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321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品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品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品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品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精品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精品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研究建议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

2、承办单位概况

3、拟建地点

4、建设内容与规模

新增大枣园10万亩,包括土地租用、平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增枣树1200万株。

成熟期挂果枣树总量动态保持在2410万株,大枣产量平均为2.5万吨(常年)。

 

新建高标准大枣示范园30个,面积为3万亩。

包括按照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

新建2座储藏能力为2000吨的保鲜库。

新建2个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左右的大枣深加工厂,主要产品为大枣饮料、大枣罐头、枣酒、枣脯、枣活性成分提取物、枣粉等产品。

新建1个大枣苗木繁育基地。

新建配套生产生活附属设施。

5、建设年限 

2011年至2015年。

其中2011年——2013年工作重点为枣园基础设施、繁育基地、大枣种植(嫁接),逐步形成枣树总量,加强成熟期枣树管理,稳定大枣总产量。

2014——2015年工作重点为大枣储存、深加工项目建设。

总体建设期为5年。

6、概算投资

项目概算总投资初步估算为8亿元。

其中大枣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亿元(含土地流转费用、配套基础设施费用、苗木、员工工资等);大枣储藏库投资6千万元;苗木繁育基地(含基础设施、苗木、技术引进、科技人员工资等)5千万元;大枣深加工厂投资1.5亿元。

项目所需流动资金估算为5千万元。

7、效益分析

直接经济效益。

经测算,枣农仅靠种植枣树一项就可直接增收1278元(人均)。

生态效益。

经测算,完成大枣规划栽种面积后,仅此一项就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12.8%,进一步加快了山区荒山治理和绿化步伐,加强生态建设。

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初步估算可以安置1.5万多名城乡劳动力就业。

同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二、项目提出依据

1、项目所在地区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区域面积

XX地处辽宁西部丘陵山区,属XX市东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3′——120°52′,北纬40°12′——41°12′,南与葫芦岛市XX接壤,西北与XX县为邻,东北与XX市交界。

自然地貌格局大体为八山半水分半田。

境内西北高、东南低,区域内山脉连绵起伏纵贯全境。

全区总面积513平方公里。

耕地总量为11.2万亩,平地、坡地、山地各占1/3。

1.2水文气象、土壤类型

XX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风速为3.8米/秒。

夏季以偏南风为主风向,冬季多以偏北风为主风向。

历年最大平均风速5.8米/秒。

多年平均气温为9.2℃。

多年无霜期为186天。

全年日照时数为2681小时,多年平均≥10℃以上积温为3609℃.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

年平均降水量为600.6毫米,年际和年内间分配极不均匀,降水量70%集中在6、7、8月份,属雨热同季。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93.4毫米。

属于较干旱地区。

全区各类土壤总面积为76.7万亩,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土、草甸土。

其中棕壤土是本区主要土壤。

全区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1.2%,全氮0.102%,速效磷26.9ppm,速效钾146ppm,ph值6.79,呈中性偏酸。

1.3资源情况

土地。

全区土地面积76.7万亩。

其中耕地园地、林地、水面面积、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分别占比为23.58%、26.7%、2.52%、5.43%、0.96%、40.97%。

全区人均土地面积5.3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

水资源。

全区水资源总量为8040万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590万立方木,地下水资源量为3268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1817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279万立方米。

在合理调度,有序利用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求。

矿产资源。

全区经勘探、勘察,已查明各种资源30余种,其中煤炭、石灰石、紫砂、陶土、膨润土、硅石等储量较大,具备规模开采价值。

人文资源。

本区历史悠久,文物广泛分布,人文资源较为丰富。

2、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1人口及劳动力

全区现有4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61个行政村,总户数4.8万户,14.6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7.9万人,农村劳动力3.37万人。

2.2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9亿元。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31亿元、5.77亿元、4.7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6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63元。

2.3区域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地区经济转型成效初显。

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

45:

37。

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大力实施项目支撑战略。

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促成一批规模大、牵动力强的大项目落户。

围绕煤炭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做大做强能源、电力、冶金、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承载临近三市接续产业,初步将XX建成内陆城市和邻近三市经济发展的辐射点和连接中心。

农业结构优化,大枣、畜牧、棚菜、葡萄等四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农事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建立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到42家。

农业生产产销连接性进一步增强。

2.4大枣产业发展现状

XX区大枣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200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前,一直处于自发发展阶段。

1983年建区时,仅有50万株,建区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根据资源优势和人们的消费需求,当地政府开始注重抓大枣发展,通过引导、支持、服务,农民对发展大枣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大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从“九五”伊始,当地党委、政府把大枣列为全区“资源开发、结构优化、城乡一体、科教兴区”四大发展战略之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确立了大枣产业,并分别制定了“九五”、“十五”、“十一五”大枣产业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政策,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大枣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到“九五”末期,全区大枣总量达到450万株,“十五”末期发展700万株,截止到2009年末,全区大枣栽植面积发展到4.8万亩,总量已发展到1141万株,实现产量1.25万吨,产值2000余万元。

全区大枣开发户4654户,其中拥有量在1万株以上的户数有56户,3000株以上的户数达到400余户。

人均拥有量达到70株以上。

大枣的品种也逐步得到改善。

近年来共引进栽植成功金陵圆枣、金丝大枣、大平枣、梨枣、长枣、凌枣、三星大枣等350万株,初步形成了5个主打品种。

3、项目提出的依据

3.1大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大枣现有品种总体落后

目前,全区大枣品种绝大多数属小枣类,占全部的69.3%,该类品种虽然耐旱易管,但果实较小,市场价格低、整体效益差。

今后要加大更新换代力度,竭力想大中型枣类发展,真正提高产业化步伐,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1.2大枣产品深加工仍处空白状态

XX区是辽宁省及东北地区重点大枣产区,但目前该产业只处于出售鲜果阶段,没有一家大枣深加工厂,既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要,又使得该产业的产业链条短,加工程度低,产品的附加值小,对于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作用十分有限,产业整体经济效益低。

3.1.3发展资金严重短缺

从实践经验看,利用栽植和嫁接两种方式发展大枣,每亩需投入3000——4000元,地方财政除每亩补助200元之外,其余部分多数依靠枣农投工投劳投资实现。

由于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低,资金严重不足,也影响着大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3.1.4组织化程度较低

专业性协会和合作组织少,营销手段落后,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

缺少储藏与专业营销企业,现代物流方式少,不能适应生产与流通需要。

3.2地区整体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目标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地区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及大枣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都制定了长期和产业方向发展目标。

3.3项目建设的依据

由于存在问题的尖锐性和解决的困难性,大枣产业发展已经面临重要端口,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已制定了产业发展的长远和具体目标,具体落实就成为了首要问题,本项目的提出正是突破现状,实现长远的发展的突破口,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1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是世界唯一大面积栽植枣树,出口枣果品的国家。

全国现有枣树面积66.7万公顷,枣年产量为2.2X109kg,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

我省枣树栽植面积约为4.6万公顷,年产鲜枣1.7X108kg。

我国在世界枣树生产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大枣及加工品畅销东南亚、欧洲、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年出口量保持在8000——10000吨左右。

在国内,大枣栽植面积和产量虽然不断上升,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据调查,我国大枣需求量每年达200万吨以上,现在的总产量仅为需求量的50%,人居占有量不到1kg,差距很大。

枣树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是任何其他果树所不能比拟的。

枣树可以爬坡、进沟、下滩,特别是在辽西丘陵坡地多,污染源少,发展无公害大枣产业,大枣产业区域化开发与深加工技术研究,以及安全储运与保鲜技术的集成,不但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内市场需求大幅度提高,增加出口创汇,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科研的深入,大枣的利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红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是上等的滋补食品,同时在中医药学上有很高实用价值。

红枣中的许多营养成分如红枣多糖分子、芦丁、着色剂、膳食纤维、环磷酸腺苷,提示了红枣深加工应向三个方面发展:

一是复合饮料;二是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应用的着色剂或色素方向;三是向药品、保健品方向,对其进行深加工并与其他中草药结合、研发生产具备防治心血管病、保肝解毒、糖尿病等方面的药品将最具潜力。

1.2巨大的、尚待利用的发展潜力

1.2.1资源优势

XX区具有极为丰富的酸枣资源,现有林地总面积47.5万亩,其中“四荒”地27.5万亩,之中沟沟岔岔分布着丰富的酸枣树约2亿株,可利用空间约6——7万亩;另外,XX区属丘陵地区,多坡地,如果在坡地上发展大枣,可利用面积在6万亩以上,以上两者合计,可开发大枣12万亩以上。

1.2.2气候适宜

大枣是XX区的乡土树种,耐干旱,开花期需要70%左右的空气湿度,南票区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合大枣的发展,但要注意引进耐干旱的品种,通过直接栽植,尽快见效。

1.2.3技术基础强

建区20多年来,通过区、乡大力培训,使7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大枣嫁接、栽植、剪枝、保花、保果等生产经营技术,为大力发展大枣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基础和保障。

1.2.4品牌引导

在XX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在市、区两级工商部门的努力下,大枣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的注册成功,将进一步推动当地和周边大枣产业的迅速发展。

2、建设条件分析

2.1交通条件

铁路专线,省级疏港公路锦赤线、下凌线公路等纵贯周边地区,锦朝公路在本境设有出口,本区距锦州港、机场40公里、京沈高速公路、秦沈电气化铁路50公里、XX港65公里,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充分满足项目生产、生活需要。

2.2供水

本项目需水共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为大枣种植园及大枣示范园、苗木繁育基地等日常灌溉农业用水,其解决方式是可以增建小型积蓄雨水的库、塘,亦可以打井或铺设专用管道,利用中水浇灌,已弥补库塘水量缺口。

其二为大枣深加工厂生产用水,可以办理取用水手续,打深井,抽取地下水,以供需要。

经测算,以上所需水源在本区域内完全可以满足项目需要。

2.3供电

XX区经近年农网线路改造,已形成完备的城乡用电网络,项目所选地址附近设有专用回路和变压器,只需部分投资,便可将电引入项目区,供生产、生活需要,且本地有足够的电力增容量。

2.4供暖

本项目根据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