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593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主题,选编的都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课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赞扬了独立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全神贯注》表现了罗丹的工作态度和艺术追求;《鱼游到了纸上》刻画了勤奋专注的残疾人形象;《父亲的菜园》赞扬了执著、勤劳的品质。

课文都是通过一定的事例展示人物形象及特质。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愉快的口语交流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夸夸自己敬佩的一个人。

“习作”安排的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

学情分析

学生对名人一向是很崇拜的,用“名人效应”教育学生,事半而功倍。

而普通人的教育,同样激发学生:

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也同样能办到。

毅力是靠长期的坚持才练就的。

中年级学生在毅力的训练方面容易出现反复,因而思想上的教育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懂得引号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留心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行动。

5.培养学生执著的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课时

《全神贯注》1课时

《鱼游到了纸上》2课时

《父亲的菜园》1课时

《语文园地七》4课时

2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

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

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发人深省,意蕴深刻的文章。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中,本文对启迪学生想象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世界,较深刻理解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引导学生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写生字。

正确读写“辩论、信奉、违背、拖住、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体会人物性格,理解“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

难点:

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

1.重点词句PPT课件。

2.比萨斜塔、伽利略简介幻灯片。

3.制作铁球图示或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两个铁球,一个重10磅,另一个重1磅,同时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你们想想看,谁会先着地呢?

是的,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4课——

板书课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齐读)。

注意读准多音字:

着。

2.但是,早在400多年前,人们并不是这样想的。

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真理,他就是──伽利略。

PPT出示伽利略简介。

伽利略,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

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结合预习,学习字词

 1.师:

想要读懂一篇文章必须先扫除生字障碍,大家都预习了吧?

老师要请同学读下面的词语,看谁预习得最认真?

 PPT出示下面的词语:

辩论 信奉 违背 拖住 宣布 固执 胆大妄为 着地

 2.强调多音字,练读词语。

 

(1)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注意到了吗?

(胆大妄为、着地)

 

(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3)齐读,巩固字音。

 3.指导写字。

 

(1)交流会写的字。

 师: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也比较多。

看看你已经会写了哪些字?

(课件出示12个生字)(学生自由汇报)

PPT出示:

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

 

(2)你觉得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学生交流后做师强调:

“辩”字中间是言字旁)

 (3)写生字。

 请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每字写一个,集体订正。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读课文。

 师:

扫除了生字障碍,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准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我们边听他们读课文边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名学生分段读)(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敢于质疑权威,大胆进行质疑,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科学的故事。

 2.汇报资料。

 老师知道大家课前都搜集了资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伽利略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得出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如下:

引发疑问——反复试验——公开试验)

四、图文结合,理清层次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

说说伽利略给你的初步印象。

(善于思考。

 2.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肯定和崇拜。

看看哪些词语表现了这种肯定和崇拜。

(“都信奉”“不容更改的真理”“人类的真理”。

 “信奉”怎么理解?

“真理”是一种什么道理?

“真理”不容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信奉”,信仰和崇拜。

“真理”,真实的、普遍的,人人应该遵从的道理。

这种道理不容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

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

 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用了反问句,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为什么用反问的语气?

改用加句号的陈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

(改用一般陈述句就使“不能违背的真理”效果差了,达不到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更改”的“权威”程度了。

 伽利略居然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更改的话提出了疑问,说明伽利略的一种什么精神,或者说什么态度?

(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态度。

 3.读课文第3自然段。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疑问,提出了怎样的疑问?

 (亚里士多德的话是: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

 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大铁球落地速度快,小铁球落地速度慢。

大铁球落地需要5秒钟的话,那么,小铁球落地就得几秒钟?

(50秒钟。

 4.这一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是指什么事实?

两个相反的结论是指哪两个?

(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指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两个相反的结论是指两个“应当”:

一个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一个是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5.教师用动画模拟试验,把两个相反的结论展示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两个结论的内容说给邻近的同学听。

 6.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不仅提出疑问,而且推想出两个不同的结论后,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对或者不对呢?

(用试验的办法去检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或者不对。

 从这一点看,伽利略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认真求实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伽利略认真求实,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态度。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伽利略是如何科学地进行试验的。

六、布置作业

1.同音字我来填。

wànɡ 希(  ) (  )记

(  )为 兴(  )

biàn (  )化 方(  )

(  )解 (  )析

2.找朋友。

(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   )

(2)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

(3)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   )

(4)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   )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2.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难点:

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你们了解了哪些人物?

知道伽利略推理的过程吗?

他论证的方法和结果又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伽利略为何要进行试验?

他是怎么产生质疑的呢?

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说说伽利略思考的过程。

3.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师适时梳理并板书:

产生疑问──反复试验──公开验证

二、研读课文

1.细读第三自然段,领悟伽利略“产生疑问”的根据和“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

(1)两千多年前的伟人亚里士多德的每一句话都为人信服,但是有一句话却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读读他的话,并填空:

PPT出示:

这句话是说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有,没有)关系,物体越(轻,重),落下的速度越(快,慢)。

●引导学生根据话意,画出示意图。

重轻

速度快速度慢

●对这句话伽利略有什么疑问?

他是怎么想的?

教师引导学生读读课文有关句子,并边复述边画示意图。

●再读课文,并按课文内容填空。

PPT出示: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1)。

(2)。

(2)对于这两种不同结果,伽利略提出了什么疑问?

(“这怎么解释呢?

”)说明了什么?

(善于思考,不迷信权威。

2.细读第四自然段,领悟伽利略“试验结果”和“求实”的科学态度与方法。

(1)伽利略“试验”的结果怎样?

读读课文,用“”画出来。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

(2)这个结论可靠吗?

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用“△”标出有关词语(“反复”“许多次”“都”“的确”“总是”“同时”等词语也可看出伽利略思考的严谨和慎重。

(3)再读课文,按课文填空。

PPT出示:

伽利略带着疑问,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两个,总是,铁球往下落的跟铁球的没有关系。

3.细读第五、六自然段,重现试验,领悟伽利略“公开验证”的意义和“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

(1)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

同学们,我们现在也有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我们班有没有勇敢的“小伽利略”敢到前面来做试验?

一场精彩的试验结束了,在座的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一位记者,当你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一幕,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伽利略吗?

有什么话想对他说的吗?

(2)再读读课文,联系第二自然段,想想人们在观看试验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PPT出示:

试验前:

胆大妄为,固执,会让他丢尽了脸。

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试验后:

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3)组织学生讨论“原来像亚里士多德……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小结: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所做的事也不可能都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