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业土壤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稿.docx
《2021年农业土壤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农业土壤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农业土壤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稿
一、指导思想
以习总书记关于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重要指示为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七届八次、九次全会部署,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深入开展农业土壤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绿色生产体系、防控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药化肥无残留、无超标,着力打造农业土壤无污染生态高地,走出一条绿色、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为全市最终建设成为中国绿色有机谷•长森林食药城提供力量。
二、主要目标
突出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减量与增效并重、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结合,开展“三提升一示范”,即:
土壤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农业服务质量提升三项攻坚行动,培育百村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
到2023年,配合全市建设成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我县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农业土壤质量目标:
到2023年,全市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52.1g/kg,达到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一2016第一级标准。
全县规模化种植基地土壤质量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1-2013)以上标准;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65%,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到2023年,全县共建设成高标准农田14万亩。
农产品质量目标:
到2023年,全县以人参、中药材、食用菌、蓝莓、山野菜为主导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品种全部建立地方标准,粮经菜比例稳定在5:
4:
1,全县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达到100%;标准化种植基地内生产的农特产品基本达到绿色食品以上标准,全部推行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制度,全县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
农业社会化服务目标:
到2023年,以乡镇为单位的农业绿色有机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达到乡镇辖区内绿色有机产业发展需要。
形成集有机肥、生物菌肥、生物农药、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农业托管服务、农机推广、土地流转、农业土壤质量监测和主要农产品产地质量监测为一体的农业绿色有机产业服务中心。
服务于绿色有机产业发展的市场预测、金融保险、物流运输等服务体系基本完备。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开展农业土壤质量提升三年行动。
1.建立农业土壤质量监测体系。
按照市里统一部署,结合省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要求,建立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
组织开展县农业土壤质量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指标和点位设定,具体负责组织县农业土壤质量监测工作,指导镇、村具体工作任务的落实。
2021年底前,全县建设8个耕地质量监测点,每个监测点经费2万元,所需资金16万元由县财政列支。
形成全县农业土壤质量监测数据第一期数据,每年10月底前完成年度监测任务,对耕地质量变化做出评价总结,形成全县农业土壤质量监测报告,建立耕地质量监测档案,数据汇总并上报。
(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首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技术的入户、到田率,保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效果;其次结合本县实际,拓展技术服务领域。
在巩固和深化大田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探索蓝莓、人参、平贝母、五味子等特色经济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试验数据及采样测试结果,科学设定测土配方监测点,建立测土配方数据库。
制定推广“有机肥+生物菌肥+农家肥”配方技术,通过试验对比和投入产出成本核算,每亩补贴50元,引导农民转型施肥模式。
(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推广有机肥、生物菌肥应用。
长期单纯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质量退化,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
因地制宜引进一批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叶面肥料,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形式大力推广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叶面肥应用。
增施达到国家行业标准有机肥(国家农业部NY525-2012)、生物菌肥(NY/T798-2015)的,使用1吨以上(含1吨)的生产者享受300元/吨的补贴。
同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制定的配方肥配合使用,可以改善作物营养,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施肥成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配方肥、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叶面肥配合使用,每年推广面积10万亩,三年推广30万亩。
(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推广生物农药、生物防控等新型技术应用。
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方针,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控技术。
结合我县产业结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生物农药、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化学除草剂、化学除虫剂使用操作规范,监督指导农民科学用药,严禁使用违禁、高毒农药,严管过量用药。
鼓励生产者使用喷雾器更换高精量喷头,提高农药利用率。
每个喷头补贴15元。
推广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大豆食心虫,每亩补贴分别为6元和15元。
推广使用玉米2:
2空休闲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每亩补贴150元。
鼓励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每亩补贴100元,所需资金由县财政资金列支。
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绿色防控的长效机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县农业绿色健康发展。
(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严格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要求,大力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治理。
协调推进土地平整、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设施建设。
统筹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同步采取农艺和工程技术措施。
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标准。
遵循“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明确农田建设区域布局,优先扶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把“两区”耕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2021建设高标准农田2.7万亩,所需资金约3500万元,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列支。
到2023年,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14万亩以上,达到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标准要求。
(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6.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专项整治。
全县各行政村原则上选配1名农用物资安全员,报县政府备案。
主粮作物按照40g/亩的农药废弃物标准收集,特色经济作物按照4g/亩的农药废弃物标准收集,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级要严格把关各村作物种植面积,并要求各村生产者根据农药使用具体情况收集农药包装废弃物,农用物资安全员负责本行政村区域内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保管和登记并建立台账,回收时应对照各生产者种植面积回收相应数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按照每村耕地种植品种测算出基本回收标准数量,农用物资安全员全年补贴1000至2500元,各乡镇党委政府按工作量确定补贴额度,在各行政村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
农用物资安全员由乡镇政府负责考核,不胜任工作的予以调换,不发补贴。
各村回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统一归集,明确回收范围,科学设置回收点,各乡镇政府负责将本辖区内各村收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在规定时间内统一运到指定地点(地点选择地远离住户,远离河道区域),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将库存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送到有处理资质的单位。
参照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置,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过程进行全程监管。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每年所需资金23万元由县级财政资金列支。
到2023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实现全部回收。
(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7.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全面落实农作物秸秆禁烧、限烧有关规定,深入推进秸秆五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
重点推广无抗畜禽养殖技术应用,通过研发推广应用中药制剂替代抗生素,实现源头无抗、过程无抗、结果无抗。
同时为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原材料。
(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兽医总站、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开展农产品质量三年提升行动。
8、建立特色经济作物标准化种植体系。
重点围绕人参、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浆果坚果、山野菜等优势品种,制定地方和团体生产标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
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差异化发展,加快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
开展品种优化、纯化、扩繁和示范推广,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培育推广一批具有特色、绿色有机品牌效应的优良种苗,提升种植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每年需要资金10万元,由省级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列支。
(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9、合理优化种植业结构。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补贴力度,合理实施轮作、防止土壤退化。
大力推广玉米2:
2空、玉米留茬少免耕、玉米秸杆还田等技术,扩大经济作物灰苏子、红小豆的栽培面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进蓝莓、五味子、平贝母、蒲公英、农田改造栽参等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加工业、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达到耕地用养结合的目的。
全县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粮经菜种植比例稳定在5:
4:
1。
(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0.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全面落实“四个最严”,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执法和信用体系,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
按照《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靖政办函发[2020]13号)相关规定,严格落实《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实施方案》(靖政办发[2020]9号)。
到2023年,进一步提升县农产品检测机构工作能力,达到能够为全县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每年所需经费30万元;每个乡镇建设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工作。
每个站建设费用10万元,每年工作经费3万元。
以上所需资金134万元由县财政资金列支。
(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畜牧管理总站、各乡镇人民政府政府)
11.鼓励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
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定力度,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的奖补政策,鼓励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认证工作,全县每年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
到2023年,全市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5个。
每年开展认证工作费用5万元,所需要资金由县财政资金列支。
(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2.建设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基地。
重点围绕参、蛙、菌、药、菜、牧、果、蜂、渔九大特色板块,在“50个百亩绿色基地”的基础上,沿袭“一谷一城”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做法,打造一批农业绿色有机试验示范推广基地,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周边种植户发展绿色有机产业。
2021年全县建设1个100亩以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到2023年,全县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面积达到300亩。
每年所需经费50万元,由县级财政资金解决。
(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开展农业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
13.强化完善服务要素体系。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社建设大型保鲜加工和冷链仓储设施项目情况。
一是政策依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明确,要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推动乡村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