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中学历史教材资源专题3 最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7773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教案中学历史教材资源专题3 最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教案中学历史教材资源专题3 最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教案中学历史教材资源专题3 最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教案中学历史教材资源专题3 最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教案中学历史教材资源专题3 最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教案中学历史教材资源专题3 最新Word下载.docx

《高三历史教案中学历史教材资源专题3 最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教案中学历史教材资源专题3 最新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教案中学历史教材资源专题3 最新Word下载.docx

②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6年灭南宋,1279年实现统一

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1、原因

①各民族间的交往进一步增多,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2、特点:

遍及全国,范围广;

程度深,出现了新的民族;

周边各族迅速封建化

3、作用:

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三、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①五代十国时江南经济的发展

②两宋时期商品经济较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③南宋、元朝时海外贸易的发达

④一些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的扩大

⑤经济重心的南移

四、宋元文化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②两宋时期,各级学校的完备、书院兴起

③史学的繁荣。

《资治通鉴》是一部优秀的编年体通史

④词的创作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⑤绘画和书法艺术取得了突出成就

本单元近几年高考知识点简表

年份

卷别

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

问答题

1999年

全国卷

①女真人同中原交易铁的目的

②汉至北宋南方经济发展及原因

广东卷

①我国古代编年体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春季卷

①火药和火药武器西传欧洲时间②北宋时期重要史实排序

2000年

文综卷

①宋代中日贸易扩大的原因②宋代中日间海上航行时间选择的原因

①泉州成为古代重要海外港口的时间

全国卷

①契丹双轨制问题

全国春季卷

①出现于元代的重要制度

2001年

文综卷

①宋代教育的特点②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天津文综卷

①朱熹的理学思想

2002年

全国文综卷

①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②北宋商业衰落的社会政治原因

①《梦溪笔谈》的内容

②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科技原因

2003年

江苏卷全国

①科举制在北宋的发展科举制、皇族内部斗争

2004年

全国北京文综天津文综上海广东江苏

宋的工商业,西夏文字宋辽关系,元对东北的管辖元的统一王安石变法,元的建立王安石变法

北宋的商业

2005年

北京春季全国文综甘肃文综北京文综上海单科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和影响宋话本;

元对西藏的管辖宋元思想文化宋代罗盘针;

元对台湾的管辖宋辽夏并立的原因

本单元高考知识点点评及应试策略

本单原始中国古代史命题的重点区域之一。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也有几次出现。

内容主要涉及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方面。

五代十国时间短,内容繁杂,高考却多次在此命题。

两宋与辽、夏、金并立的历史是本单元蕞重要的考点之一。

政治、经济、民族和科技文化都考得很火。

元史在高考中出现频率也较高,考察内容多注重时空观念和经济史。

本单元重要考点有: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经济的发展和王安石变法;

宋辽、宋夏、宋金的关系;

元的统一,行省制度。

民族融和;

宋元文化成就。

本单元从907年后梁建立到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包括五代、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o

1.从宏观上掌握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

一个趋势是从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走向民族大融合。

要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即五代十国、北宋及与之并立的辽、西夏、金、大理(金灭辽、灭北宋)、南宋及与之并立的金、西夏、蒙古政权、大理(蒙古征服西夏、金、大理)、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另一趋势是经济中心南移。

要概括其过程,即东晋、南朝打下南移基础、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五代继续南移、南宋完成南移。

经济中心南移的核心原因是社会环境造成北民南迁o

2.抓住五代十国政治上严重分裂和南方经济有较大发展的特点,结合史实,进行分析,正确认识五代十国。

要着重理解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3.把握北宋的主要社会问题和南宋的历史特点,从整体上了解两宋历史。

北宋:

①初期,地方势力威胁中央,国家分裂。

通过兼并战争,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

②中期,财政危机,政治危机,辽、西夏的威胁和土地兼并。

解决方法是变法——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重点的王安石变法。

③后期政治上腐败,军事上面临金的进攻,北宋灭亡(“靖康之变”)。

南宋:

①偏安于南半中国;

②前期抗金,后期抗元;

③经济超北方。

4,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其利弊:

①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各级官吏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这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②文官治国有效巩固了统一,但造成军事战斗力的低下。

③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能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利弊同在,但利毕竟大于弊。

5.掌握王安石变法在理财、军事和教育方面的措施,分析、理解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有利于农民,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利益,增加了政府收入。

要认识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针对北央统治危机而讲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使北宋摆脱统治危机,但它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扭转了北宋积弱积贫局面.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6.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复杂,是又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归纳、掌握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依据战争形态和和平形态(经济文化交流),了解宋辽,宋夏、辽金、北宋与金、南宋与金、蒙古与其他各族,元与南宋等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是主流。

如辽宋关系:

战争(收幽云、澶州之战)、议和(澶渊之盟)、经济文化交流(边境互市贸易、使者往来)。

要把握好几个问题:

第—,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从推动历史发展危度全面、正确看待民族战争。

各民族间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别(侵略与反侵略只用于中华民族同外来侵略者的战争)。

辽攻北宋、金攻北宋,金攻南宋等是奴隶主贵族发动的旨在对中原进行掠夺,而不是为统一全国的战争(辽、金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统治者也没有这个企图),这种战争是不义之战。

阿骨打抗辽,反抗辽统治者的剥削压迫;

岳飞抗金,保卫人民家园和正常的经济、生活,都是正义之战。

元统一具有正义性是从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的,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是就反抗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而言的。

战争对夺战双方都是一种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文化的发展。

但战争在客观上使各族人民更多接触,有利于民族融合。

战争是短暂的,和平是长期的。

第二,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看“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和“绍兴和议”。

三次和议的根本原因是两宋统治者的腐败,其目的是为了苟且偷安,打击主战派和人民力量,维护统治。

三次和议对两宋来说是屈辱的,人民负但加重,两宋统治危机加剧。

但是,和议结束了战争状态,使双方处于长期稳定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交往,有利于民族融合。

第三宋元时期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先进文化影响,先后完成封建化过程。

这是社会的进步。

7.总结宋元经济发展在农、工、商、贸四个方面的特色,并以此为线索,掌握其突出表现。

农业方面,粟、麦、稻等南北农作物交流,经济中心南移;

手工业方面,丝织品产地、棉纺织业、制瓷和造船业的中心的出现,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棉纺织业的兴起;

商业方面,城市商业活动突破坊和市的界限,“交子”的出现,边境互市贸易,会通河和通惠河的开凿,元代三都市;

海外贸易方面,从机构、商品交流、来往国家、政策、港口几点看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要了解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掌握此时两位中外旅行家的贡献。

8.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把握、认识宋元时期文化现象。

宋元经济高度繁荣和社会需求(如战争),为三大发明、《梦溪笔谈》、《授时历》等世界级科学成就准备了条件。

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情况下,适应中央集权制加强,形成新儒学——理学。

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和私人书院注重伦理道德教育,这是中央集权制加强和封建制度完善的表现。

词、话本、元曲等文学艺术形式的兴盛,名词作、名剧、名画及其著名词人、剧作家、画家的出现,都反映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南北分裂,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段矛盾。

9.全面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

结束了五代长期以来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

统一后的有效管辖措施,使中国疆域发展成为历史上幅员最辽阔的时期。

西藏、台湾都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②首创的行省制度是历史上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新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新高峰。

不少民族逐渐丧失自己的民族特点,被称为“汉人”。

一个新民族——回族形成;

④经济繁荣,人口最盛时达八千多万,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⑤天文学家郭守敬成就突出。

在文学史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

《五代、辽、宋、夏、金、元》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这主要是着眼于

A.加强军事力量B.抵抗辽的进攻C.便于保卫皇室D.防止军事割据

2.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的影响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B.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条件

C.消除了中央的财政危机D.使朝廷有足够的“岁币”议和

3.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澶渊之盟在客观上的重要作用是

A.消除了民族矛盾B.导致了北宋的灭亡C.削弱了契丹势力D.维持了长期和平

5.10至13世纪的民族大融合和3至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A.少数民族入主中原B.民族大融合为大一统创造条件

C.内地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6.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作战的结果,不是“不败而败”,就是“战无不败”,其原因是

A.两宋的兵力不如对方B.两宋的经济实力不如对方

C.两宋作战战术运用不当D.两宋统治集团内部妥协、主和派得势

7.两宋三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哲学家和不同的学派,学术气氛浓厚

A.反映了两宋时期政治统治比较开明B.是宋代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的反映

C.表明封建统治思想已经出现危机D.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达的表现

8.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实际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杂居过程B.社会封建化过程C.民族汉化过程D.南下开发过程

9.契丹建国后,曾采取“一国两制”(即国制治契丹汉制待汉人),主要是因为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B.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

10.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