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407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

解读 史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不成熟。

史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解读 史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史料三 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摘自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解读 史料反映了当时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仍坚持以城市武装暴动为中心,反对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史料四 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2月8日)

解读 史料表明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批判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

史论1 “左”倾与右倾

(1)“左”倾:

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革”中的“左”倾错误等。

(2)右倾:

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3)关系:

二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

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史论2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

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

“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

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1.(2013·

广东高考)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 A

解析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曾经遭受过一些挫折,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某些中共领导人犯了“左”倾或右倾错误。

材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资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而实际上民族资产阶级属于应该团结的革命力量之一。

B、D两项是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排除;

C项是右倾错误的表现,排除。

2.(2012·

广东高考)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招贴画中的有效信息。

画中含有“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农工兵商学大联合”“民众的力量”“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符合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的时代特点,故答案为D项。

3.(2011·

广东高考)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

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省份

农会会员数

时间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东

直隶

河南

1926年6月

647766

8144

38150

4120

1153

284

1342

270000

1927年6月

700000

8144

4517140

2502600

382617

360

245500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答案 C

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解答。

由表格中提供的时间信息判断,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均发生在1927年6月以后,故直接排除A、B两项;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重点介绍湖南农民运动的状况,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

4.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宜布其军事战略为:

“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  )

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

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内容“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北伐战争。

A选项对应的事件应该是武昌起义;

C选项对应的应该是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选项对应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5.毛泽东认为: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  )

A.土地革命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国共合作方针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解析 请注意本题时间限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考点二 国共由对抗到合作再到对抗

一、抗日战争

[图示图解]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二、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内战

(1)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进程

阶段

概况

战略防御

1946年6月~1947年6月

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1947年6月~1948年9月

刘伯承、邓小平率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949年1月

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意义

轻巧识记 解放战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标:

和平民主。

两次谈判:

重庆谈判、北平谈判。

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四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史料一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解读 史料反映了抗战中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战略态势,也肯定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保证。

史料二 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王建郎等《中国近代通史·

抗日战争》

解读 史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史论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

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

(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最具持久性。

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

史料一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解读 史料表明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展开了战略反攻,从内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引向外线(国民党统治区),说明中国共产党及时抓住有利战机,改变策略。

史料二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

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解读 史料表明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覆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史料三 小手绢,四方方,哥去前方打老蒋。

妹送哥到大路旁,贴心的话儿对哥讲:

家中事,你莫想,全有妹妹我承当。

打完老蒋早回家……——山东民谣

解读 史料表明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因素之一。

史论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合作→对抗→再合作

(2)再合作→再对抗

史论2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两党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形势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不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新课标全国卷Ⅱ高考)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注意时间信息为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项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

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C两项。

2.(2013·

海南高考)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

“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

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解析 从材料信息“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