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6082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情分析】

学生对西汉的历史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学习,这是学习东汉的历史基础。

我们可以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和设计。

对于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历史要素,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对于比较抽象的“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教具】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刘邦建立西汉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但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西汉政权像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无药可救,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的?

东汉的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恢复发展经济?

东汉后期又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

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光武中兴

提问1:

东汉建立的时间是何时?

都城在哪里?

开国皇帝是谁?

学生回答:

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教师点拨:

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如同东周的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因此历史上有西汉、东汉、西周、东周之称。

史书上将西汉称为前汉,东汉称为后汉则是从时间上指称。

提问2:

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国家?

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关于“中兴”一词可稍作解释:

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互动探究: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学习小组结合教材共同讨论完成上述问题,如有差别,可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达成共识,也可求同存异。

提示: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政策行之有效,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提问: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根据《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请同学们说一说该示意图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它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如果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那么,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则直接把东汉推向了瓦解的境地。

三、黄巾起义

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研读”,分析黄巾起义的原因。

教师进行点拨。

黄巾起义的领袖是谁?

这场起义有何特点?

结果如何?

张角。

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最终失败。

黄巾起义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合作探究:

你能比较一下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点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答案,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教材分析:

光武帝刘秀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潮流,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重整封建统治秩序,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局面,导致了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掌握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东汉的建立及“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光武中兴。

难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汉和东汉的两幅地图,引导学生回答,这两幅地图的不同之处,导出本课所学内容——东汉的兴亡。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光武中兴

教师讲述:

通过第十二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任何朝代都是有盛有衰的,西汉末年朝政越来越腐败,民不聊生。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并建立了新朝,存在了两百多年的西汉灭亡。

面对西汉末年的朝政腐败,王莽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

但是王莽的改革严重脱离实际,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导致绿林、赤眉起义。

王莽所建立的新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本人也被杀。

西汉宗室刘秀却在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并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这就是东汉。

同学们这是东汉建立前的社会状况,我们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

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朝代建立的三要素,请同学们归纳东汉建立的三要素。

1.东汉的建立

时间:

公元25年

建立者:

光武帝刘秀

都城:

洛阳(因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以东,所以历史上将刘秀建立的汉朝称为“东汉

2.光武中兴

东汉建立初年,当时的社会情况如何呢?

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上的地图及一段材料,进行思考。

……

教师点评并总结: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看出东汉建立初,还有不少割据政权的存在,比如更始政权、建世和陇、蜀。

刘秀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经济和西汉初年相似,都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当时的统治者的首要任务也是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巩固新的王朝。

如何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呢?

请同学们为当时的皇帝刘秀出谋划策。

(1)措施: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b.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管理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这是同学们为刘秀出谋划策的结果,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措施和西汉初年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有没有相同之处呢?

东汉初年采取的措施和西汉初年为恢复、发展社会经济采取的措施有不少形似之处,比如都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负担。

比较是我们历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这里我们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可以掌握这种方法,以便以后更好的学习。

(2)形成:

光武帝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同学们,我们在第十一课学习的文景之治,也是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请同学们思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出现的共同原因。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一、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二、都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都加强中央集权,都维护国家统一。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多媒体展示表格:

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通过表格我们可以计算出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的年龄都比较小而且寿命都不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东汉中期后,从和帝开始,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国家大权就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致使外戚势力的膨胀,继而导致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做傀儡,可放眼满朝文武大臣,都是外戚的势力,无奈只得依靠身边的宦官来铲除外戚势力,宦官由此得到崇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1.原因:

皇帝年幼,无法主政,大权落到太后及外戚手中,致使专权;

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取政权,宦官被崇信,把持朝政,又导致宦官专权。

2.特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请同学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了解外戚梁冀,多媒体展示一段材料: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引导学生思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

3.影响: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第十一课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时的经验,阅读课本找出黄巾起义的原因、时间、领导者、结果、影响等相关内容。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

2.概况:

公元184年,创办太平道的张角领导

3.特点:

有组织、有准备

4.结果:

失败

5.影响: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三)课堂小结

东汉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这个新生的王朝,光武帝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巩固统治的措施,从而形成了光武中兴的局面,这是东汉的“兴”。

东汉中后期,形成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使得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东汉后期的黄巾大起义,又使得东汉王朝一蹶不振,这是其“亡”。

(四)课堂练习

1.史称公元25年刘秀所建政权为“东汉”,结合所学历史和地理知识,想一想这么称呼的原因应该是()

A.因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

B.因刘秀起兵于东方

C.因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

D.因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

2.“光武中兴”出现在()

A.西汉中期B.东汉初期C.东汉中期D.东汉末期

3.下列关于东汉中后期政治局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②人民生活贫困

③时局动荡不安

④农民起义一触即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4.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

A.黄巾起义

B.州牧割据

C.宦官专权

D.光武中兴

板书设计:

2019-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1.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不包括(  )

A.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王莽施政的危害

2.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  )

A.创立宗教组织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D.提出了口号

3.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 ②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③王莽的夺权引发了社会动荡 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4.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年幼无知的结果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5.2017·

北海市期末测查《后汉书》记载,和帝即位时年仅10岁,太后掌握大权,太后兄长趁机把持朝政,这反映东汉后期存在的历史现象是(  )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外戚专权

C.大量裁减官员D.诸侯王势力大

6.2017·

玉林市玉州区期末检测东汉中期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