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8434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文档格式.docx

《最新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顾浩文档格式.docx

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必将有力地促进和保障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

为了系统研究水利现代化的内涵、评价方法和标准,为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奠定基础,2000年10月,根据部领导的指示精神,水利部办公厅、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成立了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

两年来,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水利现代化的调研和座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系统分析、研究测算等工作,并委托国内有关研究单位对水利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水利现代化内涵与指标体系、国内外水利现代化对比、水管理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完成了《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报告》并于2002年底通过了专家鉴定。

研究中,课题组从水利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入手,借鉴国外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水利发展现状和近几年部分发达省市对水利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在系统研究现代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构想了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和实践有所促进和参考。

2主要研究成果

2.1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的关系

2.1.1国家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过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可以追溯到16到17世纪的科技革命。

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一般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整体的全方位的转变过程,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在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由工业化引起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并由此产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导致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与观念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

它是一个动态的转变过程,是一个深层次的、多方位的变化过程。

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大约在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大约经历了200多年(1763-1970年)。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形成,世界经济迅速转型,知识经济迅速崛起,更进一步地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就开始研究现代化问题,到80年代已有10个国家提出现代化的标准,并成为国际上可借鉴的标准,到了90年代,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现代化指标又有所增加。

但每个国家和地区、每个行业如何确定相适应的现代化标准,还没有统一的指标和标准。

在各类对现代化指标的研究中,以8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通过对6种不同类型发达国家的调查,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10项指标最具代表性(见表1),并成为国际上广泛得到认可的通用指标,目前国际上对国家现代化评价指标已有所发展,但大都是在英格尔斯10项指标的基础上扩充的。

表1国家现代化指标与部分省市现代化水平对比表

评价指标

现代化

标准

现状值

标准值

北京

上海

天津

广东

综合实现程度(%)

100

77

165.6

181.3

125.4

92.3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美元)

≥3000

908

9000

2713

4173

2174

1557

2.非农产值占GDP比重(%)

≥85

84.8

≥85

95.7

97.9

94.5

88.0

3.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

≥45

33.6

≥60

58.0

51.0

45.0

39.0

4.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50

36

75

78.0

72.0

55

5.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

≥70

80

87.0

80.0

59.0

6.适龄青年中大学生的比重(%)

≥10~15

4

20

21.98

18.8

11.4

6.7

7.人口自然增长率(%)

≤1

0.69

≥0.7

0.09

-0.11

0.295

0.99

8.平均预期寿命(岁)

70

74.0

75.0

73.0

73

9.每千人口医生人数(人)

≥2

1.6

3.7

3.0

1.3

10.成人识字率(%)

≥80

84

90

96.0

95.0

注:

①资料来源摘自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报告。

②现状值是我国的现状水平,综合实现程度1998年的全国平均值为72.6%。

我们根据2001年国家统计局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其中一些经济指标进行了修正,目前综合实现程度为77%。

③标准值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100%,作为迈入现代化的门槛值。

1998年美国已达到这个标准的278%,日本实现260%,新加坡为208%,俄罗斯205%,香港196%。

2.1.2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的关系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水利发展也需要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作为支撑。

因此,国家现代化需要水利现代化的支撑和保障,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水利现代化问题是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而提出的,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水利发展的目标。

为了从定量上反映水利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系统与数学研究院合作,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水利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若干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

根据专题研究成果,1990~1999年期间我国每亿元水利投资对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总效应为7.00亿元,其中包括水利建设完成后在防洪、供水、发电、灌溉、水产养殖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前向效应为4.49亿元,由于进行水利投资,产生了对钢材、水泥、电力、劳动力等地需求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即后向效应为2.51亿元。

如果计入水利建设中中间产出的价值,包括各部门当期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动力等的那部分产品的价值,即如按国民经济总产值(各部门总产值之和)计算,每亿元水利投资对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总拉动效应约为15.02亿元。

此外,专题研究成果还说明,我国每单位工业用水的边际效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水的稀缺程度的加剧有逐步上升且速度加快的趋势。

按1999年价格水平计算,1949年每立方米工业用水对工业增加值的边际效应为0.93元,1965年为3.60元,1980年上升为5.38元,1993年上升为7.29元,1999年进一步上升为8.93元。

2.2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和特点

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普遍实现了国家现代化,水利现代化是伴随着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而逐步实现的,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之中,不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通过调整水利发展思路与战略重点,使水利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水利发展历程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演变关系,其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以单目标开发为主的水利建设时期;

②以多目标综合开发为主的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

③以水法规和现代水管理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时期;

④以人与水协调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时期。

其发展阶段大致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当。

综合分析,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治水思路的现代化,二是工程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三是水利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是水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2.3国内外水利现代化水平比较

国内外水利现代化水平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2.3.1防洪减灾保障能力

虽然不同国家的自然特点以及在防洪减灾的方略不尽相同,但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其防洪能力较高,经济社会受洪涝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小。

洪灾损失率较低,如美国洪灾损失值仅占GDP的0.1%左右。

日本近年洪灾损失占全国GDP的比例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10%左右逐渐降低到现在的0.3%左右。

而我国现状防洪能力仍然较低,一是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较低,防洪保护区普遍为20~50年一遇的标准,城市的防洪标准除几座大城市外,许多中小城市只有20~50年一遇标准。

尤其我国堤、坝等防洪工程中的病险隐患较多,滞蓄洪区运用存在不少问题,防洪抢险的压力较大。

二是我国在防洪管理方面差距较大,非工程防洪措施的应用还不够系统和成熟,没有形成用法律规范的全民防洪减灾机制。

三是我国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大,近10年来年平均损失占全国GDP的2.2%左右,约为美国的30倍,日本的10倍。

2.3.2抗旱减灾保障能力

发达国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抗旱减灾的保障方面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对天然水资源特别是河川径流的调控能力普遍较高,因此其生活、生产、生态的供水保障程度较高。

如美国已建水库的总库容约占年径流总量的40%,水工程系统对天然径流的调控程度较高,供水保障程度也较高。

而我国是一个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因此,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水资源地区分布的巨大反差,决定了中国不仅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有限的,而且缺水的危机不断地加剧,经济社会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还比较低,由于干旱造成供水不足,每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正常年份和较旱年份,粮食减产在100~250亿公斤。

干旱缺水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严重制约因素。

2.3.3供水普及与保障能力

发达国家的供水普及与保障能力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如美国全国的年用水总量已基本得到保障,逐步稳定在5500亿立方米的水平,人均用水量在2000立方米左右。

我国供水能力为5800亿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530立方米,目前城市供水系统普及率已接近97%,但其中自来水系统供水量只占56%,单位自建供水系统供水量占44%,自建供水系统的水质条件尚缺少保障。

我国农村尚有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还有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在饮用水质方面,自1980年以来,我国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980年为50~60%,到1999年达75%。

2.3.4水环境及生态安全建设

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目前其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河流水质达标率70~80%;

80年代开始重视水域周边景观建设,城市主要河道基本达到了水清景美;

到90年代开始注重水域生态修复,强调恢复水域的自然景观,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

我国2000年废污水排放总量已超过600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