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文山广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9462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云南省文山广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文山广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文山广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文山广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文山广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云南省文山广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Word下载.docx

《历史云南省文山广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云南省文山广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云南省文山广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Word下载.docx

2.1918年,世界因患“西班牙流感”(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传染病)死亡的人数约为4000万人,交战各国几乎都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这反映了()

A.疾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B.灾害因素能够影响战争进程

C.传染病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D.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疾病

【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反映了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从而制约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战兵力的补充,

故反映了灾害因素能够影响战争进程。

答案为B。

3.“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D.实行军事援助

【解析】二战后,西欧经历战争的打击,百废待兴。

美国首要的目标就是通过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来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4.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 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的理解能力。

美国等国家的加入,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使协约国阵营发生了变化。

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都是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争霸活动全面收缩,这表明(  )

A.苏联要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B.苏联与美国一决雌雄定出胜负

C.苏联军事力量缺乏相应的经济支撑

D.苏联社会矛盾尖锐,国家濒临瓦解

【答案】C

【解析】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困难,难以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得不转入全面收缩。

6.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与发展,其主要依据是(  )

A.对战败国进行再次处置和掠夺

B.进一步协调列强在中东的权益

C.明确限制列强的海军军备竞赛

D.调整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

【解析】巴黎和会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关系,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

A、B两项与华盛顿会议的内容不符,C项是列强调整关系的一部分的具体表现。

7.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

下列各项与形成这种态势有关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

B.“马歇尔计划”成为美国经济的负担

C.西欧、日本加紧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D.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出现“滞胀”,使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削弱,被迫转攻为守。

经济实力决定其外交政策。

8.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

“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英法比军队军事实力相对强大

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解析】此役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并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国难以承受战争长期的消耗,所以说“已经输掉了战争”。

因此正确选项为B。

 

9.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独立以来就是两个敌对的国家,造成两国敌对的主要原因有(  )

①殖民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 ②宗教信仰的差异

③边界和领土的长期不确定 ④美苏等大国的插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综合分析能力。

印巴长期冲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既有印巴地区的内因,主要是宗教信仰的差异、边界和领土的长期不确定;

也有其外在因素,即殖民主义政策和美苏等大国的插手。

故选D项。

10.结合《美国的征兵广告》,你认为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有(  )

①美国爱好和平,为正义而战 

②美国为了赚取战后的利益 

③如果协约国失败,美国的大量投资将会化为乌有 

④战争一定程度上危及了美国人的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美国是打着和平的幌子,因而应排除含①的选项。

11.《凡尔赛和约》的军事条款规定:

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但可以拥有10万官兵的陆军。

这一规定主要反映了(  )

A.法国的愿望B.德国的要求

C.英国的愿望D.日本的心理

【解析】这一规定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德国,又不过分削弱德国,有利于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和对抗苏俄,这反映了英国的愿望和要求。

12.英美两国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却转而支持中国的要求,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国人民的斗争直接打击了英美在华的统治

B.为了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势力

C.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渐提高

D.日本已没有再被继续利用的价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美与日本侵华问题上的矛盾。

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影响到英美在华利益。

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正是为了遏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

13.俾斯麦曾说:

“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

”这“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  )

A.俄国和奥匈帝国B.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俄国D.英国和德国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依托教材知识可知,英德两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市场最为激烈,故选D。

14.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双方发现:

有处于两线作战的国家,他们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俄国 ④德国 ⑤奥匈帝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③④⑤D.④⑤

【解析】英法两国只在西线作战,俄国只在东线作战,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奥匈帝国在东、南两线同时作战。

15.法国曾发誓要“掏空德国人的腰包”。

下列对德和约内容不能够体现法国人这一意愿的是(  )

A.德国放弃一切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

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

C.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

D.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

【解析】巴黎和会上法国力图最大限度地打击德国,法国本意是要占领德国的萨尔区,但遭到了英国的抵制,英国为了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A、B、C三项都实现了法国打击德国的愿望,只有D项不能体现。

16.克什米尔地区是南亚次大陆的“火药桶”。

下列关于克什米尔的叙述,正确的(  )

①在《印度独立法案》中未明确其归属 ②居民中印度教徒占多数 ③引发了三次印巴战争 ④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④

【解析】《印度独立法案》未明确该地区的归属,该地区的居民大多数是穆斯林,这一地区引发了前两次印巴战争,克什米尔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解决。

17.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

“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

”此话表明英国(  )

A.力图保持欧陆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实力开始衰落,无力插足欧洲事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世纪中期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的目的在于保持欧陆大国之间势力均衡,以便最大限度地维护英国自身的利益,A项符合题意,B、D两项表述错误,它与当时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地位不符,C项美国不属于欧洲,“光荣孤立”政策对美不适用。

18.那是一场恶战,历时300个昼夜,交战双方损失惨重,迄今没有确切的统计,据比较普遍的估计:

法国伤亡约46万人,其中162440人战死,德国伤亡约30万人,战死143000人。

关于这场“恶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B.因伤亡人数多而被称为“第二阶段(1915年~1916年)”

C.此战后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D.交战的双方是德法

【解析】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首先需要学生灵活掌握教材中有关战役的基本史实,特别是教材中有关战役过程和结果细节的描述,然后根据题干中新情境的描述进行推断解析依据“历时300个昼夜”“双方损失惨重,迄今没有确切的统计”“法国伤亡约46万人”“德国伤亡约30万人”等信息可知,与凡尔登战役前后持续10个月、德法伤亡总人数达到70多万人等史实相符,因此这次战役是指凡尔登战役。

A项是指马恩河战役,故A项表述错误,B、C、D三项都符合凡尔登战役。

19.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

“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

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

A.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

【解析】注意把握材料中的信息:

会议是在巴黎召开,建立的新秩序充满了诸多矛盾。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建立的世界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体系”,A项是1914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确立的;

B项是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确立的;

D项是雅尔塔会议上确立的,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定的有关内容。

A、B、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C。

20.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是欧洲国际关系上的一个里程碑。

下列相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

A.公约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B.公约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

C.公约是欧洲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分水岭

D.战败国德国是公约的主要受益国

【解析】公约的签订暂时缓解了欧洲紧张的国际关系,因此不能说它是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分水岭。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2.0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

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

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

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

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

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

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