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465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

一,教学观摩课内容:

民族器乐合奏曲《美丽的凤尾竹》。

 

二,教学重点:

 

1.全曲内容讲解。

 

《美丽的凤尾竹》全曲有:

(1)引子(1至14小节)——描写云南民族风情特色的节日的早晨。

(2)第一段(15至133小节)——为优美的“舞曲”。

有巴乌的“领舞”,有巴乌、高胡的“对舞”,有全乐队的“群舞”,有其他乐器的“伴舞”。

展示云南各民族的青年男女欢乐、愉快的情景。

此为全曲的风格部分。

(3)第二段(第138至192小节)——为快板。

强烈的舞蹈节奏情绪与强音的快速演奏,在最短的时间里渲染出热烈、欢乐的节日气氛。

此为全曲的主体部分。

(4)尾声(第193至204小节)——欢乐、热烈的“群舞”情绪中结束全曲。

 

2.全曲演奏的技巧分布讲授。

 

(1)引子(第1至14小节)。

弦乐——颤弓长音演奏,细密、柔和,如清晨云烟雾帐,茫茫一片,给大地朦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以衬托巴乌风情描绘的演奏。

巴乌——平缓的三度、二度园滑的连音进行,描述云南民族风情与清晨万物复苏的情景。

准确地演奏1-6或6-1的连音,系把握演奏好傣族风情音乐特征的一个关键技巧。

扬琴——和弦琶音的演奏,如小石击水掀起的涟漪,透出清新、明亮的气息,充满生命的勃勃生机。

琶音演奏注意前疏后密,低音进行舒缓,高音紧凑,这是此类音乐演奏的一般规律。

 

(2)第一段(第15至133小节)。

此为不同节奏的舞曲表现段落。

A.第15—24小节,巴乌用声音刻划“领舞”的音乐形象,其6和1的滑音演奏都能体现傣族的音乐特点,应注意把握。

其低音与弹拨组成的节奏伴奏要演奏出柔美的情绪;

B.第24—33小节,巴乌与高胡及弹拨乐的三重奏,有如舞蹈的“双人舞”,巴乌、高胡二者之间要求相互呼应、衔接,宛如情人的窃窃私语,表现出青年男女间的爱慕、羞涩、喜悦心情。

其间,低音和弹拨乐器组成的伴奏须注意与巴乌、高胡在音量上的协调,不能“渲宾夺主”,而是随旋律的起伏而变化力度。

C.第32—56小节,是巴乌与高胡、二胡、笛子的重奏,直至全乐队的“群舞”性演奏。

此间,声部错落有致,互相衔接,此起彼伏,形成一个小高潮。

故各声部要注意交错、呼应。

D.第57—64小节,再现巴乌与高胡的二重奏,要求如前;低音要注意在电子琴上演奏pizz(拨奏)的效果。

E.第65—74小节,弹拨与管乐的对奏,一连串的和声叠置下行,第71和72小节的“变调和弦”的运用,造成曲调的色彩明显变化,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

F.第75—133小节,是一整段3/4拍子的、与前面旋律主题有异的第二主题的乐曲演奏。

电子琴用双簧管音色模拟笙的演奏效果,要注意手指如气息般地“呼吸”。

其中,第93——109小节,弦乐与巴乌、高胡的对奏,要求有层次感、起伏感。

在第75—133小节的此段中,低音与弹拨的圆舞曲节奏感,要注意不要“跳”,而要“拖”的感觉,以塑造脚步“擦地”旋转、舞动的一种舞姿形象;扬琴的“分解和弦”演奏要象流水、波浪般起伏、流畅。

打击乐的“0XX0X”要轻柔,有轻盈感,即具有强烈的音乐感。

G.第134—137共4小节,系由3/4转为2/4的过渡,以便转入全曲第二段。

 

(3)第二段(第138—192小节)。

此为快板的段落。

A.第138—157小节,为强烈的“踢踏”舞蹈节奏感。

B.第158—173小节,为弦乐与笛子具有开放性的主题旋律;弹拨与低音的进行要流畅,体现一种向上、向前的情绪。

C.第174—188小节,为情绪激烈、欢乐的16分音符演奏的高潮。

其中,由弱渐强,再由弱渐强和密急的16分音符,特别是16分音符的“半音级进”等,是此曲中,同学们演奏最难的部分。

演奏要求:

平稳,清楚,且随音乐情绪变化而有强弱的变化;半音进行要注意音准,清晰而准确。

D.第189——192小节,变节奏为3/4拍子。

此段应认识:

一,管乐、弹拨强烈的“踢踏”节奏与弦乐的16分音符形成对比;二,低音的节奏与旋律声部所形成的综合节拍(实际上的3/8拍子)

全第二段的演奏要注意:

乐器发音清晰,节奏稳妥,表现力丰富。

 

(4)尾声(第193—204小节),是在第二段演奏基础上,一鼓作气,造成最后的高潮和全曲的结束。

愈到最后,愈要注意保持全曲的一气呵成,演奏要清楚、准确,情感要充沛、激动。

总之,要保持塑造《美丽的凤尾竹》的完美艺术形象的高度兴趣,最终造成全曲至此的最热烈的情绪和最大高潮。

 

3.全曲演奏。

找出演奏中的差距,以利继续训练。

 

三,教学方法 

1.分段训练;

2.不同乐器组合训练;

3.重点指导个别乐器和分部乐器;

4.突出转调部分;

5.讲解快速16分音符演奏的特征、方法;

6.贯穿乐器间的协作、配合。

 

四,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总的说来是贯彻“教书育人”的总体思想。

这仅是一首合奏曲的教学,当然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最终教学的长远目标。

但,作为教学,须有长远的目标和最终目的的思考与准备。

这种思考应贯彻于教学的每一步骤。

下面就是关于最终目的的一些要求。

1.增强学生合奏能力的提高;

2.增强学生在合奏演奏中的协调能力;

3.鼓励和培养学生:

在“独奏”中敢于“一马当先,当任不让”;

在“重奏”中能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在“合奏”中做到“不苟且偷安,坚守岗位”;

在“伴奏”中做到“能作人梯,甘当绿叶”;

在休息不演奏时能做到“保持情绪,伺机参与”。

总之,培养学生在自我修养中,在与人合作中,在自己“不能参与”等的各种环境中,都能正确地对待,并做好一切准备,积极参与,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和成熟、完美的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学生有质量地参与社会,为社会多做有益的贡献。

器乐合奏《茉莉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

电子琴、古筝演奏

教学内容:

《茉莉花》

教学对象:

有电子琴、古筝基础的学生,相当于业余考级5级左右的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茉莉花》,让学生认识这首经典的中国江苏民歌。

2、通过电子琴与古筝合奏《茉莉花》,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配合能力。

教学过程:

1、电子琴1台,学生自己根据《茉莉花》的旋律特点配和弦。

2、弹古筝的6位同学,分组讨论,根据《茉莉花》的旋律特点,进行加花。

3、两种乐器配合,自己听是否协调,觉得不协调的地方自行解决、调整。

4、调整后再演奏,再调整,反复几次,直到学生比较满意。

5、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6、再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重新合奏。

7、教师提出指导意见:

音乐的连贯与歌唱性,乐句的呼吸,演奏时的投入表演性。

8、学生自我总结,相互评价。

9、教师评价

笛子合奏课小鸭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聆听的基础上,通过器乐合奏练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吹奏、评价、调整,准确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

复习单吐与双吐,学习颤音和上波音的吹奏方法,完整地进行乐曲合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完成合奏练习,准确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

2、教学难点:

吐音技巧和颤音、上波音在合奏中的运用;吹奏音准及切分音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阶段目标:

基本练习训练学生吹准音阶中的每一个音,而且通过二声部训练培养相互聆听的习惯,学会与他人配合的能力,通过聆听监控合奏的效果。

学习双吐的吹奏方法,为后面的演奏做准备。

1.过渡语:

大家好,非常高兴我们又来到音乐的世界。

今天我们继续上竖笛合奏课。

上节课,我们练习了合奏曲《小鸭子》的第二乐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乐段,先来做基本练习。

(出示课件)

2.二声部音阶练习:

请1组同学吹奏一声部,2组吹奏二声部,注意四小节一换气,希望大家相互聆听,感受三度音程的和谐。

(1)你用了怎样的吹奏方法?

(连音吹奏)

(2)请同学们从音准、气息、整齐、和谐等方面回答我们哪些地方吹奏的到位,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学生回答)

(3)师:

刚才同学们分别提示我们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再来奏一遍,听听是不是更加和谐。

(二声部互换)

3.师:

要将旋律变得跳跃、轻快起来用什么演奏方法?

(断音吹奏)。

出示:

单吐练习

学生单吐练习,注意先上行,后下行,速度要平稳,两小节换气。

老师评价

4.双吐练习:

双吐注意吹得要均匀。

集体合奏,老师评价

5.师:

十六分音符的双吐更加有难度,注意一小节换气,要求清晰、平稳。

出示:

集体合奏,老师评价

复习器乐合奏《小鸭子》第二乐段:

(阶段目标:

通过合奏练习过程中的相互聆听、配合,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1.过渡语:

刚才的练习中,同学们非常认真而且做到了相互聆听。

我们把上节课练习的合奏曲《小鸭子》第二乐段复习一遍。

要求:

还是注重听,既要听自己声部吹,还要听其他声部吹,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和谐统一。

2.合奏《小鸭子》第二乐段老师钢琴伴奏

学习器乐合奏《小鸭子》第一乐段:

(阶段目标:

通过合奏乐曲《小鸭子》,将不同的表现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入到乐曲中,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抒发音乐欢快的情感,体验合奏的快乐。

1.过渡语:

同学们吹的很到位,注意……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续写小鸭子的故事。

出示:

小鸭子

2.我先给大家吹一遍,你们来体会一下这个乐段表现了小鸭子的什么形象或什么动作?

(老师范奏)

学生回答形象。

3.我们再划拍唱一唱,边唱边感受。

因为F调比较高,我们用D调来视唱。

集体划拍演唱。

(老师弹琴)

第二课时

解决难点

学生回答形象

4.演唱和演奏会让人感受出不同的效果,我们再拿竖笛用F调视奏一下,注意双吐吹奏要准确、速度平稳。

解决难点

学生回答形象

5.我们来看看前四小节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板书:

(一长一短),在音高上呢?

(一高一低),在力度上呢?

(一强一弱)

6.同学们唱一唱前四小节,把力度表现出来。

(老师钢琴)

7.再用竖笛吹吹,注意力度变化。

(集体吹奏,老师钢琴)

8.其实我们总结的这些特点也就是整个乐段所体现的特点:

清晨,小鸭子们从窝里走出来,它们有的互相问好:

“哎!

你好你好!

”有的在眨眼睛,有的摇头摆尾;有走的快的,有走的慢的;最后走到了小主人的身边。

我们再来完整的把小鸭子的形象塑造出来。

同学们检查一下我们是否准确表现出了刚才总结的特点。

请木鱼和铃鼓的同学来给我们伴奏。

集体吹奏

集体评价

9.大家初步体会到了小鸭子的不同形象,我们再分别把它们的形象表演出来。

出示:

合奏谱

(1)师:

上节课我们讲了第二声部作为织体,是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三度音程配起来非常和谐、动听。

同学们拿起竖笛来视奏。

(师弹琴)

(2)哪个地方是难点?

谁能帮大家解决难点。

师吹一声部,集体吹二声部。

木鱼伴奏

(3)师:

第三声部作为低音让整个乐曲更加丰满。

请同学们两人一组练一练。

老师指导学困生。

老师弹奏一、二声部,集体吹奏第三声部。

(4)让我们一起来表现三队小鸭子的音乐形象。

这次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边吹、边听、边唱,“唱”是指在心里歌唱。

合奏乐曲(老师钢琴)

(四)认识上波音和颤音:

(阶段目标:

通过聆听和对比学习上波音和颤音,掌握其吹奏技巧,并把两种装饰音加入到乐曲演奏中,使学生感受生动的音乐形象。

1.过渡语:

听到同学们的笛声,我好像看到了池塘边的小鸭子们正一步一步的向我走过来!

你再来听听这两种演奏又表现了小鸭子什么形象?

老师吹奏:

第一种不加上波音的sol,第二种加上

学生回答

2.师:

音乐非常神奇!

我们来认识音乐中的两个好朋友!

3.认识上波音:

(1)上波音定义:

(请一位同学快速读一遍)上波音是装饰音的其中一种,用记号来表示,该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上方相邻的音然后再回到主要音上。

出示:

(2)教师范奏,学生练习,提醒时值要吹够。

(3)我来考考大家:

老师吹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