸物流四大集群,打造县域经济“集团军”,综合实力进入湖北县域经济第二方阵前列。

一是大力发展工业集群经济。

大力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壮大工业规模,努力朝着“百亿元产业、百亿元园区、百亿元企业”目标迈进,推进工业跨越式发展。

到2020年,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750亿元,实现增加值200亿元。

规模工业户数达到300家以上,其中,销售过亿元企业力争突破30家。

汽车配件、冶金机械、花岗石材、电力能源等四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过15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过100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农业集群经济,坚持兴农富民战略,按照“壮龙头、扩规模、深加工、上档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业集群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武汉城市圈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

三是大力发展旅游集群经济。

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建设“四个大别山”,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以红色、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载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麻城旅游跨越式发展,把麻城市打造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中部地区重要的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

到2020年,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75亿元。

四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集群经济。

充分发挥麻城交通区位优势,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和专业化市场建设,积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努力把麻城建设成为大别山工贸物流中心。

到2020年,城区零售网点营业面积达48万平方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0亿元,全市物流业产值过200亿元。

4、建设“富裕大别山”。

坚持“以城市化的标准建设农村、以现代化的理念发展城市”,以“城乡一体化,富裕新麻城”为主题,加快脱贫致富和城镇建设步伐,大力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走出一条老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着力把麻城建设为富裕和谐的创建基地。

到2020年,基本消除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

一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突出抓好集中连片开发、产业化扶贫,智力扶贫。

二是加快城镇化建设。

全力开发西城新区,加快编制新规划,加快引进新项目,加快打造新环境,加快建设新工程,加快构建新机制。

大力改造提升老城区,把老城区建成生态宜居区和商业娱乐区。

加强乡镇集镇建设,重点抓好宋埠中心镇和其它特色镇建设。

加快新农村建设。

积极推动规划管理、富民产业、基础设施、保障支持、创新试验“五进新农村”,办好“路、水、电、气、田、房”等惠民实事,让农民群众共享城乡一体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