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8055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心血管重点专科协作组卒心痛(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卒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血管成形术后和/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中医诊断必须符合卒心痛;

西医诊断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并且符合冠状血管成形术后状态和/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状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3.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

40%)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心肌标记物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心脏超声

(7)凝血功能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心脏运动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虚血瘀证:

益气活血;

(2)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3)心血瘀阻证:

活血化瘀;

(4)痰瘀内阻证:

理气化痰,活血化瘀;

(5)瘀热互结证: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6)胸阳不振,寒凝血瘀证:

温阳宣痹,活血化瘀。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

(2)耳针及耳穴贴敷按摩

(3)穴位注射

4.其他疗法

5.饮食疗法

6.护理:

起居、饮食、情志方面护理措施。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胸闷、胸痛、乏力等主要症状改善或消失;

2、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需要再次血运重建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符合卒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且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和/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后)(TCD编码:

BNX021,ICD-10编码:

I20.001,且Z95.502和/或Z97.9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ID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第2-3天)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历书写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心电监护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善内科基础治疗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或补充诊疗方案

□完成入院检查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心电监测

□低盐低脂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静点中药注射液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心脏超声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运动心电图

□中医辨证(1次/日)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根据病人病情给予相应的针灸、按摩等中医特色治疗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主要

护理

工作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配合监护和治疗

□静脉抽血

□配合医生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住院第4~7天

住院第8-14天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治疗效果、预后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调整方药

□加强中医特色疗法的评价与实施

□明确病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确定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

□康复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

□强调健康宣教

□I级护理

□中医辨证(2次/周)

□基础治疗

□病情平稳者予针灸、推拿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复查异常检查

□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中医辨证

□病情平稳可II级护理

□针灸、推拿

□中医特殊疗法

□复查动态心电图

□复查运动心电图

□复查心脏超声

主要护理工作

□配合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配合健康宣教

附件: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以下标准分别进行诊断: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4月)。

(二)证候诊断

1.中医辨证:

(1)气虚血瘀证

(2)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

(3)心血瘀阻证

(4)痰瘀内阻证

(5)瘀热互结证

(6)胸阳不振,寒凝血瘀证

(三)中医治疗

1.应急措施

(1)含服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3~4粒。

(2)取膻中透鸠尾、内关透外关、三阴交、间使、神门、足三里、阴陵泉诸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强刺激,其间可强化手法1~2次。

(3)取心俞、膈俞,厥阴俞,内关、间使、三阴交、心前区阿是穴,以拇指或手掌掐按,每次10分钟。

(4)活血化瘀可选用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静滴。

(5)益气养阴复脉可用生脉注射液50~100ml静滴,回阳固脱可用或者参附注射液50~100ml静滴。

2.辨证论治

主证:

胸闷心痛,活动则加重,乏力气短,神疲自汗,舌淡而紫,苔薄,脉沉细、结代。

治法:

益气活血。

方药:

黄芪,白术,桃仁,红花,水蛭,血竭等;

或者生黄芪,丹参,丹皮,金银花等。

胸闷心痛,心悸烦热,口干,手足心热,盗汗,耳鸣腰酸,舌质淡或红,苔少乏津,脉细数或促。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黄芪,麦冬,石斛,蒲黄,五灵脂等。

胸部刺痛,痛引肩背,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细涩或结代。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或者芎芍胶囊。

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痰多,肢体沉重,形体肥胖,舌质暗,舌苔浊腻,脉弦滑。

理气化痰,活血化瘀。

半夏,薤白,瓜蒌,陈皮,竹茹,枳实,桃仁,红花,川芎等。

胸部缩窄样疼痛,胸闷,心悸,或伴口干苦,便结,舌暗红或有紫气,苔薄黄,脉弦数。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何首乌,丹参,红花,蒲黄,丹皮,虎杖等。

胸痛、胸闷较剧,遇寒加重,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暗,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无力、迟缓或结代。

人参,薤白,瓜蒌,桂枝,细辛,川芎,红花,土鳖虫,檀香,降香,苏合香等。

(1)体针心俞、厥阴俞为主穴,配穴为内关、膻中、通里、间使、足三里等。

心血瘀阻加膈俞、阴郗;

痰瘀痹阻加膻中、丰隆;

心阴虚加三阴交、神门、太溪;

心阳虚加关元、气海。

重者可以选用长时间埋针法。

(2)灸法适用于心阳不振,寒凝心脉者。

可选关元、气海、心俞、厥阴俞。

(3)耳针主穴为心、皮质下、神门、交感。

配穴选用内分泌、肾、胃。

埋针或埋王不留行籽。

发作时按压刺激,可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4)穴位注射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取双侧内关穴,能迅速缓解疼痛。

4.外治法以黄芪、苏合香、冰片、丹参等制成贴膏,贴敷于心俞、膻中、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5.推拿按摩以拇指或手掌按揉心俞、膈俞、厥阴俞、内关、间使、三阴交、心前区阿是穴。

5.调摄护理

(1)中药宜注意大便通畅,如大便不通畅者,可用新清宁片2~3片,或通便灵3~4片,或麻子仁丸1~2丸,每日2~3次口服;

也可用番泻叶3g或草决明30g,泡水代茶饮。

(2)饮食应遵循八个原则:

①不要偏食:

饮食的选择和搭配要完善,食谱应全面。

②限制膏粱厚味煎炸食物的摄入。

③少食节食:

应控制食量,尤其晚餐更宜节制。

④控制食盐。

⑤禁止吸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