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七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4733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七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七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七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七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七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七篇Word格式.docx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七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七篇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七篇Word格式.docx

了解村民民情,摸清家底心中有底气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对于才参加工作几个月的她来说,还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到村里主要做什么工作,怎么做工作,她脑子一头雾水。

但是她坚信,只要有信心和决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她在第一时间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致富能人、寨老,与他们促膝交谈,认真倾听他们对村里的一些具体想法和做法。

通过全面摸排,认真梳理,她的心中已经有了**村发展的一个基本雏形。

同时,她也注重加强做好群众基础工作,让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团结。

她积极组织驻村工作组走访贫困户558户次、制定帮扶计划87份。

认真做好“春季攻势”专项回访登记,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搞好民情信息记录,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采取“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圆满完成贫困户新识别、查漏补缺、脱贫等各项工作。

加强班子建设,打造朝气班子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她深知“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个道理。

她把基层党建当做是工作重点,始终坚持指导村党支部履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员召开谈心会议,与他们交心谈心,随时掌握党员思想动向,及时挖掘和鼓励党员能人发展产业,积极发展和培养村里敢想、敢干、能干的年轻人加入到党员队伍里。

今年以来,发展预备党员4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人,进一步夯实了村里党员力量。

另外,通过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板凳会等形式,不断宣传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合作医疗、产业发展扶持、教育培训、农业保险等系列扶贫惠民政策。

及时学习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营造氛围、鼓舞士气。

同时到各个自然寨协助小组长开展好村民小组会,积极听取村民意见,与村民共同商讨**村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为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夯实群众基础

注重发展产业,脱贫路上有门路

**村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雨量充沛,水质良好。

结合这一实际,**积极制定符合**村村情的帮扶计划,为他们出点子,谋出路。

同时,她充分利用农业园区帮扶单位的优势,积极协调昌昊公司、恒道丹林等企业,帮助**村发展中草药、蔬菜产业、养殖产业……。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目前**村发展的产业有120亩菊花,252亩钩藤,20亩胡萝卜,产业发展的同时示范带动了64户村民参与钩藤种植共计130.2亩,45户贫困户参与了产业务工。

同时,在“春风行动”的号令下,积极做好产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精品水果110亩,辣椒种植80亩,海花草30亩,发展蓝莓种植100亩,为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奠定了坚实的保障,也为贫困群众提高收入、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民生建设,构建美丽乡村

为了保障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她组织村两委一起完成了**村2017年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年度核查和提标工作,实现**村33户115人享受低保。

2018年的农低保已经完成审核正在进行系统录入。

驻村以来,她走访留守、困境儿童共计104人;

积极动员实施危房改造项目14户、三改项目15户;

协助村两委调解矛盾纠纷26起;

统计整理好贫困户的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完成农业保险参保300余亩。

配合与协调好土地确权工作,组织实施清洁风暴工作。

她积极整合村干、党员、贫困户力量对**村村容村貌、道路、河道等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和大清扫,日常保洁等工作,使**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她积极协调做协调帮扶单位资金支持,完成金竹领中药材基地产业路维修1.5公里维修,并兴建抗旱水池1个;

维修并延伸弄箭生产道1.5公里;

高笋坡完康调产业路维修1公里;

完成村活动室建设地面平整150平方米并开工建设;

完成大冲饮水主管网600米维修。

共计协调解决资金8.34万元。

2018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减贫摘帽的决战之年,**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带领**村的全体群众奋发图强,打赢这一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

篇二

自2017年任**县**乡**村第一书记以来,**同志始终坚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始终遵照“任命就是使命,命令就是军令”的要求,始终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扎根基层,奉献青春,贡献智慧,挥洒热情,狠抓脱贫攻坚各项重点目标任务落细落小、落实落地,用心用情用力帮,加码加速加快扶,有力有序有效助推**村脱贫攻坚。

“宝贝金疙瘩”

2017年6月,中央电视第7套播放短片,称魔芋种植是山区扶贫的好产业,是“金疙瘩”。

**村靠近雷公山山脉,土质适宜魔芋生长,一直有野生和零星的魔芋种植,但不成规模,效益不明显。

为发展这一特色产业,**先后远赴重庆市参加全国魔芋发展大会了解产业动态,带领村干和大户到3个县参观学习,引进优秀企业来**村实地考察并开展合作。

长年在办公室拿笔、敲键盘的**同志,毅然拿起皮尺、扛起锄头,钻农户流转土地,泡田土研究种植,跑部门寻找资金,天天与村干、贫困户一起聊魔芋、种魔芋,硬是把魔芋的选种、下种、出芽、除草、施肥、打药、起收等环节弄得一清二楚。

村里的人看他矮矮小小、黑黑瘦瘦的个子,但说起魔芋头头是道,笑称他也是个“金疙瘩”。

种庄稼就得抢天气,入冬以前完成栽种可有效减少魔芋病虫害的发生。

实地栽种魔芋时,**认真计算好工期,调集好劳动力,分好地块和人手,顶着感冒发烧咳嗽,冬至和元旦节都不回家,天天蹲守在地里,硬是抢在去年入冬前,顺利完成100亩魔芋的规范种植。

现在进入**村的乌弯、排寨自然组,“少栽包谷多种魔芋、抢抓产业扶贫机遇”两块大大的宣传牌非常醒目,牌子下边就是**村的魔芋基地。

每次路过基地,看着一块块整治过的土地、一垄垄长势喜人的魔芋,**都会情不自禁的露出微笑,仿佛看到了秋收贫困户分红的喜悦。

“就这么魔性”

当了解到**村魔芋豆腐有传统、有品质,而周边市场食用魔芋豆腐有习俗、有口碑时,**立即着手研究,加快壮大这一特色产业。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就这么魔性。

随着**村魔芋从种植、加工、销售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步入正轨,尤其是魔芋豆腐加工从以前的小作坊到“高大上”,实现“鸟枪换大炮”,并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村干和贫困户都称**同志为“魔芋书记”。

“建好庙”。

2017年,**多方走访争取到资金61.5万元,建成魔芋豆腐加工厂一座和配套用房,面积共460平方米。

今年,又争取到资金14.6万元,成功引进一条自动生产线和一套新生产工艺,有效促进**魔芋豆腐提高产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争取到资金2.8万元,完成加工车间的地坪漆、纱窗门、给排水等改造升级,达到食品生产的安全标准和规范条件。

“念好经”。

厂房有了,设备有了,谁来生产是关键,就像庙修好了,必须引大和尚来念好经一样。

**会同村干一道,认真梳理,仔细摸排,上门动员,建好机制,终于引入2名技术人员入加工厂,采用“两条腿走路”、“土洋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采用手工方式,人工做,柴火熬,保持**传统魔芋豆腐的工艺和市场;

另一方面,应用安装调试好的新设备和生产线,组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下好单”。

有好东西,更要有好市场,才能有好收益,扶贫产业更是如此。

**马不停蹄的四处奔波,找市场、找企业、找学校、找单位、找朋友,回到村里又和村干、大户一起,算原料、算产量、算价格、算成效。

最终,**村传统手工魔芋豆腐顺利进入**县中小学生营养餐供应合同目录,每月订单总量扩大到3500斤,是过去的3倍之多。

后来又经过5次艰难的磋商对接,成功将**村新工艺生产的魔芋豆腐挤入**市场,与公司签订合同、达成协议,每月供应魔芋豆腐1.2万斤,今年9月将扩大到2万斤左右,生产效益进一步显现。

“年年有鱼”

**村几乎家家都有稻田养鱼,但单产不高,成效不大,鱼品供给不足。

**河水质优良、穿村而过,适宜养鱼,而且环保督察后网箱养鱼拆除。

这些情况,**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算在脑里,决定立即抢抓机遇,迅速发展养鱼产业。

怎么养。

弄就要弄标准,干就要干漂亮,这是**发展扶贫产业一直坚持的原则和要求。

**积极“走出去”,带领村干和贫困户代表,先后到播州、平坝、修文、三穗、金沙等地,参观学习养鱼模式,开眼界、增信心、定方向。

最终一致选择池塘微循环养鱼模式,即在建设深水池塘的基础上,加装水槽和推水、增氧、回收等设备,真正实现流水、环保、循环养殖方式,有效提高单产(是传统池塘养殖的3—5倍)、提高品质、提升效益。

**村池塘微循环养鱼基地规模为30亩池塘、6条水槽,现已经争取落实资金50万元,池塘正在加快建设,养殖水槽等设施设备与重庆公司签订合同,预计将在8月底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营。

养什么。

池塘建好,放水养鱼,看似顺理成章,但具体养殖什么品种,也是产业能否见效的关键。

**积极“引进来”,通过邀请省水产所、州县农业水产部门、知名养殖企业等到**村实地勘察地形地图、测量水质水量水温,结合水产销售需求、周边市场消费习惯,研究明确具体的养殖品种。

基地建成投用后,预计年产鱼10万斤,产值150万元,不光让贫困户实现“年年有鱼”,更是“年年有余”。

在发展扶贫产业中,**始终注重三个环节,一是遵从科技,选准发展方向和种养技术,引入科研院所技术指导、技术入股,有效抵御风险;

二是捆好公司,精准对接种子种源和销售市场,让扶贫产业的前端和后端都有保障;

三是带好贫困户,建好利益分配机制,所有产业全部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确保**村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扶贫产业、参与发展产业、分享产业成果。

篇三

**,男,苗族,196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州地方税务局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副局长。

2017年3月,**积极响应组织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号召,主动请缨来到**县久仰镇**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以来,他满怀对**村的深厚感情,扑下身子带领村民谋致富、抓脱贫,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扎根基层、真心帮扶的美丽华章。

真真正正忙帮扶,一心一意让群众“富”起来

**村位于海拔1000米的云贵高原上,属于典型的高寒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依然沿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耕种模式,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比较脆弱,百姓收入较少。

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236户,928人,其中,贫困人口96户,397人,是典型的大山深处村庄,也是全县深度贫困村之一。

人居环境差、经济底子薄、设施欠账大、贫困人口多成了**村最真实的写照,面对此境,初到的**一边深入调研走访,一边冥思苦想**村该如何挪穷窝、拔穷根、闯新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思考、论证,他认为,**村要想如期实现出列,脱贫摘帽,必须因地制宜强基础、打根基、兴产业、促就业、建项目、借外力,走“内外联动”精准脱贫的路子。

为此,这位来自州府机关的干部开启了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刚到村里的第二个月,他积极向派出单位争取帮扶资金1.8万元,帮助**、**、**等9户贫困户购买黑毛猪苗27头,实行“合作社+散养”的养殖模式,2017年12月实现了**等9户每户增收入0.3万元;

2017年11月,他又争取本单位帮扶资金14万元购买猪苗154头,按照“合作社+股东+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县久仰镇尖峰原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县久仰镇**村党山原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养猪产业,不断壮大了合作社的收益。

根据**村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引导陶通美、陶通兴等种植钩藤66亩预计年收入可达7万余元。

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帮助村民实施生态养牛和养羊项目,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给**、刘建国等人发展养牛项目,共争取到扶贫黄牛85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