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洪山区2016年度防汛排渍预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7085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洪山区2016年度防汛排渍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武汉市洪山区2016年度防汛排渍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武汉市洪山区2016年度防汛排渍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武汉市洪山区2016年度防汛排渍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武汉市洪山区2016年度防汛排渍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洪山区2016年度防汛排渍预案文档格式.doc

《武汉市洪山区2016年度防汛排渍预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洪山区2016年度防汛排渍预案文档格式.doc(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洪山区2016年度防汛排渍预案文档格式.doc

第三章防洪工程 10

第一节防洪工程体系现状 10

第二节防洪工程规划建设进展情况 10

第三节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第四章防汛指挥体系与防汛预案的操作执行 12

第一节指导方针和原则 12

第二节防汛指挥机构 12

第三节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 12

第四节其他防汛指挥机构 14

第五节城市排渍应急联动指挥部 15

第六节防御标准 19

第五章长江洪水防汛预案 20

第一节洪水量级划分 20

第二节预警级别划分 20

第三节洪水防御 21

第四节抢险队伍的组织 27

第六章城市排渍应急联动工作预案 29

第一节洪山区渍涝基本情况 29

第二节排渍标准 32

第三节历史渍涝情况 33

第四节组织体系 35

第五节预警级别 41

第六节先期预防 42

第七节应急响应 43

1、应急响应总体要求 43

2、分级响应 44

第八节应急指挥调度 47

1、排水设施运行与调度 47

2、排渍应急处置 49

3、应急交通组织 51

4、工程应急抢险 52

5、应急终止 53

6、应急演习 53

第九节应急保障 53

第七章防汛保障措施 59

附录一天兴乡2016年洪水防御预案 62

附录二天兴乡2016年汛期疏散转移应急预案 75

附表一洪山区长江防洪基本情况表 79

附表二洪山区长江防洪工程1998年主要病险情况统计表 80

附表三洪山区水务局防汛备用砂石料储备情况统计表 81

附表四民垸行洪运用表 82

附表五洪山区各堤段责任单位和等级水位巡堤人员安排表 83

附表六洪山区防汛抢险突击队各梯次人数表 84

附表七长江干流汉口站最大流量统计表(1865~2003) 85

附表八长江汉口站历年超27.00米水位统计表(1865~2010年) 86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本预案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7、《湖北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

8、《武汉市防洪抗旱管理规定》;

9、《武汉市城市排水条例》;

10、《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11、《武汉市城市明渠保护办法》;

12、《武汉市城市防洪抗旱预案》(2014年);

13、《武汉市市区河道堤防管理条例》;

14、《武汉市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办法》(试行);

15、武汉市防汛抗旱办编制的《区级防洪抗旱预案编制大纲》。

第二节编制目标

争取工作主动,确保工程安全,认真总结历次防汛排渍抢险中的经验教训,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明确工作目标,有效地发挥我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功能,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洪涝灾害,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而预先制定防御方案、对策、措施,给区防汛指挥机构实施指挥决策、科学调度、抢险救灾提供依据。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

第三节编制原则

一、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参加防汛和抢险救灾工作。

二、城市排水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按照“统一调度,分级排水,分级管理”的思想,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确保城市排水畅通,发挥城市排水系统的最大功能。

三、密切结合本区防洪工程现状、社会经济情况,结合本区发展规划及历年来防汛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修订完善。

四、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相互协调,紧密配合。

五、编制的防汛排渍预案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六、高程系统:

本预案中的水位和工程设施采用的高程系统,

除特殊注明外,一般采用冻结吴淞高程系统(冻结吴淞=黄海高程

+2.089米)。

第二章防洪基本情况

洪山区属武汉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

区内交通便利,京广铁路南北纵贯,武大铁路东西横穿,武黄、武咸、武纸公路由洪山区始发。

地理环境好,水土资源充足,辖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密集,国家级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东湖风景区绝大部分位于辖区之中。

洪山区兼有区域优势和智密优势,融城市景观与乡村自然景观为一体,具有构建高新技术和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本世纪初将形成纵横相交的开发带和规模化产业相互辉映的格局。

第一节自然特征

一、地理位置

洪山区位于长江以南,地理位置为东经114°

7′~114°

38′,北纬30°

28′~30°

42′。

东连东湖高新区,南接江夏区,北部与武汉市其他主城区和黄陂区隔江相望,自西向北环抱武昌、青山地区。

全区面积221.6平方公里,辖9街1乡,常住人口108.61万人。

二、管辖范围

洪山辖区内的长江江段上起武金堤匡家横堤,下至天兴洲洲尾,全长46公里,属微弯型分叉型河流。

三、民垸行洪运用

(一)天兴洲民垸:

天兴洲是长江武汉河段较大的江心洲,民垸堤长17.8KM(含湖尾小垸),隶属于洪山区天兴乡,原堤顶高程28.50M~30.00M,堤顶宽5~8M,内外边坡1:

1~1:

(3~5),中部居民高地延伸至洲尾,将天兴洲分成南北两垸,1998年和1999年特大洪水后,平垸行洪计划为单退民垸(已实施),2004年修建排洪闸一座,孔口尺寸为2M×

2.5M。

北垸洲尾修建进洪口门一座,面宽60M,底宽30M,口门底部高程24.50M,顶部高程28.50M,泄洪流量200M3/S,2010年启动天兴洲堤防加固工程建设,2015年完成天兴洲堤防加固工程土建部分。

(二)花园民垸:

位于洪山区武金堤外,隶属洪山区青菱街,垸堤长度3.75KM,堤顶高程28.50M,平垸行洪计划为单退民垸(已实施)。

第二节洪水对本区的影响

由于洪山区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本地区受到洪水灾害的严重威胁。

堤防建设方面:

解放以后,对原有的武金堤进行了加高培厚和除险加固,特别是1998年和1999年长江特大洪水后,开展了以除险加固为重点的大规模堤防建设,抗洪能力明显提高。

目前,武金堤已于2004年底按1954年型洪水加安全超高2.0M的标准进行了维护和建设,标准为一级堤防。

第三节洪水特征和洪水灾害

一、洪水特征

武汉市从地理位置上既受长江干流四川盆地、洞庭湖水系、清江汉江洪水下泄影响,又受鄱阳湖水系顶托,因此,汛期洪水呈现如下特征:

1、汛期长:

长江及其支流均以雨水补给为主,四川盆地、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洪水一般发生在5~8月,而汉江洪水一般发生在7~10月,因此,武汉汛期长达六个月左右。

2、流量大:

自有记录资料以来,武汉长江段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047亿M3,最小年径流量5670亿M3(1972年),最大年径流量10130亿M3(1954年),最大洪峰流量76100M3/S,超过60000M3/S的达15次(年)(见附表七)。

3、水位高且发生频次愈来愈密:

从1865年至2004年武汉关水位超过27.00M以上的达19次,其中1865年~1965年100年间只有6次,平均约16年一次,建国以来发生14次,平均约4年一次,1980年以来发生10次,平均约2年发生一次;

超警戒水位27.30M以上的14次(见附表八)。

二、洪水组成及影响因素

(一)洪水组成及影响因素

长江是雨洪河流,暴雨洪水可分为全流域性和局部区域性两种类型,武汉段洪水一般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长江上游(宜昌以上)洪水;

二是洞庭湖流域洪水;

三是湖北境内沿江支流洪水。

根据汉口水文站多年资料统计,长江干流主汛期7、8两个月汉口站60天洪水来量组成平均大致为:

宜昌以上来水占72.4%,清江来水占1.9%。

洞庭湖水系占18.2%,汉江来水占7.5%,多数年份,宜昌以上来水量占汉口站洪水量三分之二以上。

但也存在较特殊情况,最典型的是1996年,汉口站最高水位达28.66米,最大流量达70300M3/S,相应宜昌流量只有30900M3/S,类似年份还有1935、1968、1980、1983、1988、1995年等,均是宜昌以上洪水或正常或偏枯,而洞庭、鄱阳、汉江丰水,造成汉口站高水位。

(二)洪灾成因

1、受梅雨和异常气候影响,近二十多年来,长江流域呈现汛期连续降雨多、降雨量偏大的状况。

2、沿江湖泊围垦及淤积,导致调蓄能力下降。

长江宜昌至湖口通江湖泊的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13450KM2减少到2625KM2,容积由293亿M3减少到167亿M3,四口分流组合流量呈逐年衰减之势,洞庭湖调蓄削峰能力越来越小,50年代平均为13246M3/S,70年代为10182M3/S,80年代只有5660M3/S。

3、沿江排涝泵站抽排能力不断提高,增加了长江的行洪负担。

如湖北省沿江已建成大型排水泵站75座,设计排水流量为5200M3/S,其中汉口水文站(即武汉关站)上游直接排入长江的流量高达2900M3/S,洞庭湖区已建成大型排水泵站19座,设计排水流量700M3/S。

根据推算,武汉关流量每增加1.0万M3/S,水位会抬高1~1.3米。

因此,当发生特大洪水时,应有计划地控制相关排水泵站的运行,确保长江大堤安全。

三、历史洪水概况

1、1931年洪水:

1931年武汉三镇阴雨连绵(5、6、7三个月降雨量达879.7MM),江河水位陡涨,武汉关水位最高洪水位28.28M,7月27日,武昌的武庆堤决口,7月29日,武惠堤十八段处因管漏坍塌决口。

除武昌城区凤凰山至中山路之间一片高地未淹外,其余全部淹没。

武昌地区受灾面积215KM2,淹没时间有的42天,有的长达100余天。

受灾主要原因其一是堤防低矮而单薄,防洪能力差;

其二是天灾加人祸,外洪内涝,防守不力。

2、1935年洪水:

1935年6月下旬,汉江上游连续特大暴雨(6月22日,武汉地区暴雨量275MM,为有记载以来历史上前所未有),造成水势猛涨;

7月14日,当长江水位升到27.58米时,武昌自鲇鱼套至下新河沿江一带,街面水深尺余,武青、武金堤和城区筷子堤等,曾一度吃紧,后以水势渐趋平稳,市区始免于难。

3、1954年洪水:

1954年汛期,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到暴雨,水位骤涨,武汉关水位创历史最高记录,达29.73米(8月18日)洪峰流量达76100M3/S。

8月1日,武昌郊区最高渍水水位达到24.34M,绝大部分农田被淹。

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为保卫武汉,先后在荆江等处采取了十多次分洪措施,扒口分蓄洪量达1023亿M3,从而削减了洪峰,减轻了洪水对武汉的压力,在一百天的大汛期间,在全国各地的支援下,武汉人民终于战胜了历史上的特大洪水。

4、1998年洪水:

1998年长江发生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其水位之高,流量之大,来势之猛,洪峰之多,形势之险,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

整个汛期历时93天,经历8次洪峰,武汉关最高洪水位29.43米(8月19日21时),最大洪峰流量71100M3/S,洪山武金堤:

桂家塘、建和、袁家河、长江村、四坦路、横堤村、杨泗村、西湾、八坦路防水墙,建阳、花园、石咀等处发生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