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市枣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7027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45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襄阳市枣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湖北襄阳市枣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湖北襄阳市枣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湖北襄阳市枣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湖北襄阳市枣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襄阳市枣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

《湖北襄阳市枣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襄阳市枣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襄阳市枣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

图1-11997—2000年枣阳市游客规模(万人次)

图1-21997—2000年枣阳市旅游收入(万元)

3、特色旅游购物品的产品形象日益鲜明

物华天宝,花果飘香。

随着近年来枣阳市果业产销的蓬勃发展与商务会展旅游活动的推展,以桃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在市场上的产品影响日益提升。

如:

享有“中国桃之乡”、“花果之乡”的姚岗,品种丰富、色鲜味美的优质桃已畅销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广西、陕西、福建、江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18个省、自治区。

在2000年的桃花节暨贸易洽谈会上,国内水果客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多达60余份,订货量达10000吨,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

4、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在枣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

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市政府与乡镇政府两级政府积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有力地改善了景区内外交通条件。

熊集镇政府投资200多万元硬化了熊集到青龙山熊河风景区5km的水泥路面,有力地改善了通往景区的交通条件。

在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方面,市政府与乡镇政府两级政府积极合作,利用重大节事事件扩大宣传,效果显著。

1997—2000年间,由市政府为主导,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青龙山熊河之春旅游节,每次吸引各地旅游者达10多万人次。

5、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枣阳市目前已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在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实际问题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立于90年代中期的枣阳市旅游事业管理局在统筹全市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开拓以及旅游人才培训、旅游质量监督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行业管理作用和业务指导作用。

6、旅游服务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枣阳市新建大小宾馆、饭店60多家,目前全市有中等以上规模的宾馆、饭店18家,总床位数达2000多张,其中旅游涉及宾馆9家(含3家二星级宾馆);

全市现有旅游运输服务公司2家,各种运输车辆200多台,年客运周转量可达210多万人次;

全市现有旅行社1家,导游人员10人。

枣阳市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及其接待能力可基本满足省内外乃至海外游客的需要。

二、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1高品位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在枣阳现有旅游资源系统中,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均显丰富。

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内含历史遗产(人类文化遗址、宗教建筑、陵墓、古代水利工程、历史纪念地、塔、碑、古井)和现代人文吸引物(产业旅游地、疗养度假地)两大景类: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山地、岩溶、岛屿、洞穴)、水文景观(瀑布、泉)和气候生物景观(风景林、草甸)三大景类。

品种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枣阳市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提供了较为雄厚的资源依托基础。

枣阳市的旅游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品位亦高。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雕龙碑遗址,是一处典型的、保存完整的原始氏族部落遗址,该遗址处古代南北文化的接壤地带,所发掘出来的房屋基础、墓穴、婴儿翁棺葬等遗址文物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又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水寺,是被列为古代十大名君之一的汉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的发祥地,名播中原,蜚声海外。

2、区位条件极显优势

枣阳市地处鄂西北边缘,是鄂豫两省六县市的结合部,是南北交汇这处,地理区位条件极显优势。

依托便利的外部交通网络,可不断拓展周边县市乃至周边省区的客源市场。

枣阳市地处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是东部沿海向西部挺进发展的战略跳板和必经之地。

西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枣阳市“东引西拓”、扩大经济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枣阳地处三国旅游线上,东接闻名中外的“编钟”之乡——随州,西连历史文化名城襄樊,旅游区位条件也极显优越。

总之,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为枣阳拓展客源市场、推广旅游新产品提供了有利的优势条件;

优越的旅游区位条件为枣阳市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协作提供了现实可能和有利条件。

3、基础设施条件完备

枣阳的交通设施条件完备,内外交通极为便利。

全市已形成了以316国道、寺(庄)沙(市)省道为主轴,以市区、乡镇公路为辐射的内畅外连的交通网络;

汉丹铁路横贯市境,11对往返列车停靠枣阳火车站,可直达重庆、宜昌、十堰、丹江口、襄樊、武汉、郑州、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枣阳市的通讯设施条件也较为完备,全市现已实现了市话交换程控化、长话传输数字化,建成了移动通讯网络,开通了国际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已初具雏形。

总之,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枣阳市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4、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枣阳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文化观光旅游、山水观光旅游、宗教朝拜旅游、节事会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水上体育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为进一步深度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枣阳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也为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理顺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5、湖北省、襄樊市两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枣阳市旅游业的发展

湖北省旅游局在2000年3月编制的《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中对枣阳市旅游业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出:

将枣阳市旅游业的发展纳入鄂西北大岳武当文化旅游区的发展规划,有序开发枣阳刘秀故里及雕龙碑遗址,使之成为襄樊市文化旅游片区的重要特色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以枣阳农业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将枣阳市列入“湖北旅游强县市(区)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名单,力争把枣阳市建设成鄂西北旅游区内的旅游强市。

襄樊市旅游局受襄樊市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在1999年8月编制的《发展我市大旅游大产业的思路和建议》中也对枣阳市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出:

盘活枣阳熊河库区的水文旅游景观资源,加大开发的力度;

深度开发白水寺景点,把白水寺风景区建设成襄樊市10大精品名牌景区之一;

近2—3年内在枣阳市建成1—2家二星级酒店;

把枣阳水果基地、金银饰品生产基地建设成襄樊市10大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中的两大重点旅游商品生产基地;

将枣阳市旅行社建设成襄樊市11家骨干旅行社之一。

省、市两级政府部门对枣阳市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枣阳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条件。

三、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不协调

在枣阳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尽管已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模式,但在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上仍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

旅游局职权有限,其它一些与旅游活动相关的部门往往从部门利益出发,不与其合作或协作,致使旅游局在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常常受阻或得不到相应的支持。

要促进枣阳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旅游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部门应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2、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

尽管枣阳市的果品之类的特色旅游商品已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其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开发的力度极显不够,从而制约了游客的旅游消费。

要提高旅游收入,必须要注意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重视发挥旅游商品在旅游创收创汇中的“重头戏”作用。

3、旅游产品促销推广力度极显不够

从枣阳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不论是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促销活动,还是旅游企业(旅行社、宾馆、饭店)主导型的旅游促销活动,其力度均显不够。

随着枣阳市各景区旅游产品进一步开发,必须重视旅游产品的促销推广和客源市场的开拓。

4、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从整体上而言,枣阳市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企业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突出表现在:

主要旅游景区(点)、宾馆饭店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学历;

目前全市仅有两名持证导游。

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企业员工素质偏低,不仅直接影响旅游经营管理的水平以及旅游接待服务的质量,而且还从各方面直接影响全市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要促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旅游人才资源的开发,从根本上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保障。

第二章旅游资源评析

一、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1、旅游资源的种类齐全

枣阳市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大景系以及地文景观、水文景观、气候生物景观、历史遗产、现代人文吸引物等五大景类。

根据附表一的统计资料,枣阳全市现有旅游资源点64处,其中,地文景观景类23处,占35.94%;

水文景观景类9处,占14.6%;

气候生物景观景类8处,占12.5%;

历史遗产景类22处,占34.38%;

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2处,占3.1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枣阳市旅游资源种类齐全,为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依托基础。

枣阳市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统计表

表2—1

景系

景类

景型普查数

资源单体普查数

普查数

景型数

枣阳市拥有景型数

占枣阳市景型比重(%)

单体数

占单体总数

比重(%)

自然旅游资源景系

地文景观景类

16

4

19.05

23

35.94

水文景观景类

7

9

14.06

气候生物景观景类

13

2

9.52

8

12.50

小计

36

10

47.62

62.50

人文旅游资源景系

历史遗产景类

21

42.86

22

34.38

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

3.12

小计

42

11

52.38

24

37.50

2、旅游资源的内部结构特征显著

从全市21种旅游资源景型的构成比重来看,历史遗产景观居第一位,占42.86%,地文景观、水文景观次之,均占19.05%;

气候生物景观、现代人文吸引物景观再次之,均占9.52%(见图2—1)。

图2—1枣阳市旅游资源类型构成比重

图2—2枣阳市旅游资源单体数构成比重

从全市64处旅游资源单体的构成比重来看,居首位的是地文景观,占35.38%;

其次是历史遗产景观,占34.38%;

两者合计高达70.32%。

而水文景观(14.06%)、气候生物景观(12.50%)和现代人文吸引物景观(3.12%)三者合计只占29.68%(见图2—2)。

从枣阳市旅游资源的内部结构特征来看,开发枣阳市的旅游资源应突出文化观光游览、山水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