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7539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OLED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OLED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OLED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OLED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OLED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OLED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OLED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LED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OLED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四、OLED驱动新一轮产品大创新11

1、可折叠OLED屏终端11

2、透明和镜面OLED显示屏13

3、OLED是VR产品的必备显示技术15

五、行业相关企业16

1、中颖电子:

国内OLED驱动芯片龙头17

2、欧菲光:

薄膜触控龙头,有望受益于OLED大趋势17

AMOLED正逐步替代TFTLCD:

与传统的TFT-LCD相比,OLED具有一系列优异特性,OLED将成为TFTLCD的终结者。

在便携式产品上,OLED的轻薄和低功耗是最大优势,在电视等产品上,OLED的轻薄和曲面造型提供了独特优点。

OLED屏幕整体出货面积2014年至2019年的CAGR高达51%。

其中,OLED屏手机出货量将从2014年的2亿部提升至2020年的13.6亿部,CAGR高达41%;

OLED电视出货量更是以67%的CAGR从2014年的7.7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1650万台。

产能不足和成本过高问题正获得解决:

三星在过去几年垄断AMOLED技术,其它手机厂商无法获得稳定的供应。

在三星手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2016年三星对外销售的AMOLED屏有望超过1亿片。

LGD中小屏将从二季度开始量产,并将逐步扩大产能。

中国厂商将在OLED时代获得领先于台湾厂商的弯道超车机遇。

和辉、天马等厂商的产能都将在今年准备就绪,2016年将是中国AMOLED产能爆发元年,年底的月产能将可供近2400万部手机。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良率的提升,OLED的成本甚至有望低于TFTLCD。

OLED比LCD屏结构简单,也不需要在LCD模组中的成本比重高达30%-40%的背光模组,具有天然的成本优势。

OLED引领新一轮消费电子大创新:

显示技术是消费电子的一大创新驱动力,OLED的可折叠、透明、刷新率高等特点将在可折叠终端、透明显示屏、虚拟现实VR产品、车载显示等领域驱动新一轮消费电子的大创新。

OLED技术具有长期增长的潜质,产业链相关公司有望长期处于较高的估值水平。

一、OLED技术基础知识

1、OLED发光原理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具有自发光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图层和玻璃基板,当电流通过时,有机材料就会发光。

2、OLED产品分类

OLED可以分为PMOLED和AMOLED两大类。

PMOLED常常用于显示单色的简单显示,技术较为成熟,未来空间有限;

AMOLED显示效果好,将是替代TFTLCD的主流技术。

二、AMOLED正逐步替代TFTLCD

显示技术是消费电子的一大创新驱动力,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在过去几年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显示技术的重要性:

2007年之前,手机屏幕尺寸多在2寸以下,iPhone凭借3.5寸触摸屏引爆智能手机市场,iPhone4的视网膜高清显示屏大大提升屏幕及手机质感,iPhone5的incell触控显示模组显著降低手机厚度,三星GalaxyS系列凭借大尺寸OLED屏冲击iPhone而成为智能手机龙头,iPhone6的4.8寸以上大尺寸屏幕把苹果带到了7000亿美元的市值巅峰。

苹果目前已在AppleWatch上采用OLED屏幕,而在iPhone上采用OLED屏幕将有利于解决摄像头凸起的缺点并延长续航时间,将有望从2017-18年开始采用。

与传统的TFTLCD相比,OLED具有一系列优异特性,正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中。

OLED将成为TFTLCD的终结者。

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产品上,OLED的轻薄和低功耗是最大优势,在电视等产品上,OLED的轻薄和曲面造型提供了独特优点。

此外,OLED也具有彩色逼真、刷新率高、长期潜在成本低等优势。

OLED屏幕市场空间将高速增长,整体出货面积将从2014年的150万平方米增长至2019年的1180万平方米,CAGR高达51%。

手机和电视是OLED的主要下游应用。

OLED屏手机出货量将从2014年的2亿部高速提升至2020年的13.6亿部,CAGR高达41%。

电脑屏幕常常大面积显示白色,可局部发光的OLED技术不具有功耗优势,但对轻薄性要求高的笔记本电脑也开始采用OLED屏幕。

惠普和联想在2016年的CES上分别展出各自的OLED产品。

OLED的曲面造型和不受外界光线影响的优势在车载屏幕中具有重要价值。

OLED的轻薄和低功耗特点适合用于可穿戴设备,绝大多数主流可穿戴设备都采用OLED屏,包括三星GalaxyGear、华为手表、LGWatchUrbane等。

三、产能不足和成本过高问题正获得解决

在过去几年,供应产能有限和高成本约束了OLED的大规模运用。

我们认为,这两个问题将在未来三年获得解决。

长期以来,三星垄断AMOLED技术,并把OLED屏幕做为GalaxyS和Note系列旗舰手机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背景下,其它手机厂商无法获得稳定的OLED屏供应。

2014年以来三星手机难以再现高增长势头,三星已开始对外输出OLED产能。

2015年三星对外销售5500万片AMOLED屏,主要供给华为、魅族、vivo等中国品牌,并计划在2016年加倍。

而LGD的4代线将从二季度开始量产,并将在未来几个季度逐步扩大OLED产能。

和辉光电是中国第一个量产AMOLED的厂商,天马、信利、维信诺等厂商的产能都将在2016年准备充分,2016年将是中国AMOLED产能爆发元年,年底的月产能将可供接近2400万部手机。

目前LGD的良率仅80%,中国厂商良率更是远低于这一数字,良率的提升将带来原材料、设备利用效率、人工等多方面成本的降低。

OLED比LCD屏结构简单,不需要背光模组,具有天然的成本优势。

背光模组由LED光源、导光板、扩散膜、增亮膜等多个零部件构成,结构复杂,在LCD模组中的成本比重高达30%-40%。

四、OLED驱动新一轮产品大创新

除了传统的手机、电视等,OLED将在可折叠、透明显示、虚拟现实、车载显示等领域驱动新一轮消费电子的大创新。

1、可折叠OLED屏终端

三星自2014年下半年陆续推出AMOLED的单侧边曲面屏的GalaxyNoteEdge和双侧边曲面屏的GalaxyS6Edge,LG也已推出两代曲面屏手机GFlex和GFlex2,柔性AMOLED技术正逐步成熟。

多家媒体报道,三星将于今年发布可折叠手机。

可折叠和可卷曲是技术难度更高的柔性屏幕技术,其优点是屏幕面积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集产品的便携性和观看舒适性于一身,既可以当做手机,也可以当做平板电脑使用。

三星在可折叠技术方面较为领先,已申请数个专利,并有望在今年推出相关产品。

2、透明和镜面OLED显示屏

三星在2015年6月发布了镜面和透明OLED显示屏,将来可以和英特尔的RealSense技术相结合,打造“互动广告”、“虚拟试衣间”等新的应用领域,预计今年逐步实现大规模量产。

透明OLED屏在车窗或后挡风玻璃上应用价值极高,可以根据乘客需要显示信息或呈现透明状态。

透明OLED未来甚至有望大规模用于冰箱门、建筑门窗等。

3、OLED是VR产品的必备显示技术

影响很多VR产品体验的一大重要问题是晕眩感,用户可能会出现不适、恶心、甚至呕吐症状。

VR晕眩的原因在于眼睛看到的VR画面与从身体其它器官感受到的真实位置信息不匹配,导致脑负担加大,从而产生晕眩感。

相当一部分晕眩感是由VR产品的延迟造成,当人转动视角或是移动的时候,画面呈现的速度跟不上,特别是当延迟时间大于20ms时。

减弱眩晕必须要降低画面延迟,延迟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显示屏的响应时间(刷新率)。

LCD显示屏的画面变动是晶体由电场控制旋转的物理过程,需要15至28ms响应时间,加上处理信号、图像处理等环节,总响应时间超过20ms。

OLED的刷新率常常高达90Hz以上,延迟时间比较容易降至20ms以内,从而降低晕眩感。

最新版本的OculusRift、HTCVIVE、PlayStationVR都采用了OLED显示屏,刷新率高达90Hz,甚至120Hz。

五、行业相关企业

OLED的产业链可以粗略分为基础材料、生产设备、驱动芯片、面板及模组四个主要环节。

由于三星和LGD在OLED的绝对领先地位,相关产业链主要分布在韩国,中国公司正在驱动芯片环节取得突破。

重点关注A股唯一OLED驱动芯片公司:

中颖电子。

此外,可折叠OLED屏手机有望推动薄膜触控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薄膜触控龙头公司欧菲光有望受益。

OLED产业链的其它公司包括深纺织A、康得新、深天马A、京东方A等。

不同于TFTLCD的电压式驱动,OLED采用电流式驱动芯片,仅有少数公司具有相关技术的研发积累。

国内OLED驱动芯片龙头

公司是国内OLED驱动芯片龙头,也是A股唯一标的。

原先没有TFTLCD驱动业务,不存在TFT左右互博风险。

电池管理芯片即将突破一线笔电厂商,后续有望拓展至手机快速充电、动力电池等。

薄膜触控龙头,有望受益于OLED大趋势

可折叠OLED屏手机有望推动薄膜触控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公司是薄膜触控龙头。

3D悬浮触控、压力感应等新技术储备丰富。

正加速布局汽车电子、车联网等新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