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分析Word下载.doc
《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分析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分析Word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攀比效应,规模经济,纳什均衡,乘数效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消费水平日益自然也随之提高,其中的手机消费也日益变大。
整个社会的手机普及率在不断升高,而且使用者范围也在不断扩张。
与前几年相比,手机已渐渐不再是个别人物的身份的象征,也不再是大人们的专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已悄悄成为新的消费人群。
漫步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捧着手机“煲电话粥”的人,或与家人沟通,或与朋友联系,可真正是一派信息高科技时代的真实写照。
一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特点
根据附表中的手机调查的具体数据来看,我归纳出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特点主要有如下特点:
1.低端洋品牌受青睐。
从调查报告上可以看到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是诺基亚的客户,之后的也还是三星,摩托罗拉等洋品牌,之所以又冠之以低端是出于大学生消费群体毋庸置疑的特点—消费水平平均偏低而言的。
2.手机购买具有一定的约束。
因为从手机调查中可以看到大学生购买手机除了注重外型(一个无可
厚非的爱好)和手机功能之外就是注重手机的价格了,这也说明了他们手机消费档次不会太高。
3.随着时间推移,大学生手机拥有手机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并消费潜力仍很巨大。
时间在推移,科技在进步,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导致手机消费增加是可以理解的。
4.手机购买近半数源于家人支持。
这个特点是从调查中可以直接得到的,但就其中隐含的问题我将在第四部分充分展开。
5.手机费较稳定,短信费用比率偏高。
二手机供应商质量策略分析
在这一部分,为了有所侧重,我主要试图是对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中手机供应商的经济行为进行某一方面的分析。
以后手机供应商简称厂商。
该分析是通过一个博弈模型完成的,目的是从一个侧面解释低端洋品牌受青睐的原因,也希望能给占劣势的其他手机供应商以建议。
模型假设:
1.假设同一时期购买手机的学生为一个整体消费单元,称之为消费者,这样因为每年在都有一个单元消费者退出大学生消费市场时也有同样一个消费单元加入(大学在有毕业生的同时也要吸收一部分新生的)可以认为这个市场上是分阶段购买并且永远持续下去的。
2.假设这个是市场上厂商是固定参与人,不断重复提供手机产品.
3.考虑到大学生消费人群消费水平偏低,在手机购买上更新频率低,可以把手机作为他们的一项耐用消费品,这里假设大学生消费者是不固定的,而且每个消费者只买一次或有限次。
4.假设一个厂商提供产品,而且每个阶段只有一个消费者(这里把在同一时期购买手机的人看作一个整体消费单元)。
因为大学生人群这种准纯消费者,占有金钱总量毕竟偏低,手机消费是占他们消费总额的大头,因而消费是有一定考虑和积累阶段的(这一点将在后面的模型中进一步体现),不可能形成蜂拥而上的消费现象。
5.假设在博弈的每一阶段,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厂商决定选择高质量的产品还是低质量的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时不知道自己买的产品的质量,但是知道所有以前的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量(这一点与大学生消费人群的特点几乎完全一致,对厂商提供的产品的质量信息知之不多,但可以从已购买了该产品的同学那里得知很确定的质量信息)。
模型分析:
阶段博弈的支付矩阵如图I,数字分别代表消费者的效用和厂商的利润。
很显然,在一次性博弈中,唯一的纳什均衡是(不购买,低质量)。
但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对于厂商来说,给定消费者的战略,如果厂商生产低质量的产品,他得到2单位的短期利润,但之后每阶段的利润均0,因为不再有消费者购买;
如果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每阶段获得1单位的利润,若设δ为厂商收益的贴现因子,则其每阶段初期的贴现值为1/(1-δ)。
因此,在每一阶段开始如果2≤1/(1-δ),即δ≥1/2,厂商就不会生产低质量的产品。
直观讲就是厂商之所以不生产低质量的产品,是因为害怕低质量失掉消费者。
如果一旦生产过低质量的产品,“破碗子破摔”(永远生产低质量的产品)也是最优的,因为不再由消费者购买。
数学分析,两个选择相比如果厂商每一阶段都提供高质量商品,那么他每阶段都能由消费者而且在第一阶段总的贴现值为
p1=1/(1-δ)+1/(1-δ)^2+1/(1-δ)^3+1/(1-δ)^4+……
如果厂商一旦生产低质量的商品,那么他以后阶段都不会再有消费者,盈利自此为止。
进一步讲,若第一阶段开始就生产低质量的商品厂商最初阶段获得的贴现值为p2=2,若第二阶段开始就生产低质量的商品厂商最初阶段获得总贴现值为p3=1/(1-δ)+2,若第二阶段开始就生产低质量的商品厂商最初阶段获总贴现值为p4=1/(1-δ)+1/(1-δ)^2+2,以此类推,由于0<
δ<
`1很显然必有p1>
p2,p1>
p3,p1>
p4……两相比较,厂商会选择每阶段都提供高质量商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假定δ≥1/2,因为每个消费者只关心一阶段的支付,当只当他预期是高质量时,他才会购买;
因为消费者预期不曾生产过低质量产品的厂商将继续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所以他选择购买是最优的;
如果厂商曾经生产过低质量的产品,消费者预期厂商将继续生产低质量的产品,所以不购买是最优的。
这样只要厂商的贴现因子δ≥1/2,将会出现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结果(购买,高质量)。
从上述模型可见厂商推出低端品牌,能赚到更大利润更好,即便是利润不如高档商务机也乐于在此投资,是鉴于潜在考虑,从现在就取信于人,拉拢这批近期未来的消费者,比起某些厂商通过降低手机本身的技术含量进而降低制造成本来拉拢这批消费者来(即便是拉拢来了也只是很短期的,甚至是一次性的),他们可算是明智之举。
三大学生消费者乘数效应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过一个模型分析这个是市场上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即当期学生手机拥有量对下期的手机拥有量存在乘数效应。
据第一部分,我认为大学生手机拥有量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且消费潜力仍很巨大,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它存在上述乘数效应。
模型假设及假设分析:
<
1>
假设t表示消费时期,即认为大学生买手机是在一个个时段进行的,考虑到现实情况也一般如此,t一般是半个学期。
(不妨认为消费者是在t时期培养消费倾向(先考虑一段时间,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和周围发展情况,决定是否购买手机。
即购买手机的欲望在变化,存在一个酝酿阶段吧),而且到了t时期末,即t+1时期初有了购买能力,并且他会在t+1时期购买手机,这样t时期的手机拥有量才能直接作用于t+1时期)。
2>
设r代表的是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认为大学生购买手机具有一定的消费倾向,这种消费倾向越大,表示消费者越偏向购买,当消费倾向达到100%时,大学生实施购买。
消费个人受到自己经济情况和周围消费者的影响会对自己的消费倾向产生影响,我认为这种如果消费倾向随身边的人们的消费量增多而加强,是攀比效应(Bandwagoneffect)在起作用。
3>
设P是表示价格,Pe为预期价格,并假设本期预期价格与下一期实际价格相一致。
4>
假设q表示拥有手机的人数了,即已经购买手机的人数。
具体的qt表示的是t时期的拥有手机的人数,qt+1表示的是t+1时期的拥有手机的人数,等等。
5>
假设模型中的方程系数a,b,c,d,e,f都为正数。
具体数值要由实际调查获得,但是大致范围,我们可以从模型中预测。
模型数学表示:
rt=e+fqt
(1)Pet=pt+1
(2)
rt=a-bpt+1(3)pt+1=c-dqt+1(4)
求解上述方程组有结果:
1
qt+1=—(fqt+e-a+bc)(5)
bd
数学分析:
先看e-a+bc,如果消费者消费攀比效应占优势,当前拥有手机的人数对该人消费倾向的影响远大于价格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有理由认为e比较大,a表较小,即e-a>
0,而同时由于价格对消费倾向影响比较小,即有b较小,设b<
1(从手机调查可以看到也有很多人关心价格,即价格对r的影响不是很小,也就是说虽然b<
1,但b也不会很小,它会随着攀比效应作用的降低而增大,反映了消费者对价格的重视程度,对于厂商的最初实际价格c应该是很大的,这里假定cb>
1。
所以易有的e-a+bc>
再看这个类似于乘数的因子f/bd。
首先f在前面认为了攀比效应占优,所以应该有f>
1,而从前面的分析,当前拥有手机的人数对厂商的下一期的定价影响不大即应有d<
1,相邻期的价格变动要比相邻起拥有手机人数的变化小的多,因为手机属于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价格虽然会由于科技进步还有规模经济有所下降,但是比起消费人数的高速增长显然是很小的,即
∣Pt+1-Pt∣<
qt+1-qt,也即
∣(c-dqt)-(c-dqt+1)∣=d(qt+1-qt)<
(qt+1-qt)
因此d<
结合上面的假设和分析得f/(bd)>
>
至于f/(bd)到底多大,要由调查的实际数据才能计算求得。
由上述分析,很明显就有qt对qt+1产生了类似滚雪球的影响,有着乘数效应。
模型图形表示:
图形说明:
图形中的虚线是辅助线,它们斜率的绝对值都是1。
第一象限是方程rt=a-bpt+1的图像。
第二象限是方程pt+1=c-dqt+1的图像。
第四象限是方程rt=e+fqt的图像。
第三象限是如图推导出来的,但注意到qt+1于qt特殊关系。
本期的qt+1将是下一期的qt,即本期的因变量会返回来成为下一期的自变量,这样应该有第四象限的图形应该是一些不连续的点,但整体趋势是向上发展的。
用虚线连起来,它的斜率是大于一的,其实这个斜率就是上面提到的类似乘数因子的项。
另外qt+1与qt的关系也可以由下图表示:
图形说明:
图中的实线是由图I的第三象限得到的,注意图中45°
线表示的是qt+1=qt,图中的两条射线之间的粗线段,显示了随着qt的增大,对其后一时期的量,即qt+1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四家长的牵制需求分析
在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我觉得家长是一个特别的角色,分析如下:
我们知道经济学上称厂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为引致需求,又叫派生需求,因为它是厂商为了生产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产生的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这种需求不是为了本身自己得消费。
类似的我们看家长在这个消费市场上的作用,他们没有直接到市场上去购买手机,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大学生消费者是来自家庭家长的赞助支持,也就是说最终掏腰包的最终使大学生这种对手机的需要成为可能,真正变成需求的,还是家长。
即便像调查显示一样有约半数的消费者是自己购买手机,他们可能是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