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详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5414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改委详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发改委详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发改委详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发改委详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发改委详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改委详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

《发改委详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改委详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改委详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

很高兴就《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情况,向新闻界的朋友们作一介绍。

  2010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

下面,我简要介绍三方面情况。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过程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构想,“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新要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为编制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务院下发了指导规划编制工作的两个文件,并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部署。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规划编制领导小组14个成员单位,从2006年8月开始,用4年多的时间编制完成了这一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如耕地减少过多过快、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环境问题凸显、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

因此,必须统筹谋划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发展方式及资源配置效率。

当前空间结构不合理、空间效率不高已经成为影响科学发展的重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转方式必须转变传统的空间开发模式,调结构必须调整不合理的空间结构。

只有通过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才能把转方式和调结构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域上。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使经济总量在城乡和各地区平均分布,并不是简单地缩小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而是要从人人享有小康社会幸福生活出发,使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都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若仍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势必大大超出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陷入越开发、越破坏、越贫困的恶性循环。

因此,要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为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腾出更多的空间,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生态环境先破坏后恢复的弊端,使当代人的发展不损害后代人利益。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比较大,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应根据资源环境的特点分类指导。

主体功能区规划可以为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以及精准细致的空间管理提供一个可操作、可控制、可监管的基础平台,从而增强区域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主线,共分为六篇十三章,还附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两个名录以及20幅分析评价图和规划图。

  规划对我国国土空间进行了深入分析。

主要概括了我国自然状况的特点,对国土空间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

  规划提出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一些新的理念和原则。

提出六个新的开发理念,即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区分主体功能的理念、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的理念、控制开发强度的理念、调整空间结构的理念、提供生态产品的理念。

确定五个开发原则,就是优化结构、保护自然、集约开发、协调开发、陆海统筹。

  规划确立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

一是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构建这一格局,是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础上,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区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

  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这是结合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的特点和基础,这几年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的新变化提出来的,对于保障全国耕地数量质量和农产品供给安全至关重要。

三是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这一战略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内涵,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开发理念,对于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持必要的“净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规划明确了国家层面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阐述了国家层面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

同时规划还明确了能源、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框架。

  规划还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提出了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分别阐述了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民族、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政策方向和措施,提出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起步之年,我们希望通过全国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宣传好、实施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谢谢大家。

  陈文俊:

谢谢徐主任。

听起来这个话题很专业,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

第一,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次“十二五”规划又提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请问这“两大战略”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二,大家都比较关心的是,对于优化开发的地区和重点开发的地区来说,经济发展本身就比较强,而对于那些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地区来说,经济本身就不怎么强,这样一个强制的划分之后,是不是拉大它们之间的经济差距呢?

对这方面怎么平衡经济发展,国家有什么样的考虑?

谢谢。

  徐宪平:

谢谢你的提问,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我们讲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包括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内涵,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四大板块”的发展。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它是强调要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来促进区域合作互动良性发展,来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

  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构建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三大格局”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这四类的开发模式,它强调不同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来确定功能定位和开发模式,据此来控制开发的强度,来完善开发的政策,来规范开发的次序。

在东、中、西和东北这“四大板块”中都有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生态地区,也有优化开发的区域、重点开发的区域、限制开发的区域和禁止开发的区域。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这“两大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完整的战略格局。

  第二个问题请我们的秘书长杨伟民同志来回答。

  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杨伟民:

刚才提的问题是社会各界,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

正如你所说的,现在我们确定的优化开发区域,像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是我们国家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这三大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我们全国经济总量的40%左右。

我们确定的一些所谓限制开发区域,也就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这些地区的经济总量是很小的。

但是我们这么做了以后,可能就GDP来衡量会拉大这样两个区域之间经济总量或者GDP总量的差距。

  但是我们要缩小的到底是什么差距?

我们要缩小的恰恰是徐主任讲到的,主要是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是要缩小这样的差距。

而我们把这些地区确定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恰恰是从当地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出发的。

总的来讲,这些地区承载不了这么多的人口,所以需要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来解决。

  如果要缩小差距的话,须三管齐下:

一是扩大分子,尽可能在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产业。

二是减少分母,促进人口逐步地、自愿地、有序地转移到收入高、就业高、就业多的城市化地区,而这个过程事实上已经在发生。

三是增加转移,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增加对这些地区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等的财政转移支付,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

  新京报记者:

第一,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我们现有官员的考核方式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对于这四类主体功能区之内主要官员的考核将会分别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如果遇到对于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并不符合的行为应该会有什么样的问责或者其他的方式?

第二,最近有一些地方在重修城市的总体规划,可能重修和之前只有几年的时间间隔,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

从中央的层面上,对于这样的重修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会不会有比较严格的控制重修的行为?

我回答第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主体功能区要实行不同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比如对优化开发区域,对它的考核是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以及对外来人口、公共服务等指标的评价,以优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考核。

对重点开发区域,也就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还比较强,还有一些发展空间的地区,主要是实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优先的绩效考核评价。

综合考核经济增长、吸纳人口、产业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

  对于限制开发区域的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是要强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对经济增长收入的考核。

一类是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是强化它对于生态功能的保护和对提供生态产品能力的考核。

过去我们讲生态地区不生产产品,实际上它提供的生态就是一种产品,政府要通过转移支付来购买。

  对于禁止开发的区域,主要是强化对自然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的考核。

《规划》中明确提出,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结果要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如果你不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开发,就会影响到对你的评价。

  回答第二个问题,在开始介绍情况的时候,我说了一句话,说主体功能区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国土空间规划。

这个规划是制定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各种相关规划的一个重要依据,它是有约束性的。

刚才你讲到有些地方的规划在修编,未来修编中的一些原则、一些定位必须要遵循主体功能区的定位。

  凤凰卫视记者:

请问徐主任,近期有很多机构预测说5月份的CPI有可能涨幅达到5.5的高位,如果在下个星期5月份的CPI数据出台以后,确实是如大家预测的这样,发改委会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