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8035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D.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之道”指的是分封制。

根据材料可知,周朝对地方统治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征服其他部落,让其臣服;

一种是更换原有首领,进行分封;

一种是开辟荒地后进行分封,再分封的过程中,分封的诸侯将周朝的典章制度、文化、风俗习惯等带到地方,进而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力,D选项符合题意。

分封制与周朝的内外服制度不一样,A选项说法错误。

材料未体现分封的诸侯集中在黄河中下流地区,B选项错误。

诸侯等级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级,C选项说法错误。

【点睛】分封制的影响体现在:

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

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2.历史存留的一些信息或者碎片,承载着文明进步的脚印。

下表所列中国古代文明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大司马五经博士水排

直道明码标价小篆

中书门下《四书》米芾

风力水车《西游记》《便民图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②④③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东汉杜氏发明水排;

②小篆是秦朝官方字体;

③中书门下、米芾是宋朝的代表;

④风力水车《西游记》《便民图纂》是在明时期出现的。

出现时间排序为②①③④,B选项符合题意。

结合上述分析,排除ACD选项。

3.秦汉时期,关中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司马迁评价它为“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

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铁犁牛耕使用

②都江堰工程修筑

③井渠的出现

④丝绸之路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根据相关知识可知,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

根据材料可知,关中地区耕地占全国三分之一,人口占全国百分之三十,财富占全国百分之六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和开发早、水利工程兴修、生产工具的使用、统治者的重视、自然条件优越等因素有关。

结合选项可知铁犁牛耕使用和井渠的出现是促进关中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①③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

都江堰工程位于成都平原,与材料地点不符,②排除。

丝绸之路繁荣鼎盛时期是在国力强大的唐朝,④排除,结合上述分析排除ABD选项。

【点睛】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和开发早、水利工程兴修、生产工具的使用、统治者的重视、自然条件优越等因素有关。

4.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楚辞的杰出代表。

下列选项中与《离骚》文学创作手法(风格)相似的是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众里寻他千XX,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屈原的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B选项是李白的作品,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是《诗经》的作品,《诗经》属于现实主义代表作品,排除。

C选项是辛弃疾的作品,辛弃疾属于宋词豪放派代表,排除。

D选项是马致远作品,《天净沙·

秋思》采用蒙太奇手法,渲染出凄凉悲苦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孤独、悲凉之感。

与题干不符,排除。

【点睛】《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说:

“唐宋诸代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盖章,就不成诏书;

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

清代就更超越了这限度。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唐宋相权与皇权制约平衡

B.明代相权和皇权合二为一

C.清代皇权凌驾于相权之上

D.皇权呈现不断加强趋势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和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到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再到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D选项符合题意。

唐宋相权与皇权制约平衡说法错误,皇帝制度典型的特点是皇权至上,A选项排除。

明代相权和皇权合二为一,说法片面,不能体现材料其他方面,B选项排除。

自明废丞相,丞相制度从中国历史消失,清朝不存在相权,C选项排除。

【点睛】从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和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到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再到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自明以后再无丞相。

清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6.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达到顶峰。

下图为中国四大发明传播示意图,其中在宋代已广泛运用于航海,并为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重要条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发明造纸术是西汉前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4世纪传入朝鲜,7世纪传入日本,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12世纪先传入非洲后传入欧洲,16世纪传入美洲,19世纪传入大洋洲,①属于造纸术的传播途径。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也是这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埃及,欧洲,②属于活字印刷术传播途径。

指南针最早是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③属于指南针传播途径。

唐末发明火药,火药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④属于火药的传播途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在宋代已广泛运用于航海,并为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重要条件,C选项符合题意。

结合上述分析排除ABD选项。

7.有学者认为:

明清时期的商业经济发展较之宋代更是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下列选项中关于明清商业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业区“千街错绣”,灯火连昼

B.远离城镇稍远之处出现“草市”

C.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D.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往往“千街错绣”“灯火连昼”,富商们往往“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A选项符合题意。

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草市,B选项排除。

汉武帝时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C选项排除。

鸦片战争后,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D选项排除。

【点睛】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①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②江南地区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③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④农村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众多。

8.下表是中国主要出口物的数据变化(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村社会

——摘编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A.市镇经济开始应运而生

B.已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商品经济已经占主导地位

D.商贸型农业成为农村生产主导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71—1893年,以茶叶、蚕丝、大豆、棉花等为代表的经济作物出口大规模增加,说明中国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B选项符合题意。

明清时期,市镇经济就已经开始兴起,A选项排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C选项说法错误。

材料未体现商贸型农业成为农村生产主导,D选项排除。

【点睛】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体现在:

①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

(有一事件)“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材料中“有一事件”指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被日本这样一个蕞尔小国打败,促使国人进一步反思,发现只学西方器物是不够的,开始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此开始,C选项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导致中国的民族群体意义觉醒,A选项排除。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未触动中华民族的群体觉醒,B选项排除。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民族觉醒无关,D选项排除。

【点睛】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10.国旗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下图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旗,对其政治理念的变化理解正确是

A.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B.满族独尊——驱逐鞑虏

C.君权共享——民族平等

D.朕即国家——五族共和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黄龙旗体现的政治理念是皇权至上,朕即国家。

五色旗是借鉴西方国家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而设计的标志,“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旗体现的政治理念是五族共和,民主平等。

D选项符合题意。

黄龙旗属于清晚期的旗帜,此时清朝的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A选项排除。

五色旗体现的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驱除鞑虏属于三民主义内容,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黄龙旗体现的政治理念是皇权至上,君权独尊。

君权共享说法错误,C选项排除。

11.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强调:

“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

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只能跟你走半程路。

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

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

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

”对此材料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A.“新思潮”指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B.“调和”指新文化运动应有“模棱两可”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