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5995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乳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乳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乳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乳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乳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

《乳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乳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

2.2骨扫描:

适用于晚期或可疑有骨转移者

二、临床和病理分期-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

1.临床TNM分类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如已切除)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

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无肿块的乳头Paget’s病(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根据肿瘤大小分类)

T1-肿瘤最大径≤2cm

Tmic:

微小浸润≤0.1cm

T1a:

最大径>0.1cm,但≤0.5cm

T1b:

最大径>0.5cm,但≤1cm

T1c:

最大径>1cm,但≤2cm

T2-肿瘤最大径>2cm,但≤5cm

T3-肿瘤最大径>5cm

T4-任何大小的肿瘤,直接扩散至胸壁和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不包括胸肌)

T4a:

扩散至胸壁。

T4b:

乳房皮肤水肿(包括皮样改变)或溃疡,或同则乳房有卫星结节

T4c:

T4a和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注:

(1)多个微小浸润癌灶,根据体积最大者分类,不应以多个病灶体积的总和计算。

(2)对于炎性乳腺癌(T4d),若皮肤活检阴性而且没有可测量的原发肿瘤,病理分类为pTx。

N-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如先前已切除)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腋窝可活动的淋巴结转移

N2:

同侧腋窝转移淋巴结相互融合与其它组织固定,或临床证据显示有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窝转移淋巴结相互融合与其它组织固定

N2b:

临床证据显示有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证据显示内乳淋巴结转移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N3a:

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

临床证据显示内乳淋巴结转移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证据:

指由临床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证据(不包括淋巴结闪烁成像)

M-远处转移

MX:

不能确定远处转移的存在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2.病理TNM分类

pT-原发肿瘤

与临床T分类一致,标本周围切缘应无肉眼可见的肿瘤,切缘有仅显微镜发现的癌灶不影响分类。

若有肿瘤含有原位癌和浸润性癌两种成分,肿瘤大小按浸润癌大小分类。

N—区域淋巴结

pNX:

pN0:

区域淋巴结中仅有孤立的肿瘤细胞群(ITC)分类为pN0。

ITC定义为最大径≤0.2mm的单个细胞或细胞簇。

ITC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分子学方法发现,但可用HE染色证实。

pN1mi:

微转移(最大径>0.2mm,但≤2mm)

pN1:

同侧腋窝1~3个淋巴结转移,或由前哨淋巴结清扫显微镜下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临床上的证据。

pN1a:

同侧腋窝1~3个淋巴结转移,且至少一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2mm

pN1b:

由前哨淋巴结清扫显微镜下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临床上的证据。

pN1c:

pN1a合并pN1b

pN2:

同侧腋窝4~9个淋巴结转移,或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pN2a:

腋窝4~9个淋巴结转移,且至少一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2mm

pN2b:

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pN3:

同侧腋窝10个或以上的淋巴结转移;

或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或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临床上阴性,由前哨淋巴结清扫显微镜下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临床上的证据,且有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a:

腋窝10个或以上淋巴结转移,且至少一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2mm;

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pN3b:

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临床上阴性,由前哨淋巴结清扫显微镜下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临床上的证据,且有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

pN3c: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pM与临床M分期一致。

组织病理学分级(G)

GX:

不能判断分化程度

G1:

高分化

G2:

中度分化

G3:

低分化

G4:

未分化

治疗后残留肿瘤的分类(R)

RX:

不能判断有无残留肿瘤

R0:

无残留肿瘤

R1:

镜下可见残留癌

R2:

肉眼可见残留肿瘤

3.TNM分期

0期TisN0M0

Ⅰ期T1N0M0

ⅡA期T0N1M0

T1N1M0

T2N0M0

ⅡB期T2N1M0

T3N0M0

ⅢA期T0N2M0

T1N2M0

T2N2M0

T3N1,N2M0

ⅢB期T4AnyNM0

ⅢC期AnyTN3M0

Ⅳ期AnyTAnyNM1

三、治疗原则

1、外科治疗

1.1非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

1.1.1小叶原位癌(Lobularcarcinomainsitu,LCIS;

Stage0;

Tis,N0M0)

①全乳腺切除、不常规清扫腋淋巴结;

可同期作乳腺重建

②年老或不同意手术者可选择临床观察,不予手术,建议予五年的三苯氧胺治疗,每6-12月随诊复查。

1.1.2导管内癌(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

Tis,N0M0)

①病灶孤立者作保乳手术.

②涉及2个或以上的象限的多发病灶,应行单纯乳腺切除并可行乳腺重建术。

一般来说,无需作腋窝淋巴结清扫。

但有部分DCIS的病人手术过程中会发现存在浸润性癌的成分,因此如果病人同意,可考虑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判断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或腋窝清扫。

③术后的化疗和放疗等相关问题见相关条项。

1.2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

.1.2.1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包括Ⅰ期,Ⅱ期,和非N2的ⅢA期)

①肿瘤≤3cm、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行保乳手术。

即区段切除术及进行腋窝淋巴结分期。

(注:

腋窝淋巴结分期指腋窝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

②患者不同意保乳或条件不符合保乳者作改良根治术.

1.2.2.局部晚期乳腺癌(N2的ⅢA期和ⅢB期)

应行术前的辅助性化疗,化疗前除一般的检查外,应作ER、PR和HER-2检测,有条件可作胸、腹部CT及骨扫描等检查。

术前化疗、肿瘤缩小后作改良根治术或传统根治术。

①凡作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必须解剖出最少12枚淋巴结送病理检查,才能在术后作出准确的病理分期。

②术前、后的化疗和放疗等相关问题见相关条项。

1.3保乳的要求

1.3.1适应症:

保乳手术病例选择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疗效和术后形体美容效果。

目前国际上对保乳手术的适应证有一定的共识但无统一规定。

我国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早期乳腺癌规范化保乳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中规定的入选标准为:

①年龄在30-65岁之间,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

②外周型单发肿瘤,其大小≤3cm;

③临床上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无远转移;

④患者有保乳要求。

近年来,几乎世界各地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保乳手术的适应症,不过分强调肿瘤的大小、位置和腋窝淋巴结状况,有些病例可在新辅助治疗后作保乳手术。

作保乳治疗者在术前都需作乳腺照片和彩超检查,以便排除多发灶和有利术后的随诊。

1.3.2切口设计:

保乳手术总体原则是充分切除肿瘤的同时兼顾美容效果。

目前多数学者采用美国NSABP(全国外科乳腺癌和肠癌辅助治疗计划)推荐的切口设计,作肿瘤切除和腋窝清扫两切口。

肿瘤位于乳头下方者作放射状切口,位于乳头上方者作与乳晕平行的弧形切口,腋窝另作切口。

肿瘤位于乳腺尾部者则作一切口,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延长切口至腋窝行腋窝清扫。

1.3.3手术方式

保乳手术通常包括肿瘤切除和腋窝清扫两部分。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肿瘤扩大切除,即将肿瘤连同其周围1-2CM的正常乳腺组织整块切除,在缝合前用金属钉标记瘤床。

值得注意的是在标本切出后,需将各切缘作冰冻切片,若切缘阳性,可行再切除以达到切缘阴性,若再切除后切缘仍为阳性时,应行全乳腺切除。

腋窝清扫的范围与改良根治基本相同。

熟练掌握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者可先作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冰冻切片(最少连续切片3张)报告为阴性,可免作腋窝清扫。

2、化疗

2.1新辅助化疗对N2和ⅢB期患者需作新辅助化疗。

化疗方案以蒽环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有条件者最好与紫杉类药联用。

2.2辅助化疗

2.2.1pN0和pN1mi病人

2.2.1.1组织学为管样癌或胶样癌:

若肿瘤<1cm,无需辅助治疗,若肿瘤1~2.9cm,可考虑辅助治疗,若肿瘤≥3cm,应于辅助治疗。

2.2.1.2其他类型的癌:

①ER或PR阳性时,肿瘤≤0.5cm、微浸润或肿瘤0.6~1.0cm且分化好,其他生物学指标(包括血管淋巴管浸润、细胞核分裂、组织学分级、HER-2、激素受体等)良好时,pN0的病人无需辅助治疗,pN1mi的病人可考虑辅助内分泌治疗;

肿瘤0.6~1.0cm但分化差,其他生物学指标不良时,应予内分泌治疗,可加上辅助性化疗;

肿瘤>1cm时,要予内分泌和辅助化疗。

②ER或PR阴性时,肿瘤≤0.5cm或微浸润时,pN0的病人无需辅助治疗,pN1mic的病人可考虑辅助治疗;

肿瘤0.6~1.0cm可考虑辅助治疗;

若肿瘤>1cm,予辅助化疗。

2.2.1.3淋巴结阳性(淋巴结转移灶>2mm):

激素受体阴性时,予辅助化疗,激素受体阳性时,予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2.2.1.4内分泌治疗应该在化疗完成后进行,化疗及内分泌的获益是相加的,但来自于化疗的绝对获益比内分泌的获益相对较小。

因此,内分泌治疗前是否都要行化疗应个体化处理,特别对于≥60岁、预后相对较好者。

2.470岁以上的病人,无足够资料显示要行辅助性化疗,对于此部分病人,行化疗时应个体化。

附:

推荐使用方案

淋巴结阴性患者:

CMF、CAF/CEF、AC方案;

淋巴结阳性患者:

CAF/CEF、AC/EC、AC/EC–T、TAC等方案

2.2.1.5挽救化疗首选蒽环类和紫杉类,无效者可选用健择、诺维本、希罗达、铂类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HER-2过表达者可用Herceptin。

骨转移者加用双磷酸盐类药物。

3、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者)

3.1辅助性内分泌治疗

绝经前:

①用tamoxifen治疗满5年。

②用tamoxifen治疗满5年后,如果绝经,可考虑再行letrozole治疗5年。

③年轻或特别高危者可考虑诺雷得/卵巢切除+tamoxifen。

④如果用tamoxifen治疗满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