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B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8048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B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B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B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B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B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BWord文档格式.docx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B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B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BWord文档格式.docx

6.(  )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7.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

A.社会本位论

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8.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10.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1.“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

”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

这一观点属于(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个体本位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13.衡量各科教学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14.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是(  )。

A.德育规律

B.德育原则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15.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16.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凯洛夫

B.杜威

C.布鲁纳

D.赞柯夫

17.决定教育的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文化

18.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9.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桑代克

20.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将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

B.学科课程

C.地方课程

D.研究型课程

E.学校课程

2.教学中运用巩固性原则要注意(  )。

A.准备好问题

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C.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D.善于启发诱导

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积极巩固

3.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编排方式上还可分为(  )。

A.直线式

B.分支平行式

C.螺旋式

D.圆周式

E.综合式

4.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  )。

A.坚持严格要求

B.创设良好的情境

C.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D.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E.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E.互补性

6.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有(  )。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E.教育性质

7.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括以下要素(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必须体格达标

8.泰勒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9.关于讲授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B.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C.注意启发

D.讲究语言艺术

E.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10.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  )。

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B.因材施教

C.学生机会均等

D.责任明确

E.分层管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能力

2.课程评价

3.巩固性原则

4.班级管理

5.班级授课制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2.在教学中,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何启示?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10分)

论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六、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有三位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

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

“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

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

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

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

”——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拿一个苹果走进教室:

“同学们,这是什么?

……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

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

”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

”——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

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

……对,这是苹果。

大家喜不喜欢?

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

”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

“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

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

”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

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

“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

”——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结合本案例回答,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在同一节画苹果的课上,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什么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

在阶级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B解析: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表现出来的善是教育的结果,所以是外铄论的代表。

3.C解析:

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都处于变化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4.D解析: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5.C解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6.A解析: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教学是从备课开始的。

7.C解析:

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看不到教育对促进人的社会性的作用,而导致遗传决定论。

8.C解析:

通过对教育理论的了解可知,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严重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9.C解析:

让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10.A解析: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外部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因此属外铄论。

11.D解析:

题干是教育无目的论的主要思想。

12.C解析:

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因此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13.B解析:

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4.C解析: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内在化的客体。

15.D解析:

夸美纽斯在其年轻时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

16,B解析:

杜威在20世纪初提出了“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7.A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18.D解析:

教育目的的制度必须充分考虑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19.C解析:

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20.C解析:

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二、多项选择题

1.ACE解析:

学科课程和研究型课型与题干不符。

2.BCE解析:

AD两项是运用谈话法教学时的基本要求。

3.ABCE解析:

圆周式不属于结构化策略的编排方式。

4.BCE解析:

AD两项是运用锻炼法应注意的要求。

5.ABCDE解析:

这五个方面都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6.ABCD解析:

教育性质是教育目的反映的内容,它不能制约教育目的。

7.ABCD解析:

《教师法》第10条规定: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8.BCDE解析:

课程政策如何制订与课程设计无关。

9.ABCD解析:

运用过程中不注意启发学生则可能成为注入式。

10.AC解析:

小班教学在实施中要求教师包班但不分科任教,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2.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4.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5.班级授深刻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四、简答题

1.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

(1)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

(2)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3.

(1)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们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说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2)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但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

(3)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但在提高学生道德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4.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五、论述题

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与最新科技发展之间的差距。

为适应当代学科综合化趋势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