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作品赏析文档格式.docx
《展示设计作品赏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示设计作品赏析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8-11SCION展位轴测图
图8-12SCION展位效果图
图8-13SCION展位设计
图8-14SCION展位设计
图8-15SCION展位设计
图8-16SCION展位设计
图8-17SCION展位设计
图8-18SCION展位设计
图8-19SCION展位设计
图8-20SCION展位设计
3、讴歌底特律车展
图8-21讴歌展位空间图解
图8-22讴歌展位设计
图8-23讴歌展位设计
图8-24讴歌展位设计
图8-25讴歌展位设计
图8-26讴歌展位设计
图8-27讴歌展位设计
图8-28讴歌展位设计
图8-29讴歌展位设计
图8-30讴歌展位设计
二、商业空间设计
1、英国伦敦Marni旗舰店
图8-31Marni旗舰店设计
图8-32Marni旗舰店设计
图8-33Marni旗舰店设计
图8-34Marni旗舰店设计
2、英国Three移动体验店
图8-35MarniThree移动体验店设计
图8-36MarniThree移动体验店设计
图8-37MarniThree移动体验店设计
图8-38MarniThree移动体验店设计
3、常州万达热风专卖店
图8-39热风专卖店
图8-40热风专卖店
图8-41热风专卖店
图8-42热风专卖店
图8-43热风专卖店
图8-44热风专卖店
图8-45热风专卖店
图8-46热风专卖店
三、博物馆与展厅设计
1、中国核动力科技馆设计
通过深入了解业主单位的具体情况及展示诉求,结合本项目设计任务书的相关要求,本方案的构思理念主要的表现如下陈述。
布展设计主题:
创新——动力无限。
(1)功能分区的合理性。
本项目展馆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前厅、民用核动力和军用核动力三个主要空间。
(2)流线设计的序列化与节奏感(图8-47)。
图8-47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科技馆平面图设计)
(3)空间规划的合理与创新性。
空间在布局上采用的是环绕布局。
在民用核动力部分以核电研发、核技术服务、核技术能力三大块专业区域为中心进行布局。
结构造型上以折线为主,提取六边形及方形体块为基本元素。
展现核动力院硬朗的性格,同时体现科技气质。
结合展馆本身条件,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了开敞式空间的处理手法。
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整个展厅在空间上相互连贯,一气呵成。
并有层次的体现空间的大气、完整。
局部的吊顶处理是为了提升空间的丰满度及突出重点区块的作用,并形成完美的空间层次。
还有军工区这个空间区别于上一个展厅的功能,整个展厅围绕一个主题细分为三个功能区块。
整个布局以圆形建筑体为主要构件元素,各体块间以弧形步道连接,整个流线一气呵成,且圆滑流畅。
(4)版面的设置多以完整大版块来表现且与主题一致,以形成大面的构成,实物与版面紧密结合、穿插、形成一体式结构,以达到完整构架的目的。
(5)在光的运用上,以局部光为主要光环境,意在烘托展示重点,营造展示氛围。
辅以情景照明,到达既突出了展示主题,又让参观者在一个轻松柔美的光环境下参观浏览。
(6)在色彩的处理上,以灰蓝色为主基调,辅以局部暖色对比,以达到庄重又不失生动的色彩效果。
(7)展示道具与展示手法的多样性。
整个展示空间根据各个空间不同的设计需求运用多种展示手法并设计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展示道具,使整个空间设计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8)全馆在多媒体运用上采用了多种手法。
主要有自动讲解系统、全息投影成像、触摸演示屏、电子沙画、环幕投影等多种高科技展示手法,对整个空间的展示内容有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示。
(9)导标设置的条理性与会标设置的标志性。
本次方案一级导标、二级导标、三级导标设计层次鲜明,条理清晰,使参观者进入不同的展示区域就第一时间知道本部分的主要展示方向或内容。
图8-48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科技馆轴测图)
图8-49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科技馆前厅设计)
图8-50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科技馆序言区设计)
图8-51设计者:
图8-52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科技馆核电区设计)
图8-53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科技馆核电技术区设计)
图8-54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科技馆核电能力区设计)
图8-55设计者:
图8-56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科技馆核电文化区设计)
图8-57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科技馆未来展望与签名留言区设计)
图8-58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科技馆军用核动力区设计)
图8-59设计者:
图8-60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科技馆型谱化发展战略区设计)
图8-61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科技馆军用核动力保障区设计)
2、中国核动力院展示厅设计
图8-62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院展示厅轴测图)
图8-63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中国核动力院展示厅设计)
图8-64设计者:
图8-65设计者:
图8-66设计者:
3、重庆万科御澜道会所展厅设计
图8-67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万科展厅平面图)
图8-68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万科展厅人流图)
图8-69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万科展厅设计)
图8-70设计者:
图8-71设计者:
单宁(2014年万科展厅展示道具设计)
4、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概念设计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笔者发现很难用一个具象的东西来代表文化精髓,如果从总体意象中提炼会更好。
从可表意中国的元素出发,如如意、中国结、风筝等,并从儿时纸飞机的造型获得灵感,将所有中国元素进行整合、领会,但形态演绎主要是以如意为主(图8-72),最后提炼出形如太空飞船的中国馆外观建筑造型(图8-73、8-74)。
这个被誉为“瓷如意”的场馆,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特性。
China是瓷器意思,在这里瓷器代表着中国,寓意中国与欧洲很早就有往来。
同时,也象征着中国将一座瓷的建筑带到了意大利。
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
作为吉祥之物,如意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承载祈福禳安等美好愿望的贵重礼品。
如意更成为馈赠之物,以表示良好的祝愿。
如意代表着中国人美好的祝福与希望,像一架纸飞机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馆采用如意的造型进行设计,寓意中国人民将“瓷如意”作为礼物送给米兰世博会。
图8-72中国馆如意形态简化(来自笔者设计)
图8-73中国馆如意形态分解(来自笔者设计)
图8-74中国馆如意形态组合(来自笔者设计)
(1)形式流动的创意造型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曾说过:
“直线是人为的,曲线才是自然的,上帝创造自然界用的都是曲线。
”笔者在本次中国馆的外观建筑造型上就采用了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曲线和曲面。
建筑外观曲线形体,回转优雅,连绵不断。
正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样,连贯的空间形态演绎着音乐的流动性与连续性。
白色优雅的建筑上面蓝色的玻璃幕墙就好像一湾湾清澈的湖水,给人呈现出一幅蓝天、白云、湖面、倒影的自然美景。
笔者设计的中国馆外观采用了立体化表皮的处理手法,这样使得建筑表皮不仅局限于划分展馆内外空间和建筑外立面的装饰作用,更趋向于功能的多样化、科技化与智能化。
例如展馆表皮玻璃幕墙的自动翻转设计。
(2)展馆生态概念的体现
①纯白色外墙的节能作用
中国馆的外墙面运用白色瓷砖装饰,不仅体现了瓷做为中西方交流对的文化载体,同时白色具有良好的散热特性,因此有助于保持场馆在视觉上和物理性能上的凉爽。
②玻璃幕墙的通风、降温作用
分布在纯白色展馆上的蓝色可自动反转的玻璃幕墙,为场馆提供了合适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白天,室外的光线会通过玻璃幕墙柔和地洒进场馆;
到了晚上,场馆内的光线会通过幕墙放射出去。
这些幕墙的巧妙设计让中国馆的室内温度在无需空调的情况下,也能比外面凉快3-5℃。
③斜面坡道的生态观
在本次中国馆的设计中没有电梯,同时也很少有楼梯,大量楼层之间过渡空间的处理是采用斜面坡道的形式。
参观者走在坡道上,就好像走在田园坡上一样,不仅有一种移步异景的效果,更体现了一种田园乡村的生活气息。
这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馆可持续生活观念的一种体现。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参观者体验了一种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同时也是对展馆主题很好的诠释。
④展馆前厅人工水池
坐落在展馆前厅中央的是一个人工水池。
它让参观者在体验戏水乐趣的同时也体会到夏季的一丝凉爽。
水环境的营造在体现展馆主题时也调节了馆内良好的微气候。
⑤温控技术
展馆采用更先进的温控技术使得整个展馆的能耗降到最小;
笔者在构思中国馆的时候就已经想了许多手段来帮助控制室内温度,比如将展馆出口数量降到最少,入口处则采用中空的双层隔热玻璃,以此来帮助阻隔室内外的温度流通,最大程度地实现节能的目标。
(3)展馆材料与结构分析
为了完成中国馆外观建筑复杂的曲面造型,笔者放弃了防火性能较弱的聚苯乙烯板,改用新型环保材料——水泥板,作为外围护结构的板材。
该材料除了满足强度、防潮耐候、直接黏贴马赛克和防火等功能的要求外,还具备可弯曲造型的巨大优势,能达到较小的弯曲半径。
立面装饰采用白色的陶瓷作为建筑材料。
它拥有非常坚硬的表面,并且其精致光滑的表面非常符合表达建筑的美感。
首层主入口采用玻璃幕墙,主要由铝材和双层隔热玻璃组成,与由千万“中国瓷”包裹的主体表皮构成虚实对比,增加了视觉上的层次与多元性。
建筑物周围的透水性铺地砖的原料是对下水处理时产生的污泥进行回收利用制成的。
为了体现本届中国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笔者就充分考虑到世博会之后场馆拆装转移回中国并进行新的组装。
为了实现中国馆的“再生”,本次展馆的主体结构就采用了钢结构进行设计,结构桩基采用可拉拔的桩型,便于世博会之后的拆卸和循环利用,主体钢结构的部分梁柱采用螺栓连接,组合楼板也采用预制方式与楼面螺栓连接,并且结构体系中的空间壳体和主体钢结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