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6807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

热带气旋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广阔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

充足的水汽;

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陆地生产、生活损失,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干旱

渐发性、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的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

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水上航运中断;

水力发电量减少;

饮水困难;

引起饥荒、难民潮等社会问题;

火灾;

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

寒潮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

气温骤降、大风、雨雪、霜冻、暴风雪、沙尘暴等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2.主要地质灾害

(1)地震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等板块交界处

岩层断裂或错位,地球内能的急剧释放使地面发生震动

建筑物破坏、交通线中断、人员伤亡等

(2)滑坡

①形成:

结合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分析如下:

②分布:

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泥石流

①形成

地形陡峻、多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山区。

3.主要水文灾害

(1)洪涝

洪水

涝渍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

从地形因素看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

低湿洼地

从气候因素看

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关系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所以通常称为洪涝

(2)风暴潮

台风风暴潮

温带气旋风暴潮

发生季节

夏秋

春秋

海水上涨动力

台风

温带气旋

特点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发生地区

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较多

4.各种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1.(2014·

开封模拟)读图列举A国山区常发的一种自然灾害及其灾害链,并分析其多发的原因。

解析:

图示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多地质灾害,同时位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而多台风灾害;

另外要注意山地地形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

台风-暴雨-泥石流、滑坡。

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

台风暴雨在山地易诱发泥石流、滑坡。

或地震-泥石流、滑坡。

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层活跃;

山地地形,降水丰富。

或台风-暴雨-洪涝(山洪)。

台风暴雨在山地形成洪峰的速度快。

考点二 中国的自然灾害[重要程度:

★★★★☆]

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①成灾人口集中省区:

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①自然灾害分布的地域差异

灾种

地震

105°

E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

洪涝灾害

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

气象灾害

旱灾以西北、华北、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部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

阶梯之间的过渡地带

②我国自然灾害分区

灾害带

范围

主要灾害种类

危害

海洋灾害带

东南和南部海域

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影响海洋渔业、石油平台、船舶、港口

东南沿海灾害带

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东部灾害带

地势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霜冻、地震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中部灾害带

地势第二级阶梯

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

西北灾害带

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

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青藏高原灾害带

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

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2.(2015·

济南调研)下图是中国主要自然灾害造成各种损失的比例(1949~1998年)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指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2)简要分析该灾害危害严重的原因。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比例最大的是气象灾害;

可从人员伤亡、农作物受灾面积、经济损失比例等角度归纳。

(1)气象灾害。

(2)原因:

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高;

造成人员死亡的比例高;

我国是农业大国,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

气象灾害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

2.我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山区面积广大,地质灾害多发,其原因、特点、分布列表如下:

多发的原因

地震灾害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边界

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危害大、东重西轻

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区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山地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夏季多暴雨;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分布广泛,类型齐全,暴发频繁,规模巨大

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地域上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3.(2015·

郑州模拟)东北地区有连片多年冻土分布,河流发育,近年来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规模和危害越来越大。

如图是东北地区泥石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分析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该区域纬度较高,冻融作用显著,土层松脆,地势起伏大,山麓地区洪积物多,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春季融雪、夏季暴雨提供了动力来源,泥石流多发。

东北地区冻融作用强烈,土层松脆;

河流发育,山麓冲积扇洪积物较多,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

春汛致使山坡下滑、坍塌;

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多暴雨);

河网密布,汇流速度较快,易形成洪水。

3.我国的水文灾害

时空分布

成因分析

洪水灾害

暴雨洪水

4~9月;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

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人类活动不合理

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

易导致涝灾发生

融雪洪水

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对农业影响较严重

冰凌洪水

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对交通影响较严重

风暴潮灾害

7~10月(8、9月最为集中);

东南沿海

台风(热带气旋)引起

影响东部沿海地带的城市、工业、交通、海洋渔业等

温带风暴潮

春季和秋季;

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

4.(2015·

湖北联考)下图为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达到各警戒级别比例逐月分布图,其中红色、橙色和黄色代表超过当地警戒水位由高到低变化。

读图,完成下题。

据图归纳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超警戒潮位的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省6~10月份遭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尤其是8、9月还出现了红色预警。

这主要是夏、秋季节该地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同时台风频发,因而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显著。

风暴潮主要集中在6~10月份,其中8、9月份最多。

原因:

夏、秋季节该地盛行东南风,台风等热带气旋频发,加剧风暴潮的危害。

4.我国的气象灾害

时空分布差异

旱灾

东北地区以夏旱为主

气温升高,雨期推迟

华北地区的春旱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尚未来临

长江地区,发生在7、8月的“伏旱”

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

华南地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

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

西南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高温天气的影响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等省区

濒临热带气旋多发的西北太平洋

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台湾、海南外大部分地区

源于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5.(2015·

石家庄质检)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6日,浙江、福建沿海受到强台风“菲特”影响,中午时浙江温州、瑞安等验潮站的潮位已经超过橙色预警级别。

浙江沿海多处在6日晚上22点至23点出现天文高潮位,浙江沿海最高水位出现在7日凌晨2点前后。

材料二 台风“菲特”路径示意图。

(1)浙江7日凌晨2点前后出现最高水位的原因。

(2)台风“菲特”实际产生的降水A地大于B地,解释其原因。

(1)题,依材料信息可知,最高水位的出现既有天文大潮因素,也有台风的影响。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B分别位于台风的北部和南部,结合台风本质上属于热带气旋的知识,可分析降水差异。

(1)天文大潮,台风引起的风暴潮。

(2)A地位于台风北部,吹偏东风,从海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B地位于台风南部,吹偏西风,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

考点三 防灾与减灾[重要程度:

★★★☆☆]

1.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自然灾害的防御性措施

①非工程性措施

②工程性措施

(2)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①主要气象灾害

灾害种类

防灾减灾措施

a.加强监测、预报;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

d.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

a.农牧林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

b.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c.跨流域调水;

d.循环用水,节约用水;

e.改进耕作制度等

暴雨洪涝

工程措施: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

非工程措施:

a.监测、预报;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d.拟定居民的应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