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训练5文档格式.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训练5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训练5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判断句“……者,……也”,被动句“国保于民,民保于信”为采分点。
(2)“粹白”,理解为“美好”。
“粹”,纯、无杂。
“治平”,同义复词,“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答案】
(1)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
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
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
(2)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薄,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候的执政者呢!
4.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
“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
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
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
(《说苑·
杂言》)
“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老而不教,死无思也。
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荀子·
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达人者”的“达”为使动用法。
(2)“与”,动词,“帮助、援助”之意。
【答案】
(1)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
(2)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
5.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断句。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翻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2)题考查点为句式“不我骄也”(宾语前置句),实词“纵(即使)、骄(轻视、傲视、看不起)、足以(完全能够)、全(保全)、节(节操、操守)”,虚词“乎”(表反问语气,吗)。
【答案】
(1)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①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②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参考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种。
鲁国国君派人前往送给他一座城池,对他说:
“请你用它来置办衣服。
”曾子没有接受。
使者回去了,再一次前往,曾子又一次不肯接受。
使者说:
“你没有向人请求,人家就送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
”曾子回答说:
“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接受别人东西的人畏惧别人,给予人家东西的人傲视人。
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
“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kū)去其节,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dié
)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qù
)辽敻(xiò
nɡ),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
井幹、丽谯,华则华矣!
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
“竹之为瓦,仅十稔;
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
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
丙申,移广陵;
丁酉,人又西掖;
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
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
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1)请用“/”为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2)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答案】
(1)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2)①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钱便宜而且省工。
②希望以后来黄州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续修葺竹楼,(这样)这竹楼就差不多能不朽烂了。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
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
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
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
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
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
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
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
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
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此亦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
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儿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
“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
”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
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
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7.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
“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谓:
“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
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
继遭二亲丧。
五味不入口。
既葬,庐墓六年。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遂避席去。
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葬,庐墓六年。
【解析】 第
(2)题中①“释氏”,指释迦牟尼,句中义是以佛教创始人代替佛教。
《夜行烛》是曹端写给年迈父亲的一封信,文言中“书”大多当“书信”讲。
②“既”,副词,可解释为“已经”或“……以后”,“庐墓六年”中的“六年”作“庐墓”的补语出现,可见“庐墓”应活用作动词,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对“庐墓”一词有解释,因此应理解为“修庐冢守墓”。
【答案】
(1)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2)①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②安葬(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
五岁见《河图》《洛书》,就摹画在地上问他父亲。
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
他在学习大道理时,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最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