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741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9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docx

第101页

共8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机械论

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

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

16.真理的内容是

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17.质和量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19.相对真理是指

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

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

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

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B.普遍矛盾

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

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B.事物的量变

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D.关节点或临界点

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

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

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B.基本适合

C.基本不适合D.完全不适合

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

A天赋的B.独立自生的

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对物质的反映

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

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

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

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

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变化的观点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D.政党的成熟程度

36.国家是

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37意识是

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

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

A绝对对立的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D.一致的

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D.甲变乙,乙变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题1分,共10分)

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可区分为

A.复杂性部分质变B.非爆发式部分质变C.阶段性部分质变D.不完全部分质变

E.局部性部分质变

2.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在于

A.它制约着人们的活动B.人们的自觉活动在它面前无能为力C.它无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实现D.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E.它是不可认识和不可驾驭的

3.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A.世界处于什么状态B.世界运动有没有规律C.世界的本原是什么D.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

E.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E.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5.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

A.它是多样的B.它是唯一的C.它是绝对的D.它可以完全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认识

E.它是客观的

6.规律是事物或现象之间的

A本质的联系B.必然的联系C.内在的联系D.稳定的联系.E.客观的联系

7.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

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是不可正确认识的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认识的基本路线是从精神到物质E.绝对精神产生万物

8.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

A机械运动B.物理运动C.化学运动D.生物运动E.社会运动

9."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根据这个诊断说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完全等同的B.相互包含的C.相互依赖的D.相互渗透的E.相互转化的

1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A.将矛盾双方联结为一体,使对立面在同一体中得到发展B.与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 C.使事物矛盾双方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 D.使事物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以发展E.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真理的相对性?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3.矛盾特殊性与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

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是什么?

试说明哲学的物质范围与自然科学结构学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论述发展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2.论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目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

1.C2.C3.C4.D5.D6.D7.C8.B9.B10.C

11.A12.D13.D14.B15.B16.D17.B18.A19.A20.C

21.A22.D23.D24.C25.C26.C27.A28.D29.B30.C

31.A32.C33.A34.C35.B36.D37.D38.C39.D40.B

二、多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