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井煤矿隐蔽致灾工作开展实施方案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9575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井煤矿隐蔽致灾工作开展实施方案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东井煤矿隐蔽致灾工作开展实施方案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东井煤矿隐蔽致灾工作开展实施方案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东井煤矿隐蔽致灾工作开展实施方案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东井煤矿隐蔽致灾工作开展实施方案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井煤矿隐蔽致灾工作开展实施方案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

《东井煤矿隐蔽致灾工作开展实施方案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井煤矿隐蔽致灾工作开展实施方案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井煤矿隐蔽致灾工作开展实施方案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

年月日

技术科:

安全科:

机电矿长: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总工程师:

总经理:

会审意见

隐蔽致灾工作开展实施方案及防治措施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集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安委办[2014]20号)和《关于印发自治区9个煤矿安全重点县(市、区)遏制煤矿事故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新煤安监发[2014]179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攻坚克难“七大举措”,不断夯实我矿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全面提升我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我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经矿安全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在我矿安全生产各领域内深入持久地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张军属

成员:

艾则孜尹功亮王龙余金贵王克松刘绍平寇利江王明军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矿安全生产调度室,由何建军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开展的安排。

二、工作目的

通过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认识,明确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提升我矿安全管理水平。

三、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一)地质构造普查

此项工作具体由王龙负责。

矿区处于北部单斜构造带西部一带,总体为一南南东倾的缓变形单斜构造,沿走向呈波状起伏,局部弯曲,沿倾向倾角有一定变化,总体对煤层影响不大。

但在东矿区西部一带含煤地层渐变近于直立,至中西部一带地层渐变呈近直立倒转,使原煤层软弱底板变为伪顶板,对煤矿开采有一定影响。

沿含煤层走向即由西至东:

西部边缘一带,倾向南东、倾角35°

—40°

至琼库孜巴依一带,倾向南南东、倾角35°

—55°

至东矿区西部一带,倾向南南东、倾角60°

—80°

至中西部一带,倾向北北西、倾角80°

左右;

至东矿区中部、东部,倾向南南东、倾角由70°

渐变为30°

左右。

局部地段由于构造揉皱使岩石多变为眼球状—透镜状组合体,球体表面呈光亮镜面,使煤层呈疏松鳞片状,较为破碎。

矿区内尚未发现明显断层。

矿区内未发现岩浆岩。

根据对以往回采工作来看以及地面观察,矿区内塌陷坑是煤矿唯一的地质灾害。

1、

(1)封堵地面塌陷坑的措施

①封堵塌陷坑和裂隙

②围截隔离塌陷裂隙区

③将洪水引出塌陷

(2)封堵陷坑,排出积水

矿石采出之后地下形成采空区,上覆围岩失去支撑,顶板产生移动、变形、破裂以致大面积冒落。

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岩层移动下沉可以扩展到地表,形成下陷盆地、塌陷坑及裂缝。

这些都是由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系灌井通道引起的。

(3)封堵陷坑、裂缝的方法:

①将洪水引出塌陷裂缝区

在设置防洪沟不让洪水进入塌陷裂缝区之内;

要将塌陷区内降水及时引流出区。

为此,可在塌陷裂缝区的外围开挖截水沟渠,在塌陷区内开顺水沟,将降水集中到不致渗漏于井下的地段,然后引出矿区。

②充填塌陷坑和裂缝

用土、石充填陷坑的方法是,下部先充填石块、废石、矸石,上部覆盖泥土、黏土,并分层夯实,使之高出地面0.5~1m。

③围截隔离塌陷裂缝区

当无法回填洪泛区内的塌陷群时,可用土堤将其围截隔离,以防洪水漫灌。

(4)排出地表积水

大气降水在矿区地表洼地聚积,形成地表水体。

这种积水遇到矿区表土层薄、透水性强、浅部灰岩岩溶发育时会形成矿井充水的水源,应尽快排出。

地表积水的排出,必须根据矿区的具体情况,选择切实可靠的排出方法。

①如条件允许,应优先采用自流排水。

即从积水区开排水沟,将水引到矿区范围之外。

在开挖排水沟前,要事前进行现场勘查,选择排水沟线路、坡度,然后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断面形状和尺寸。

②排除积水必须防止回灌和倒渗现象。

因此,要尽可能将排除之水送到远离积水区或远离其他可能渗入井下的地点,沿途沟渠要采取防渗措施。

  ③若是积水范围不大,积水不深,而且附近取材又方便的情况,在排出积水后,可用黏土将洼地填平、夯实,以防再次积水。

(二)瓦斯灾害普查

此项工作具体由艾则孜负责。

瓦斯: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新煤管发[2013]68号)《对毕阿克苏地区煤矿2013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我矿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82m3/t,相邻大兴煤矿为1.46m3/t,矿井为瓦斯矿井;

目前我矿暂无采掘工作面,布置有1个巷道维修工作面和柔采工作面下顺槽回收工字钢工作面。

1、瓦斯灾害防治措施

(1)、切实加强瓦斯防治基础工作和现场管理

1)、瓦斯检查员不定时对井下工作面进行全面的瓦斯检查。

2)、工作面加强通风,局扇安装位置要合理,并设有瓦斯探头。

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功能要齐全、可靠,设置符合规定,确保运行不间断、不漏检、不误报。

所有监测点覆盖设置、联网监控、正常运行、超限预警和闭锁处置要100%实现。

(2)、切实加强矿井通风管理

1)、建成独立完整的通风系统,杜绝角联通风。

井下作业地点、硐室及其他用风地点风量、风速、有害气体浓度、温度等符合规定。

2)、禁止无风、微风作业,严禁循环风、不合理串联通风。

3)、采空区、盲巷必须及时密闭。

(3)、加强井下火源管理

1)、井下电气设备禁止失爆,严格控制井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使用明火的作业方式。

(2)、严格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健全完善“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

(三)水害普查

此项工作由王龙、余金贵负责

地质报告:

煤矿位于西南天山南缘,山体高大、地形切割强烈,地表多被覆盖,植被茂盛,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海拔2150—3100米,相对高差950米左右。

山体被近南北向,南东向、南南西向沟谷切割,深度在500—950米。

属中高山地形地貌。

煤矿东西两侧均为高山,总体呈被横向切割的地貌。

矿区一带共分布三条河流,东端为沿南南西流向的库尔归鲁克河流、中部为向南流向的琼库孜巴依河、西端以南西约500米处为沿南南东流向的克基克库孜巴依河,河谷总体呈“V”形谷。

矿井口均位于河流侧向的山坡上,山坡坡度一般在30°

—45°

不等。

煤矿气候总体湿润、雨水充沛,植被发育,是地下水的良好补给迳流区,标高为2150米的河流是最低侵蚀基准面,是煤矿地表水和矿井排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煤矿基岩层以接受大气降水的冰雪融化水补给为主,河水总体面积小流速快对河流以下岩层补给次之。

洪水期河床水位增高补给略有增大。

基岩层以粗碎屑岩、粉砂岩、泥岩或页岩、煤层的韵律明显,地下水渗透缓慢,迳流不畅排泄较慢,上覆地层地下水侧向垂向补给排泄,方式以排泄为主。

现有情况:

我矿井开拓方式为阶梯平硐,开采水平高于河流,井下主要补水源为顶板裂隙水、冬季雪水,夏季雨水,其补水量不大。

开采水平相对地表位置无河流,井下出水量最大为33m3\d。

根据以往的掘进和回采来看,井下无水害致灾因素,主要是地表防治水。

水患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

1、井下防水

经常清理主要巷道排水沟中的淤泥和堵塞物。

2、建立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1)、地测人员必须按照业务保安责任制度和有关规程规定有计划地开展水文地质工作,为我矿防治水预防重大水患事故提供翔实可靠的基础成果资料,并提出预测预报,地测部门对预防重大水患事故负业务保安责任。

2)、地测部应根据本单位年、季、月采掘生产计划,分析预测各采掘工作面及周围受水害威胁情况,及时提供相关水文地质资料,下发年度、季度和月度水文地质预报;

季报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签发;

月报应于每月5日前提出报。

3)、预报内容应包括地点、范围、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等,预报结果应保证井下正常安全生产,无因预报错误造成事故。

4)、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

年、季、月底总结,并按年装订成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