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82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笔记+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800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27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382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笔记+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02382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笔记+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02382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笔记+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02382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笔记+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02382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笔记+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382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笔记+复习资料.docx

《02382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笔记+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382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笔记+复习资料.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382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笔记+复习资料.docx

02382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笔记+复习资料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一章一节(信息和信息流)

信息:

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信息的作用:

1.信息可以减少人们对于事物的不确定性。

2.信息是企业制定计划的基础。

3.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信息流的作用:

信息流是伴随着其他的流的发生而产生的;信息流可以反映其他流的状态,对其他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信息的特性:

真伪性,层次性,可传递性,可变换性,共享性。

信息的层次:

战略层,策略层,执行层

信息的分类:

按照认识主体分类(主观信息、客观信息)

按照真实性分类(真实信息、虚假信息、不确定性信息)

按照信息的运动状态分类(连续信息,半连续信息,离散信息)

按照信息的应用部门分类(工业信息,农业信息,经济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

按照信息的记录符号分类(语音信息,数据信息,图像信息)

按照信息的载体分类(生物信息,光电信息,文献信息)

物流:

是指物品由供给地向收货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资金流:

指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的主要形式。

事务流:

是指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和外部活动中产生的主要形式。

信息流:

就是除了物流,资金流,事务流以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一章二节(管理信息和企业信息化)

管理信息:

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定义后对企业的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

管理信息的特点:

信息量大,来源分散。

管理信息分类:

按照信息的来源(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外部信息)

按照信息的性质(常规信息,偶然性信息)

管理信息的层次:

战略信息(决策信息)、战术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作业层信息。

企业的信息化:

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竞争力。

一章三节(系统和系统方法)

系统:

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含义:

一个系统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所以组成元素之间具有相关性;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某一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所以系统具有目的性。

系统组成:

输入、处理、输出、反馈

系统的主要特性:

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边界性,整体性。

分解方法:

把要研究的问题或者对象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再通过对各个分解的部分的研究来获得对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系统方法的指导思想:

协同效应(整体大于局部的简单求和)。

系统方法要我们考虑一下几点:

1.系统的整体性。

2..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作用。

3..考虑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信息系统:

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基本单位构造:

输入、处理、输出、反馈。

信息系统的组成:

人、软件、硬件、信息资源。

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

“自底向上”的方法、“自顶向下”的方法。

“自底向上”的方法:

通过调查等形式,将业务的具体功能汇总,归纳成宏观的功能。

“自底向上”的方法的优点:

1.开发出来的系统易于满足组织机构的真正需要。

2.有助于发现和理解每一个系统的附加需求,并已于判断其费用

3.相对来说,每一个阶段的规模较小,已于控制和管理。

“自顶向下”的方法优点:

1.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并对各个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障。

2.方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总体观察问题的能力。

“自顶向下”的方法缺点:

1..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2.对于大系统而言,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

一章四节(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是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系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的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

业务处理子系统、执行控制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战略计划子系统。

管理控制子系统的主要任务:

1.汇集下层传来的信息并结合环境,监督和控制下层的运行。

2.处理中层的信息并上传给高层,理解并执行高层下达的信息。

3.提供查询功能。

战略计划子系统:

1.汇集管理层和企业外部信息,辅助企业最高领导人做战略决策和计划。

2.下达命令并监督执行性情况,处理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3.管理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行。

4.提供查询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计划、控制、预测、辅助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1.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多项数据处理阶段

3管理信息系统阶段4战略支持系统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按照业务处理方式划分:

办公自动化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

事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于传统的数字处理,以及现代的办公事务处理的一项综合技术。

核心任务:

为各领域各层次的办公人员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决策支持系统():

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

处理的问题大都都是半结构化的。

决策分为:

半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

专家系统():

是通过将人类专家的知识库,不拘于时间、地点、空间的共享系统。

专家系统()的核心:

知识库和推理机。

对于软件产品有不易管理的原因(主观+客观):

1.设计的不符合企业的目标。

2.2不能和管理流程融合。

3.需求不明,变化因素多。

4的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的复杂工程。

二章一节(信息系统与管理)

管理:

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含义:

1.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目标。

3.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管理的五大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三个层次:

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

技术(特指信息技术):

包括:

软件、硬件、通信技术、存储技术。

构成信息系统的要素:

组织与变革、管理、技术、世界范围内的商业竞争环境。

二章二节(信息系统与组织结构)

传统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制、矩阵制。

直线型:

适合规模小,生产技术简单的企业,但是对于管理者的要求特别高。

职能型:

适合生产品种不多的外部环境较为稳定的中小企业。

直线-职能型:

集合了上两者的优点,适合规模小,产品相对稳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企业。

事业部制:

是以绩效为中心的组织,但是同时也强调组织的总体目标。

矩阵型:

在直线职能的基础上,加强了横向的联系,加强了对于外界压力做出灵活反应。

新型的组织形式:

虚拟组织,组织扁平化。

虚拟组织:

是由若干个独立实在的企业组成的临时的性、动态的“虚拟”企业。

虚拟组织的主要特点:

1.通过网络和供应商、中间商、销售商进行联络;

2.把每个合作伙伴的优势集中起来,设计、制造、销售最好的产品;

3.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反映灵敏。

4.各公司间很难确定边界;

5.在虚拟组织环境下,组织与管理十分依赖信息技术。

组织扁平化:

是指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消减管理层数量的工作过程。

二章三节(组织变革与资源规划)

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互动的关系。

一方面:

信息对于组织的作用:

1.信息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信息化推动企业组织变革。

3.信息化促进组织结构化

4.有利于降低成本。

5.有利于扩展企业的竞争范围,提高为顾客服务的水平。

另一方方面:

组织对于信息系统的作用:

1.组织的目标决定着信息系统的目标。

2.组织的变化以及企业外界环境的变化促进信息技术发展。

组织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1.组织的目标决定着信息系统的目标。

2.组织变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

3.组织的约束条件制约着信息技术的变革。

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1.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的支持。

2.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支持。

3信息系统也会成为组织的累赘。

.

企业战略:

指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划与谋略。

信息技术导致企业组织变革有四种形式:

自动化,合理化,流程重组,立足点转移。

企业流程重组():

指对于企业的流程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在设计,使企业的速度、质量、服务和成本等,关键性的指标获得根本性的改善。

的特性:

根本性、彻底性、巨大性。

企业资源计划():

是指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期待达到最有效的计划和控制,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

系统:

指是一种面向制造行业的,将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的系统软件。

(企业资源计划)的核心是Ⅱ(制造资源计划)。

在的基础上扩展的功能: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挖掘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高层领导信息系统

物料需求计划():

指根据在主生产计划表上何时需要物料来决定订货和生产。

的基本原理:

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的物料供应和生产计划的方法,他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

制造资源计划(Ⅱ):

将物料需求计划扩充到成本管理,经营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就形成了制造资源计划。

他属于推式管理方式。

制造资源计划的目标:

保证交货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库存,以降低生产成本。

三章一节(信息技术平台)

信息技术:

是指以现代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对信息的的产生、收集、处理、加工、传递、和使用等环节提供支持的技术总称。

信息技术是信息系统的基础。

三章二节(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的组成:

主机+外部设备。

主机:

中央处理器(控制器+运算器)+内存储器

外部设备:

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计算机软件: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

对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组织、管理、查询并提供一定处理功能的大型系统软件。

三章三节(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络:

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通信设备、通信线路。

网络:

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七层协议: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的简称。

网络按照覆盖范围分类:

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互联网。

网络适配器(网卡):

计算机是通过网卡和外界局域网进行连接。

调制解调器(猫):

主要功能是进行模数/数模信号转换的。

网桥:

是用来连接同类型的局域网的。

管理网络数据的流通,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具有过滤作用。

路由器:

可以连接多个网络,完成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连接。

中继器:

主要功能是放大信号。

集线器:

相当于多端口的中继器。

交换器:

相当于多端口的网桥

第三章第四节(数据库系统)

数据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2文件管理阶段。

3数据库管理阶段。

4数据仓库阶段。

5数据挖掘阶段。

传统的数据文件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数据混乱、数据冗余、程序与文件过分依赖、

实用性差。

常见的数据库系统:

、、、、2、。

的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常见的数据模型:

层次型、网状结构、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关系模型中的数据可以理解为一个二维表。

关系:

一个关系对应一个二维表,表明就是关系名。

元祖:

一行就是一个元祖。

属性:

一列就是一个属性。

主码:

可以唯一标识该元祖的属性,该属性就是该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