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建设规模:
新建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和年加工100万公斤优质稻良种工厂的规模
8、项目建设周期: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
9、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良种繁育基地排灌分渠渠工程、
优质稻良种加工车间、种子检测室、种子仓库、种子晒场,引进一条集精选、包衣、小计量包装于一体的种子加工流水生产线,购置水电等配套设施。
10、项目申报单位:
11、负责人:
傅藕娟
12、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60万元,流动资金60万元,项目总投资额420万元。
13、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解决180万元(其中:
45万元为无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90万元,企业自筹150万元(含企业铺底流动资金60万元)。
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达产后的年加工能力为100万公斤优质稻良种,年可创销售收入1600万元,总成本1167.37万元,年总利润322.65万元,内部收益率IRR:
69.64%,财务净现值NPV:
1470.76万元,投资回收期IPP:
2.65年。
优质稻良种加工质量指标:
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
15、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项目建设以生产优质稻良种为主,其产品可以带动整个******县以及周边的奉新、安义、宜丰、高安、新建、修水、上高、宜春、铜鼓等县市的优质稻生产,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
项目建设主要以强化优质稻良种加工能力为目标,提高优质稻生产用种来源的可靠性。
并可通过优质稻良种加工、销售能力的提高,带动优质稻良种的生产,使两县优质稻种子生产面积达到12000亩,带动7300户农民增产增效,农民人均增收186元。
在积极推动优质稻生产面积增长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我国是十分重视农业基础作用和地位的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高效农业及优质粮食生产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根据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的战略部署。
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力度和农业投入力度。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的载体,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为夯实产业基础,增加种子科技含量,使良种良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特进行本项目建设。
本项目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怎样使农业科技与生产资料进行有机结合,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项目可行研究报告政策依据与技术依据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中共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和省级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摘编》(******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试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杜青林主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宜春市统计年鉴》(2001年~2005年)、《******县统计年鉴》(2001年~2005年)、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程等,项目建设的地方经济及市场的价格指标。
三、综合评价和认证结论
1、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各项指标均较优良,经济效益较好,如财务内部报酬率IRR值达69.64%,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0%的水平,投资回收期IPP值为2.61年,低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5年的水平。
项目建设对环境虽有一定的粉尘和轻微的噪声污染,但不具备对环境构成污染的条件。
同时项目建设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一个可行度极高的项目,能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提升我国粮食生产实力起到直接的作用。
2、认证结论
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扶持政策,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抗风险能力强,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作用较大,项目建设可行度较高,效益十分显著,非常有必要申请国家立项扶持。
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予以批准立项,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资金的早日到位,抓紧项目经济实施,使之尽快建成投产,并产生应有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项目建设如果仅仅只依靠本县市场,难于做到规模性、经济性的运行状态。
建议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注重产品销售网点的建设,建立企业长期友好的协作单位,做成全市乃至全省的水稻良种基地,在建立良好企业形象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把产品销售到全省各县市。
做到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出应有的经营效益。
2、由于本项投资规模较大,资金需求多,除地方财政扶持及单位自筹外,尚有部分资金缺口,需要中央财政给予支持解决。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列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0
名称
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2.0
建设规模
2.1
良种繁育基地
亩
5000
2.2
优质稻良种加工
万公斤年
100
3.0
年生产时间
天
200
4.0
产品方案
4.1
杂交早稻种子
30
4.2
杂交中稻种子
吨年
15
4.3
杂交晚稻种子
55
5.0
公用工程及动力消耗
5.1
供水
吨
5.2
电力
KWH
56
6.0
劳动定员
人
46
7.0
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
10
8.0
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
万元
360
9.0
项目流动资金投入
60
10.0
年销售收入
1600
11.0
销售税金及附加
12.0
年利润总额
322.65
13.0
财务评价指标
13.1
投资利润率
%
76.82
13.2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IRR
69.64
13.3
财务净现值NPV
1470.76
13.4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IPP
年
2.65
134.5
盈亏平衡点BEP
25.68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出了“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的战略部署,从2004年起,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指出:
按照我国农业区域布局,在以中部地区为主的13个省区,形成9个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带,其中包括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省是全国主产稻区之一,水稻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一直是******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0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支持农业和保护农业的政策,加大了扶持粮食发展的政策力度,并提出“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的发展战略,大力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积极探索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粮食稳定增长机制。
******省着力建设绿色大米生产基地,计划2005年建成绿色大米生产示范基地100万亩,其中A级90万亩,AA级10万亩;
2010年建成绿色大米生产示范基地300万亩,其中A级200万亩,AA级100万亩。
这就为优质稻良种生产和加工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优质稻良种的社会需求量必将大幅度增长,给项目建设带来较好的市场前景。
******县素有贡米产地、“优质米之乡”的美誉,是全省优质稻生产示范县。
******县非常重视优质稻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尤其是近几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发挥******的绿色大米的资源优势,******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实施了优质米产业化工程,全县每年优质稻栽种面积达20多万亩。
一批有着悠久栽培历史的******地方优质水稻品种和有着较高科技含量的优质水稻品种已在全县普遍推广,年产优质稻谷0.6亿公斤以上。
按照国办发[2006]40号文件关于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精神,政企合一的原国有种子公司逐渐停止运作。
大众种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在本区域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决定顺应粮食生产和良种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担当起良种生产、供应重任,为推进当地良种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县优质米产业化工程的发展和农民对发展优质稻认识的不断加深,该县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这就对优质稻良种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种量也必将大幅度增长,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已不能适应粮食生产发展的需求,成为制约我该区域优质米产业化工程发展的因素。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发展种子产业的政策,提高种子质量,增加种子的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按照“基础夯实、龙头做强、品牌做响、市场做大、效益提高”的总体要求,计划在******县的水口乡、仁首镇新建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和******县良种场高标准新建一条工艺合理、设备先进的优质稻良种加工生产线。
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县非常重视优质稻生产,尤其是近几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发挥******的粮食资源优势。
******县按照生态立县、林果富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及有机农产品基础上,全力推进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的实施,实现环境、品种、农业投入品、生产、流通、市场等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品牌。
2006年初,******县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列为全国首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的13.1万亩水稻和10.5万亩椪柑全部实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
2006年底,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办公室的基地标准化生产检查验收。
此次国家绿色食品协会批准******县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及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标志着******县将全部按照绿色农业的要求来进行运作、发展农业生产,今后全县农民生产的椪柑、水稻等农副产品,全部可以冠名中国绿色食品标志,这将对******县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同志主编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指出:
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档优质稻米基地,形成优质水稻产业化开发模式,我国粮食生产要逐步优化区域布局,中部地区应着力改善粮食品种和质量。
《2004年农业部基本建设项目申报指南》指出,以优势区域为项目布局重点,继续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进一步加强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优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良种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优质化率逐年猛增,社会对优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