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td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600td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0td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堆肥精加工可制成有机粉肥,并根据市场需求配制有机复合混肥、生物菌肥、有机生态肥等产生一定经济效益;
采用XX生活垃圾炉排焚烧炉处理可燃物,所产生热能用于肥料烘干和厂区供热(减量化和资源化)。
无机垃圾(砖、石、瓦砾、沙土、灰渣等)以卫生填埋方式处理,采用高科技监控技术,全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管理。
本工程作为XX市一个永久性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样板基地,总投资估算为4954.38万元(不含流动资金),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可望于2002年12月建成投产。
本报告编写过程中,得到XX市城市管理委委员会领导、工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项目名称、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
XX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
(2)项目主管部门:
XX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项目建设单位:
XX市环境卫生管理一所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XX股份有限公司
XX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
(4)项目建设地点:
XX市XX坝镇XX村三社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简介
1.2.1XX股份有限公司
XX股份有限公司环境工程中心是国家环保总局清华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的主要成员单位,拥有甲级环境污染专项防治工程设计证书、甲级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甲级工程总承包证书、环保设施运营证书和中国环境管理体系咨询机构备案资格证书,在北京密云、北京怀柔、北京通州和山东安丘建立了四个大型的环保产业基地,其业务范围涉及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工业及民用给水工程、环保设施运营、环保设备集成、环保产品开发、环保科技咨询服务和环保工程项目融资服务等众多领域。
中心主要由来自清华大学和全国院校环境工程学科及其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和学士组成,拥有众多教授、学者组成的专家队伍。
XX环保的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发出了国内先进的垃圾卫生填埋、生物堆肥、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焚烧技术。
XX在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思路,使生活垃圾处理最大程度地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中国城镇的垃圾污染防治处理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与优质服务。
1.2.2XX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
XX市环卫科研所从1993年开始进行陈腐垃圾生产复合肥,于1995年建成XX市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该处理厂堆肥工艺中采用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好氧—厌氧发酵工艺。
处理厂日处理生活垃圾200吨,年产有机复合肥1.5~2.0万吨,集分选、发酵、焚烧、加工制肥为一体的机械联动示范生产线,1996年6月通过了XX省科委、XX省建委联合主持的鉴定会,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该示范工程连续运转了近两年,处理了10万多吨垃圾,生产了1万多吨肥料。
1998年将日处理能力由原来的200吨扩改为日处理能力300吨,并完善了处理技术和设备,特别在有机垃圾加工制肥工艺、除尘、除臭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几年来一直不断地改革创新,在设备的运行和垃圾处理的管理、有机垃圾制肥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生产的肥料在1997年就在数十万亩的农田里推广使用,肥料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并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还具有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作用,深受农民的欢迎。
根据多年来对所施肥料农田土壤的跟踪监测,对土壤无任何不良的副作用。
1.3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
(1)《XX市总体规划(97)修编纲要》(1997—2020)
(2)《XX市城市环境卫生规划》XX市城市管理委员会、XX市建设委员会,一九九五年六月。
(3)XX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可立项报告、XX市城市管理委员会、XX市环境卫生管理一所,一九九九年六月。
(4)XX工咨(1999)10号《关于XX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咨询意见》XX市工程咨询评估中心,一九九九年七月。
(5)《建设XX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XX市环境保护局,一九九九年七月。
(6)《XX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工程选址意见》、XX市建设委员会,一九九九年七月。
(7)XX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地质踏勘报告。
(8)XX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期工程列入2000年为民兴办十件实事之一二000年四月。
(9)XX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六次会议批准城区生活无害化处理场第二期工程列入“十五”计划二00一年三月
(10)XX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1.4可行性研究编制原则
(1)以XX市现状和规划为依据,积极采用XX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多年实践的经验,融入XX高科技程控技术、焚烧技术等,使其工艺新颖,运行可靠,管理方便,使其成为符合XX市最优化的工艺技术组合。
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并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积极探讨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新途径,在保证项目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寻求资源全方位的回收和利用,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3)工程从规划、设计到使用管理均按国家相关标准,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情况和水文地质特征,作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使工程周围的环境卫生、地表水、地下水受到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4)本工程集中处理垃圾,以克服分散处置和受条件限制而造成资金浪费、设施闲置、防治污染效果差的情况。
1.5可行性研究遵循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GJJ17—88)
(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GJJ27—89)
(4)《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CJ/T29—91)
(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噪音标准》(GB12349—90)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J16—87)
(9)《城市容貌标准》(CJ16—86)
(10)《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
(11)《空气污染三级标准浓度限值》(GB3095—1996)
(1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13)《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WKB3-2000)
(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5)《烟道式余热锅炉热加工试验方法》(GB10863-89)
(16)《烟道式余热锅炉设计导则》(JB/T7603-94)
(17)《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CJJ/T3059/T52—93)
(18)《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标准》(CJ/T3059—1996)
(19)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
1.6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本报告将研究XX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围墙范围内(含卫生填埋场)全部的生活垃圾处理工艺和技术经济问题。
第二章背景资料
2.1XX市基本情况
2.1.1城市概况
XX市位于XX省南部,川滇黔三省的接壤地,地跨北纬28032´
~29002´
与东经104024´
~104054´
之间,东西宽51公里,南北长53公里,全区幅员面积1132.47平方公里。
城区位居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为长江的起点,故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系西汉高后六年(前182年)修筑,时名棘道,地处金沙江和岷江交汇点,现有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北距省会成都280公里,水路沿长江东下2771公里可达上海。
2000多年来,先后作为州、郡、路、府、行署和市的治所。
它是XX省出入云贵,通往印缅的咽喉,秦筑“五尽道”,汉筑“南夷道”,隋唐开“石门道”以通云贵,都以此为出发点。
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津,又是长江正流起点,更是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素为川南重镇,有“西南半壁”之誉。
XX市城区辖区10镇6乡8个街道办事处,二个省级开发区,非农业常住人口达33.5万人,流动人口达10万人,城区分为旧城区、南岸区、旧州区、白沙区、天池区五个组团式。
城区所用燃料以天然气为主,气化率达58%,其余以电、煤为燃料。
2.1.2地形地貌
XX市地处XX省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水系发达,沟谷纵横。
市区的旧洲坝、天池坝、南岸坝等为沿江河谷阶地,属流水地貌类型,海拔260—300米。
城市周边的七星山、翠屏山、催科山为低山深丘区,属构造地貌类型,海拔为500—800米。
2.1.3气象资料
XX市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主要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并且有从南亚热带到暖湿带的立体气候特征。
XX平均气温在15℃~18.3℃(海拔800以下)间,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间隔日数长达240—282天,积温4600℃~5950℃。
全年气温,1月最低,月平均5℃~9.3℃,由于XX北缘秦岭的屏障,冬暖突出,较长江中、下同纬度偏高3℃以上。
极端最低一般为1.5℃~4.8℃。
少有低于零度和降雪的天气,为XX省盆地甚至全国的冬暖中心之一。
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4℃~27℃,最高气温大于35℃的炎热日数4—14天。
XX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山区多于平丘,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长江以北年降雨量在1050毫米左右,长江以南和岷江流域多在1200毫米左右。
年平均日照950—1180小时,可照时数22%—26%,是全国少日照地区之一。
年平均风速1.2米/秒,主导风向为西北风(NW)、西风(W)和东北风(NE),静风率为44.6%。
市境降雨量充沛,径流丰富,降水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增趋势,全境13823平方公里范围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54.91亿立方米,平均降水深1166.2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726毫米,自产水量83.3亿立方米。
市境内基本无降雪期。
2.1.4水文及地质条件
区内属长江水系,与场地相邻的北有岷江,南有金沙江,均属常年性地表水流,两河流由西向东向场地西倾约5公里合江门状码头处汇合,以下称长江。
岷江为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是XX中部一条重要河流,岷江干流径流丰沛,但年内分配不均,洪枯水位变幅大,中游水位变幅约6—8m,下游达10m以上。
径流的分配状况与雨量的年内分配相应,根据洪水季节变化规律和天气因素,主汛期为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