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单元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928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17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单元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单元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单元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单元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7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单元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单元学案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单元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单元学案文档格式.docx(2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单元学案文档格式.docx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二、高考考纲

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三、本课导学

(一)“百家争鸣”

1、概念:

2、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1)经济:

瓦解(根本原因)

(2)政治:

衰微

(3)阶级:

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   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  的重用。

(4)文化:

贵族垄断   、   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     ,    

也开始接受教育。

出现一批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

3、表现

(1)道家学派:

和  。

(2)儒家学派:

、  和   。

(3)墨家学派:

   。

(4)法家学派:

4、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

(二)、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

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观点

其它

孔子

仁、克己复礼

性相近

有教无类

孟子

荀子

君舟民水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智慧课堂】

一、研究探索

★1、了解什么是百家争鸣?

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从而思考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了解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儒家思想,并比较三者的同和异。

3、结合社会热点如建立和谐社会等思考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4、思考哪种思想更符合战国时期动荡和变革的社会状况,为什么?

5、思考儒家思想更适合怎样的社会状况,为什么?

二、课堂巩固

1、春秋战国时期,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出现了气势恢弘的“百家争鸣”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战争B.生产力的发展C.分封制的崩溃D.封建制的形成

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礼”的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A.孔子思想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B.孔子力图维护西周社会的等级秩序

C.西周时期和谐的人际关系D.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对民众的重视

3、“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这一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而知新D.三人行必有我师

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5、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

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

A.

统治者发善心B.民本思想C.以德治民D.人性本善

6、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仍把他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A.“制天命而用之”B.提出“人之性恶”

C.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D.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7、“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B.主张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

8、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9、《环球时报》报道: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lOO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广泛开设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①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②有利于中国国际影响的进一步提高③有利于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认知④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欢迎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3、孟子认为: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下列各项明显符合道家主张的是()

A.“民为贵”,“君为轻”B.自然无为,祸福相倚

C.“性相近也”D.“兼爱”、“非攻”、“尚贤”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持此观点的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6、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说“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该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制

B.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

C.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D.法家思想成为各诸侯国治国的指导思想

7、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代表的阶级不同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

8、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B.老子、孔子  C.庄子、孔子D.孟子、荀子

9、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

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

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

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

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C.甲一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一儒

10、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④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

颜渊》

材料二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

——《孟子·

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

王制》

请回答:

(1)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分)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2分)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

(1分)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典型事例。

(1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感想与建议】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二、学业水平要求

了解汉

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三、高考考纲

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

四、重点难点

重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

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五、本课导学

1、汉武帝时期有怎样的政治需要?

2、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所谓的正统思想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一、从“无为”到“有为”(背景)

1.西汉初期,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

实行“”的思想,西汉国力日盛。

2.汉初发展迅速的同时,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①势力膨胀;

②剧烈;

③为患。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内容)

董仲舒新的儒学思想:

(1)代表作:

(2)特点:

将、和的思想糅合到思想中,加以改造。

(3)主张:

政治上:

“”、“”、“”、“”

思想上:

“、”

道德观上:

“”

三、儒学成为正统(结果和影响)

1.汉武帝采用新儒学:

(1)起用很多参与国家大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