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3565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

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

天边。

④直上:

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五、布置作业

背诵《浪淘沙》和《江南春》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现实)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想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二、《江南春》

(一)合作学习

1、诗题“江南春”:

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介绍作者:

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4、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

5、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摇动。

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

三、《书湖阴先生壁》

1、解题:

《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

“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2、了解作者: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3、理解重点词语:

长扫:

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畦: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一水护田:

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推的意思;

闼,指门。

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

4、说说诗句的大意:

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五、课堂小结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描写田园景色的清新可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以及与湖阴先生的深厚友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江南春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

茅檐花木

院外:

一水两山

景美人更美

18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释题,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

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

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2、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

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

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五、作业设计

1、读写不熟练的字词,巩固练习,做到真正过关。

2、继续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8、只有一个地球

太空遥望渺小,资源有限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

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

读出宇航员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半径:

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

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

截止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

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

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

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

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

何为“本来”?

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

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

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科学家证明什么?

是何意?

科学家设想什么?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

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围绕宇航员的感叹,认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最重要的一段过程,教师适当补充资料,点拨指导,使学生真正从心底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进行第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19、青山不老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

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

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

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3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