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3147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

过"

与"

不及"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

2、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

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四、整体感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五、小结:

六:

作业:

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前三小节、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一)翻译第一小节

【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二)翻译第二小节:

【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

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

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三)翻译第三小节:

【评析】:

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尊重,又有对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

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

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

三、小结:

四:

习题二

第三课时

一、朗读并翻译第四小节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

分是粪;

不,是语气词,意为:

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

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

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

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

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

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

即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

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二、朗读并翻译第五小节:

【评析】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

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三、思考问题。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

礼'

孔子的人生态度:

积极入世;

勇于担当;

以天下为己任;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讨论完成课后联系

 四:

小结: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五:

作业 

写一篇600字的文章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

(孔子,文天祥,史可法,布努诺,西西弗斯,注意不同侧面)

六、板书:

《当仁,不让于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为学生,一年到头几乎天天都要跟老师打交道。

相信大家都非常关注自己的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跟同学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大家也一定非常关心:

孔子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

孔子的弟子们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呢?

二、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8

三、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

毁、逾、伤。

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 

(无以:

犹言“无用”,不要。

“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 

(于:

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 

(如之:

像这样,或不译。

其:

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2),阅读第三则,自己疏通文意。

1,几个熟语理解好并积累应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善诱。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主要是翻译时,注意动补句式。

3,这则内容有三:

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的手法;

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

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一,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读一读语录,理一理思路。

二,学习第二部分“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阅读9—13则,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10则略过不看。

1,这几则里面,有几个后世常用的惯用语,注意积累:

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注意“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个特殊句式的理解。

三、学习第三部分“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学生朗读,疏通第4-8则。

1,理解好以下字词:

若,诲人不倦,当仁不让,割鸡焉用牛刀,莞尔一笑,子路不说,矢。

2,语意略说:

反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品性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句。

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 

导读法 

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

人世间的智慧有很多种。

孔子的智慧不是解析“1+1为什么等于2”的那种智慧,不是关起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智慧。

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

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孔子的生存智慧。

二、朗读并试背诵课文,复习本课基础知识。

三、品读课文 

,感悟人生。

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对应下列一个问题,分组讨论,列举相关事例,完成口头小论文。

并请各组代表总结发言。

每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1、选文中1、2则是孔子启示人们面对自己的无知的,其观点是什么?

2、选文3、4、5是关于哪个话题的?

3、选文8、9、10是孔子关于处理政事的思考,大家能从获得哪些启示呢?

4、剩下的6、7、11、12则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其实人们的呢?

教师总结1:

聪明的人应正视自己的无知,并努力解决问题以减少自己的无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应实事求是,而不能胡乱猜测,妄下结论。

教师总结2:

历史上知错能改,善于纳谏的事例很多,如:

唐太宗、刘邦等等。

教师总结3:

做事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快,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等;

“竭泽而渔”“焚林而田”。

教师总结4: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

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

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

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让我们汲取先贤的生存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布置作业:

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素材,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整理几篇。

【教学反思】 

孔子的智慧体现在现实社会中。

这节课设计为讨论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进行解读。

本文涉及的话题很多,故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很多同学都能够深入思考,踊跃发言,所举事例论据典型充分。

互相讨论交流,这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课后的小论文让他们及时巩固了课堂内容,为提高写作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是本堂课容量较大,同学们发挥较充分,所以内容没有按时进行完,以后会特别注意课堂容的安排。

《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1、翻译选段。

2、整理文言知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标准字音,听清断句。

2、学生自由诵读三遍后齐读一遍。

3、和学生一起明确文言知识并且翻译文段。

(三)文本解读:

(1)文章中有几个向孔子请教有关'

仁'

的问题?

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

的看法?

明确:

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颜渊、仲弓、樊迟、子贡。

有两个人阐述了对'

的理解,即孔子和曾子。

(2)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请大家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

(尽量使用实例) 

(整体感知文本) 

教师点拨: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