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33 微生物的利用及在传统发酵技术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33 微生物的利用及在传统发酵技术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33 微生物的利用及在传统发酵技术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016·
全国乙,39)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
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成分:
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_______现象。
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
(1)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
(2)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
(3)污染 不正确
解析
(1)牛肉膏和蛋白胨都含有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可以作为氮源;
平板为固体培养基,故需要加入凝固剂琼脂。
(2)实验探究的是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其中变量为不同高度,故需在不同高度下放置开盖平板。
同时,为了保证单一变量,需要保证开盖放置时间一致。
为了保证实验可靠性,需要设置多个平行组。
(3)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
若出现菌落,表明操作过程中存在杂菌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
2.(2016·
全国丙,39)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
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答案
(1)无菌水 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
(2)鉴别乳酸菌 中和产生的乳酸(或酸) 具有透明圈 (3)甘油
解析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
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2)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中和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利于乳酸菌的鉴别和分离;
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在平板上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应使用甘油管保藏法,故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
3.(2014·
新课标全国Ⅱ,39)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
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
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
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示意图A和图B中,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
结果发现:
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
分析其原因是:
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__的利用率。
答案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
107
(2)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 (4)溶解氧 营养物质
解析
(1)为了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可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
0.1mL稀释液中平均有(39+38+37)/3=38个活菌,则每毫升稀释液中活菌的数目为38/0.1=380,则稀释前每毫升水样中活菌数目为380×
100=3.8×
104,则每升水样中活菌数目为3.8×
104×
1000=3.8×
107。
(2)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以达到迅速彻底灭菌的目的。
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其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比较图A和图B可以看出:
A培养基中细菌的分布呈线性,是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B培养基中细菌均匀分布,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振荡培养可以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还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了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因此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
题组二 传统发酵技术中的应用
4.(2016·
全国甲,39)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
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
(4)醋酸菌属于_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答案
(1)细胞质基质 重铬酸钾 线粒体 快
(2)有氧 (3)低于 (4)原 不含有
解析
(1)图示中的过程①和②分别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其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其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即在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
(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因此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完成。
(3)第一阶段即果酒的制作,所控制的温度范围是18~25℃,第二阶段即果醋的制作所控制的温度范围是30~35℃,所以第一阶段的温度低于第二阶段。
(4)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不含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5.(2013·
新课标全国Ⅰ,39)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
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杀灭杂菌 增加乳酸菌数量
(2)无氧呼吸 细胞质 (3)温度 腌制时间 食盐用量 (4)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解析 根据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的来源、呼吸类型、呼吸产物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回答相应问题,还要注意每步操作的目的以及一些相关物质的变化。
1.微生物的培养
(1)无菌技术:
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
①消毒方法:
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
②常用灭菌方法:
灼烧灭菌——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器具;
干热灭菌——主要针对玻璃器皿等;
高压蒸汽灭菌——主要针对培养基等。
(2)如图为倒平板操作过程,操作时要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制备固体培养基最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培养皿皿盖上的水珠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3)平板划线操作
(4)稀释涂布平板法:
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如图所示:
2.某种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1)分离——选择培养基
①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②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③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以分离得到固氮微生物。
④当培养基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特定化学成分时,也具有分离效果。
⑤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也可以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2)计数
①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a.筛选菌株:
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筛选菌株。
b.计数方法:
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前者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需设置重复组,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c.过程:
土壤取样→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