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1877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2.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参考答案】CD[解析]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认识过程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本题选CD。

3.下列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有()。

A.头痛医头,脚痛医脚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孟母三迁D.坐井观天

【参考答案】AD[解析]A项是僵化的看问题,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B项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项说明外因对事物发展有促进和延缓作用;

D项说明看问题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本题选AD。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其中包含的哲学原理包括()

A.事物的普遍联系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AB[解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

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

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

这说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选A。

在三者之间,改革和发展是绝对运动的,稳定则是相对静止的,选B。

本题没有体现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因此,不选C。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改革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并不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选D。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

A.自我完善过程

B.直线前进过程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C.量变质变相统一的过程

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参考答案】AD[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也就是肯定否定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

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

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

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揭示的是事物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并不是直线前进过程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

量变和质变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另一个规律。

6.关于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

B.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具有特殊性

C.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D.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高级、完善阶段,是简单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参考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内部否定,而非辩证的即形而上学的否定是外部否定);

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否定的作用);

否定是扬弃(否定的实质)。

故本题选ABC。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辩证否定的过程,是事物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并不是简单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D项错。

7.下列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这一哲理的有()。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水滴石穿

【参考答案】ACD[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这句话体现了量变和质变之间是相互转化的这一哲理。

即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产生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

“跬步”、“足下”、“水滴”都是指量变,“致千里”、“千里之行”、“石穿”则是量变的结果即质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8.下列关于质变和量变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C.量变就是质变D.量变和质变互相排斥

【参考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就会产生质变。

但并不是说量变就是质变,量变和质变之间存在根本区别,量变只是事物数量增减、大小变化等,质变则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发生改变,一事物变成他事物。

事物量变过程中,可能发生事物局部质变,质变过程中必然伴随量变,量变和质变并非互相排斥的。

故本题选AB。

9.目前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是基本相适应的,但是也存在局部的不适应。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B.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条件的

C.矛盾双方是相辅相成的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在社会主义内部解决

【参考答案】ACD[解析]任何社会都存在矛盾,虽然社会主义社会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但也存在种种矛盾,包括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能在社会主义内部解决。

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正体现出矛盾双方是相辅相成的。

故本题选ACD。

10.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A.矛盾双方同归于尽后被新矛盾所代替B.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C.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D.矛盾双方长期共存

【参考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解决形式。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解决的形式也不同,大概有以下几种: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后被新的矛盾代替、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本题选ABC。

11.社会意识()。

A.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由社会存在决定

C.具有相对独立性D.在阶级社会里,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

【参考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意识的理解。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

社会意识具有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的特点。

这一依赖性表现为:

首先,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是对社会物质生活及其过程的反映。

其次,在阶级社会中,反映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必然具有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不存在超阶级的统一的社会意识形态。

再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故本题选ABCD。

12.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的基本特点是()

A.稳定性B.普遍性

C.主观性D.重复性

【参考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基本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规律是就事物的发展过程而言,同一类现象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稳定联系,它是千变万化的现象世界的相对静止的内容,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面。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的特点,故C错。

同时,规律具有稳定性,可重复适用。

本题选ABD。

13.“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

他时若向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

”这首诗告诫我们,在生活中必须()。

A.居安思危,防患未然B.注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参考答案】ABC[解析]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行至浪最深的地方,要小心谨慎。

行到没有波浪的地方,也要像有波浪时一样小心。

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故A正确;

而“无波”和“有波”是一对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正确。

这首诗也在提醒人们在危险的地方要小心谨慎,即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有可能避免灾难,C正确。

14.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而系统的主要特征是()。

A.层次性B.整体性C.开放性D.结构性

【参考答案】BD[解析]在哲学中,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位的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层次性特征是指系统与系统内的个体之间关联信息的传递路径是分层次的;

整体性特征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超越于系统内个体之上的整体性特征;

开放性特征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又会与其他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结构性特征是指系统内相互关联的个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框架存在的。

但只有整体性特征和结构性特征是系统的主要特征,其余都是次要特征。

故本题选BD。

15.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参考答案】ABCD[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

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

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

这里的和谐是“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和谐。

“和实生物”说明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这些不同方面、不同要素即是事物内部、事物之间的矛盾,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同则不继”说明没有矛盾就难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这里的“同”指没有差别的“同”,矛盾的“同”是包含差别的“同”,这种包含差别的“同”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6.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

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

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

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

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参考答案】BCD[解析]“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这一观点违背了唯物史观,否定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A项,唯物史观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而不是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A项错。

B、C项,对于柏林墙的倒塌,是德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西方一直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

题干否认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